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数据挖掘与识别 > 文化融合城市建设的灵魂
文化融合:城市建设的灵魂2013年06月20日10:59中国贸易报■杨婧白瓷砖,方盒子,走到哪里都是一个样。城镇成为简单排列和堆砌的聚居地,“千城一面”现状的背后是陈旧的规划建设理念,这也是我国现代城市建设中最饱受诟病的地方。那么,湖北宜昌新区建设如何避免这一弊病?宜昌新区的核心竞争力突出表现在什么地方?《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区域竞争,将以文化论输赢。”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在于城市品牌建设,而文化则是城市品牌的主要动力,只有文化能为一座城市塑造最鲜明的个性。文以城载,城因文胜。宜昌地域文化应融入到新区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宜昌新区与地域文化融合发展宜昌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主要包括巴楚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名人文化、三国文化、水电文化,特别是三峡大坝、屈原、三峡这些重量级、世界级的文化资源。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宜昌在挖掘文化资源、保留历史记忆、延续历史文脉上做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这为宜昌在新区规划建设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促进文化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加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所以,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新区和地域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一)融入地域文化有利于宜昌新区城市特色更加明显宜昌新区应该是“特色新区”。在每个地方追求新区建设模式趋同的大和强时,更要重视特色和个性。所以,笔者认为,科学地发展新区,就宜昌而言,应该将宜昌新区的建设与地域文化融合发展,以建设区域性特色新区,打造个性化城市形象为目标更为合理。那么,我们以什么为依托来支撑宜昌新区之特色?宜昌要实现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奋斗目标,突出城市独特的文化定位,将宜昌地域文化作为集中体现城市个性、精髓和历史脉络的载体,是不二之选。(二)融入地域文化有利于宜昌新区人文气息更加浓厚宜昌新区应该是“人文新区”。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主导着人们的思维,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鼓励人们热爱自己的家乡。若忽视城市文化内涵和历史魅力,忽视城市生存品质,将只见建筑不见城市。城市的主体是人,终究是人生活在这座城市,城市不应是钢筋水泥的聚集地,而是我们心灵的安放地,是我们生存品质的精神家园。可以说,在宜昌新区建设中强化地域文化这个核心资源,让地域文化统领新区的进步与发展,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才是人文新区的正道。(三)融入地域文化有利于宜昌新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宜昌新区应该是“文化产业新区”。任何中心城市本质上应该是文化的生产、聚散中心和创新摇篮,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基础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地域文化应是宜昌文化产业创新力和辐射力的源泉。宜昌新区若不具备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就谈不上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谈不上城市吸引能力和辐射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谈不上综合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四)融入地域文化有利于宜昌新区文化旅游更富内涵宜昌新区应该是“文化旅游新区”。打造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宜昌呼唤由“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的转变,让宜昌新区直接成为文化旅游产品,新区规划中亦应与文化旅游规划相融合,推进宜昌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宜昌新区建设过程不能简单理解为城镇建设或房地产开发,让游客流连忘返的是与众不同的宜昌地域文化特色。宜昌新区建设和地域文化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亲山近水是宜昌两千多年来基本未变的城池总体格局和优秀传统。但是,如果不到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点,无论是走在市区还是农村,无论是看建筑还是看道路,我们的确很难将宜昌与国内其他宣告打造山水城市和现代化相融合的大城市加以明显区分。宜昌要实现城市现代化和传承历史文化并不矛盾,新区建设完全可以避免老城区发展的缺憾和无奈。因此,我们考量的重点是直面宜昌当前城市建设和地域文化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找到新区建设和地域文化融合发展战略的策略。就目前情况看,宜昌城市建设和地域文化融合发展未能突破的瓶颈:一是特色不足。宜昌老城区古迹甚少,城市特色不足,城市配套设施远不能体现宜昌文化特色;二是品牌不精。现有文化品牌与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定位相距甚远,没有突出重点,人文精神与文化产业特色解读还有待继续挖掘;三是规划不整。宜昌新区规划与城市文化规划脱节,欠全局观、融合性及整体性;四是宣传不够。宜昌文化资源丰富,但感觉看不到,体验不到,说明我们对于文化宣传、包装城市的意识不足、力度不够;五是体制、机制不顺。新区规划和地域文化两张皮,各自为阵,不利于协调解决文化与城建融合发展问题。宜昌新区建设和地域文化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随着宜昌新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把地方历史、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精髓贯穿于新区建设各个环节及全过程,包括有形的形象建造,无形的文化渗透、教化和引导。融合发展需要寻求更多更好的切入点,使文化与城建共荣共生。(一)宜昌新区建设应导入城市CI城市CI,即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将城市CI理论导入宜昌新区建设,即从宜昌自然环境特征、人文因素和经济因素中提取关键,对新区各种景观构成要素进行统筹安排,打造差别化、个性化的城市总体形象,在市民和游客中达到先入为主的宜昌文化感官视觉享受。1.公共空间、配套设施应植入宜昌文化符号宜昌老城区一些本可以体现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特征的公共空间、配套设施,如公园、广场、雕塑、候车亭、电话亭等,很少被充分利用,导致本土民族民间文化符号没有得到提炼和体现。按照城市CI的要求,宜昌新区在公共空间、配套设施建设中,应充分利用宜昌名人资源、典故传说等地域文化遗产,将宜昌新区内的建筑小品、城市设施、绿化、亮化有意识地注入地域文化元素,进行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统一管理,打造自然和人文双重景观。如在新建的求雨台公园内可将欧阳修所写的求雨祭文建碑、立亭纪念,祭文所涉及的张飞庙和汉景帝庙也可以考虑复建;市民广场上,可展示包含青林寺谜语、宜昌丝竹、南曲、兴山民歌等民俗文化内容,给予市民、游客娱乐文化亲自体验的机会;在道路绿化或小游园建设中,可以广泛采用宜昌特有的树木花草,如栾树、鸽子花、月桂等;关于城市色彩,与北京的灰色城市主色调、青岛威海的红色主色调相比,宜昌的城市主色调基本已确定,各新区色调还需进一步明晰;道路、桥梁、公园、楼宇的名称也应尽量避免使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名称,应凸显宜昌地域文化特色,如屈子大道、明妃大街、张自忠路等。根据宜昌新区规划,正加快推进博物馆、科普文化中心等文化场馆建设,磨基山公园、秀水江南景观工程等公园、绿地。今后,可在相应的公共空间,适时启动建设桥梁博物馆、水电博物馆、老宜昌民俗园、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等具有宜昌地域特色的专业性文化场所。这不仅是文化建城的需要,也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但在新区立体重现古街、巷、院、铺的肌理和历史人文景观体系,也不能一味强调“复古”或“仿古”,在延续传统的同时要加以创新,使隐性的地域文化显性化,才能添增宜昌新区的生命力与活力。2.标志性建筑应重视城市景观雕塑城市标志性建筑是城市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重要性,在这里单列讨论。提及上海,我们很容易想到东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厦这两个著名的标志性建筑。高层建筑之所以能成为上海的标志,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形象、高速发展的经济密不可分。对宜昌新区来说,如盲目跟风,以摩天大楼为城市标志,显然不是宜昌形象的代表;简单地在新区中复制宜昌文化特色景观也不足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对于宜昌这样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来说,我们完全不需要以本身缺乏文化底蕴的建筑形式来树立城市标志。可取的方案是在标志性建筑建设中尤为应重视城市景观雕塑的建设。譬如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唐仕女图》、《夜宴图》等,这些雕塑集中体现了西安唐文化标识。那么宜昌的屈原、王昭君、杨守敬、三峡大坝、长江风光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宜昌文化元素应成为宜昌特有的地域文化标识。这些矗立在宜昌新区的城市景观雕塑不仅承载着我们对艺术及美学的追求,而且容纳着宜昌的人文精神,是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宜昌新区建设的传神之“眼”。(二)宜昌新区建设应注重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宜昌新区应在建设之初就重视区域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建议一方面对宜昌的人文精神与产业特色进行挖掘解读,着力策划打造区域文化自主品牌,不断完善如三峡国际旅游节、中国长江钢琴艺术节等已有品牌,更需要大导演,大制作,有专业的、一流的团队来打造。另一方面,还可积极引入一些世界性的文化品牌节会活动到宜昌新区来举办,例如在世界各地巡回举办的知名娱乐品牌音乐节、在国际艺术界享有盛誉的“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呼应展等,通过品牌文化活动的汇聚采取倒逼机制,建立一批重点文化品牌项目,以节庆品牌为载体整体推动宜昌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三)宜昌新区建设应加强城建队伍人文素养宜昌新区建设与地域文化融合发展需要城建专家向文化学者、市民、文化书籍取经,需要建立一个城建专家与文化学者、市民相互切磋、广开言路、从善如流的交流平台和长效机制,需要努力建立城市建设文化咨询机制。宜昌新区要建成现代化、产城共荣、城乡统筹的生态城市,需要引进先进的理念、技术和做法,包括先进的“脑袋”,但我们不应忽视那些最为了解本土文化和市情地情的宜昌文化学者和市民。正是从这点出发,要给宜昌的城建专家、文化学者、市民留出一席之地。宜昌各类文化丛书,如《宜昌文化丛书》、《东湖县志》、《图说宜昌两千年》等,可作为宜昌新区建设决策者和工作者的必修书,放置案头,时常翻阅。这些史志类书籍对两千年来的宜昌历史文化作了全景式的扫描,从不同角度对宜昌市的文化作了提炼、浓缩、凝集。笔者认为,建设者只有了解、熟悉了宜昌地域文化,才能将其自觉、悄然地融入到城市建设作品当中。(四)宜昌新区建设应完善规划,整合资源,理顺体制用融合发展的理念来高水平、高起点不断完善宜昌新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文化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特色村镇规划等有机衔接。新区的宾馆酒店、广场、公园、奥体中心、博物馆、文化中心等都是服务旅游业的亮点。宜昌要跨越式发展文化旅游业,就必须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上整合资源、整体规划。比如,吃,要有宜昌特色美食一条街;住,要有大中型巴楚风情酒店;购,要有宜昌特产购物街;玩,要有多种民族风情娱乐设施。要在宜昌新区的中央商务中心(滨江区、艾家区)、火车东站商贸中心、平湖半岛旅游服务中心、中央行政区、文化产业园区、科普文化中心、交通物流园区打造精品景区,建设特色街区。宜昌新区推进办应成立一个部门,专门负责协调解决宜昌新区建设和地域文化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业发展等重大问题。城市建设决策者和工作者只要常怀文化传承与创造之心,勇于探索和实践。那么,宜昌必将以其文化竞争力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国际化竞争中赢得更大先机。宜昌新区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我们不断加以完善,根据宜昌地域特点、历史传统、资源条件和宜昌新区功能进行准确定位,并加强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从而构建出文化经济时代宜昌新区经济发展的全新模式,努力打造“文化—经济—城市”联动发展新格局。作者单位:湖北宜昌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本文标题:文化融合城市建设的灵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71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