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文献引证标注方式的规定
1《历史研究》关于文献引证标注方式的规定为了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学术期刊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文献引证标注方式进行了新的修订,并将从2005年第1期开始执行。特此公布其主要内容,敬请作者参照执行。一普通图书标注项目与顺序:①责任者与责任方式;②书名;③卷册;④出版地点(城市);⑤出版者;⑥出版时间;⑦页码。孔飞力:《叫魂》,陈兼、刘昶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207页。戴裔煊:《〈明史·佛郎机传〉笺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6页。冯玉祥:《我的读书生活》,三户图书刊行社,[出版时间不详],第8页。参阅张树年主编:《张元济年谱》,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6章。二析出文献标注项目与顺序:①作者;②析出文献名;③文集编者;④文集题名;⑤卷册;⑥出版地点(城市);⑦出版者;⑧出版时间;⑨页码。(一)文集黄宗羲:《汪魏美先生墓志铭》,沈善洪主编:《黄宗羲全集》第10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82页。陈序经:《教育的中国化和现代化》,杨深编:《走出东方——陈序经文化论著辑要》,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第208页。唐振常:《师承与变法》,《识史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65页。(二)书信集、档案文献汇编《复孙毓修函》,1911年6月3日,高平叔、王世儒编注:《蔡元培书信集》上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99页。《中共中央最近政治状况报告》,1927年10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1927——193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第20页。(三)序跋、后记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序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页。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代序)》,傅敏编:《傅雷家书》(增补本),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1页。三古籍一般情况下,引证古籍标注项目与顺序:①责任者与责任方式;②书名;③卷次;④部类名及篇名;⑤版本;⑥页码。何晏注,邢昺疏:《论语注疏》,四部备要本,卷14,第5页。1何璘:《澧州志林》卷23《书李自成传后》,乾隆十五年刻本,第31-34页。万历《广东通志》卷24《郡县志十一·广州府·人物二》,第2页。袁大化修,王树楠等撰:《新疆图志》卷48《礼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第443页《明史》卷282《儒林一·罗钦顺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7237页。欧阳兆熊、金安清:《水窗春呓》,谢兴尧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45页。《资治通鉴》卷2000,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乙卯,北京:中华书局,19?年,第??页。《通典》卷54,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508页。四期刊、报纸(一)期刊引证期刊中的文章,标注项目与顺序:①作者;②文章名称;③期刊名称;④卷册号及出版日期;⑤页码。吴艳红:《明代流刑考》,《历史研究》2000年第6期,第34页。王晴佳:《中国二十世纪史学与西方--论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新史学》(台北)第9卷第1期,1998年3月,第55-82页。(二)报纸引证报纸中的文章,标注项目与顺序:①作者;②文章名称;③报纸名称;④出版日期;⑤版次。朱汉国:《民国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动》,《光明日报》1997年6月17日,第4版。《论东亚事宜》,《清议报》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廿一日,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本,总第89页。五外文文献(一)引证外文文献,原则上应使用该文种通行的引证标注方式。(二)引证英文文献的标注方式:(1)引用专著(编著、译著),标注项目与顺序:①作者;②书名(斜体,主体词、首位字母大写);③出版地点:④出版者;⑤出版时间;⑥页码。RandolphStarnandLorenPartridge,TheArtsofPower:ThreeHallsofStateinItaly,1300-1600,Berkeley:CaliforniaUniversityPress,1992,pp.19-28.M.Polo,TheTravelsofMarcoPolo,trans.byWilliamMarsden,Hertfordshire:CumberlandHouse,1997,pp.55,88.T.H.AstonandC.H.E.Phlipin(eds.),TheBrennerDebate.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5,p.35.(2)引用期刊中的文章,标注项目与顺序:①作者;②文章名称;③期刊名称(斜体);④卷期号;⑤出版时间;⑥页码。HeathB.Chamberlain,“OntheSearchforCivilSocietyinChina,”ModernChina,vol.19,no.2(April1993),pp.199-215.(3)引用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标注项目与顺序:①作者;②文章名;③编者;④文集名(斜体);⑤)出版地点;⑥出版者;⑦出版时间;⑧页码R.S.Schfield,“TheImpactofScarcityandPlentyonPopulationChangeinEngland,”inR.I.RotbergandT.K.Rabb(eds.),HungerandHistory:TheImpactofChangingFoodProductionandConsumptionPatternonSociet,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3,p.79.六未刊文献(一)学位论文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第67页。(二)会议论文中岛乐章:《明前期徽州的民事诉讼个案研究》,国际徽学研讨会论文,安徽绩溪,1998年,第9页。(三)未刊手稿、函电等《蒋介石日记》,毛思诚分类摘抄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陈云致王明信》,1937年5月16日,缩微胶卷,俄罗斯当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藏,495/74/290。《傅良佐致国务院电》,1917年9月1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北洋档案1011—5961。七其他(一)同一文献再次引证时可以将出版信息(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省略。戴裔煊:《〈明史·佛郎机传〉笺正》,第8页。(二)再次引证同一文献时,第二责任者(译者、点校者)可以省略。孔飞力:《叫魂》,第210页。(三)析出文献再次引证时,可以根据情况将论文集、资料集、档案集的编者省略。陈序经:《全盘西化的辩护》,《走出东方——陈序经文化论著辑要》,第280—283页。(四)转引的文献,须注明原文献。《宁波罢市风潮》,《新闻报》1919年6月9日,第2张,第2版,转引自冯筱才:《罢市与抵货运动中的江浙商人:以“五四”、“五卅”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1期,第114页。《历史研究》编辑部2004年10月26日
本文标题:文献引证标注方式的规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81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