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必修三苏教版文本1语言的演变金榜苑“步步高”同步课件【学习重点】1.记:积累重点字词,识记有关“语言”的名句和作者名句。2.读:了解古今语言的异同点和汉语的演变;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3.写:以“继承与创新”为话题,写一段文字。4.练: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作者介绍吕叔湘(1904-1998),江苏省丹阳市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1938年回国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后又任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以及开明书店编辑等职。解放后,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院士),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研究和语文教学工作。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有《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背景介绍本文是《语文常谈》中的第六篇,单名为《古今言殊》,其中“语言也在变”是其中四个小标题之一,课文改题为“语言的演变”,并删去了“从文言到白话”一节。此文是应《文字改革》月刊改稿而写,成文于1964年。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1.字音识记(1)单音字①朱熹.()②昳.丽()③窥.探()④骓.()⑤雒.()⑥骃.()⑦苜蓿..()⑧匍匐..()⑨胰.子()xīyìkuīzhuīluòyīnmùxupúfúyí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2)多音字①昳.丽日昳.②朝.阳朝.拜③随便.大腹便.便④脑壳.金蝉脱壳.yìkédiéqiàobiànzhāopiáncháo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2.涵咏词义(1)词义理解①席地而坐:原指在地上铺了席,坐在上面,后来泛指在地上坐。②孤家寡人:古代君主自己谦称为孤或寡人,现在用来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③欺人太甚:欺负人欺负得太过分,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程度。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2)近义词辨析①演变·变化【辨析】“演变”,发展变化(指历时较久的)。“变化”,动词,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名词,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的新状况。【运用】a.傅抱石是一位具有综合艺术修养的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他对于中国美术史的开拓性研究是从根本上探寻中国画发展演变的规律,博古论今,著作甚丰。b.都说移动的“四哥”改变时代,今天就带你细数一下,4G究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②迁徙·迁移【辨析】二者都是动词,都表示“离开原来生活的地方,转移到别的地方去”。“迁徙”多表示向较远的地方转移;“迁移”既可以表示向较远的地方转移,也可以表示向较近的地方转移。“迁徙”多为人的行为,也可以是其他物种的行为或变化;“迁移”可以表示人或动物的行为,也可以表示部门或单位转移到别的地方。“迁徙”多为群体的行为;“迁移”既可以表示群体的行为,也可以表示个体的行为。“迁徙”没有事物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意思,而“迁移”有这个意思。【运用】a.无论是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来看,还是从市场经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来看,都要求人民能够有序地流动、自由地迁徙。b.然而,回顾历史,从家里添丁,到外出求学户口迁移,这一本存在半个世纪的户口本,深刻地改变过浏阳人的生活。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1.通读全文,说说课文第一、二、三部分的内容和相互关系是什么。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并说明其作用。答案(1)第一部分是说明语言演变的概貌,第二、三部分是从语汇、语法、语音三个局部进行具体说明,表现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从概貌到具体,条理特别清晰。(2)首句“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即全文的中心句。体现了全文的基本观点,统摄全篇。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2.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语汇的变化”,填写下面的表格。序号变化情况语汇举例1旧词消失2新词产生3吸收外来语4生活变化引起词义变化5词义扩大6词义缩小7词义转移8词义弱化9单音词变多音词10单音词换单音词11因忌讳引起词义变化椅、凳、桌葡萄、咖啡、沙发、尼古丁、卡车床、坐、钟、肥皂江、河、菜肉、谷涕、信很、普遍耳(朵)、眉(毛)、鼻(子)、发(头发)首(头)、口(嘴)、食(吃)老虎(大虫)、蛇(长虫)、解手(大小便)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2.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语汇的变化”,填写下面的表格。序号变化情况语汇举例1旧词消失2新词产生3吸收外来语4生活变化引起词义变化5词义扩大6词义缩小7词义转移8词义弱化9单音词变多音词10单音词换单音词11因忌讳引起词义变化骊骓骍雒骃椅、凳、桌葡萄、咖啡、沙发、尼古丁、卡车床、坐、钟、肥皂江、河、菜肉、谷涕、信很、普遍耳(朵)、眉(毛)、鼻(子)、发(头发)首(头)、口(嘴)、食(吃)老虎(大虫)、蛇(长虫)、解手(大小便)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1.本文是怎样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请举出实例回答。答案由于语言的演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现象,因而文章综合运用了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以说明其特征。①分类别,逐层分类。先分大类,即语汇、语法、语音的变化。后分小类,如语汇的变化,又分语汇的消失、出现、渗入和词义的变化。而词义的变化再分细类,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这样分类说明,不仅说明了语汇变化的社会原因和内部原因,显示了语言演变的梗概,而且有区别地说明了事物的具体特征,更易于为读者所理解。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②举例子。包括三种类型:其一是假设举例,如第一部分假设孔子与颜回、子路谈话,朱熹闯进去完全听不懂,就从语音具有时代特征来说明语言的演变,既明确,又有趣。其二是典型举例,如第一部分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很大,举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例,由于富于代表性,容量极大,因而说明问题非常充分。又如说明“语汇的变化”,举《诗经·鲁颂》一诗为例,非常典型地说明了“有些字眼儿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的语言现象。其三是列举,如用形声法说明“汉字的读音,无论是声母、韵母、声调,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时,就列举了“江”、“潘”、“泣”、“提”、“通”、“路”等一连串例子,非常明确。③作比较。因为文章说明语言的演变,必须用古与今作比较,无论语汇、语法、语音,都需如此,不言而喻。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④引用。本文主要是引用资料,借以说明语言演变的情况。如以“涕”为例,说明词义的转移,就引用了《庄子》、王褒的《僮约》中的句子;说明“信”与“书”古今异义,就引用了《世说新语》中的一句话:“俄而谢玄淮上信至,(谢安)看书竟,默默无言。”这些引用极富于针对性。由于根据充分,因而说明有力。上述多种说明方法,在文章里大都是综合运用的,即在分类说明中,用举例说明;在举例说明中,又用引用说明;而比较说明,更贯串于全文各个部分。总之,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恰到好处。课堂读写探究——美点赏析2.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特色是什么,从课文中分别举例进行说明。答案①少用术语。本文是一篇语言专著,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但作者在《语文常谈·序》中说,这是“有关语言文字的普及性文章”。由于作者心中有广大读者,所以文章里专门术语用得极少。即使说明比较专门化的语言知识,如押韵、平仄等,也说得很浅显,并且适可而止。②用浅显易懂的实例说明抽象的科学道理。如说明“语言也像世界上万事万物那样发展变化”这一相当抽象的道理,作者用一个假设举例像讲故事一样加以说明。总而言之,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习见的而不用生僻的例子,因而文章内容极易理解。通俗课堂读写探究——美点赏析①用词精确,注意分寸。如:“作为连词的‘而’‘与’,只见于一定的文体。”这句话中的“而”“与”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的已习惯于用“而且”“和”来表达;只有作特殊的文笔处理与韵文、诗歌,才用“而”“与”。由此可见,上述句子中用“只”“一定的”对“见”和“文体”进行限制,就非常精确,很有分寸。②用语严密,无懈可击。如:“如果把虚词除外,古今语法的变化不如词汇的变化那么大。”这句话中的“把虚词除外”,用得就很严密,因为古汉语中大量使用虚词确实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且较常见的是虚词还构成了古汉语的特殊句式。准确课堂读写探究——随堂写练3.汉语的古今言殊不是简单的改变,而是扬弃,是除旧布新,是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的创新发展。请以“继承与创新”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课堂读写探究——随堂写练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更易成功。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凭空臆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在跟随齐白石学艺的过程中,生性聪慧的许麟庐渐渐得到了老师的真传,“东城齐白石”这个美誉让许麟庐非常得意并多少有些飘飘然,这时白石老人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许麟庐牢记恩师的教诲,博采众长,悟出了“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八字心得。齐白石作画如写楷书,古朴凝重;许麟庐反其道而行之,以狂草笔法入画,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大写意画风。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本课探究结束请完成:——40分钟课时作业步步高同步语文苏教版·必修三
本文标题:文本1语言的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78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