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热轧带钢的发展历史建国以后很长时期,我国热连轧带钢生产技术相对较落后,1958年鞍钢建成第1套1700mm带钢半连轧机组,1978年武钢建成第2套1700mm带钢热连轧机组。而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宝钢2050mm热连轧机投产,我国热连轧带钢生产进入快速发展轨道。2005年前,我国国内已建成投产的热轧宽带钢轧机25套,设计能力7860万吨,截至2008年底,我国国内已建成投产的热轧宽带钢轧机共56套,设计能力1.67亿吨。按原计划,我国仍将有40余条热轧宽带钢轧机将建设。统计显示,我国热轧带钢(热轧中厚钢带、热轧薄板带和热轧窄带钢)产量由2004年的6224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13556万吨,表观消费量由2004年的6572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12500万吨。当时我国热轧带钢主要技术包括以下几个:1)带钢热连轧机的紧凑化布置,带钢热连轧机主要有全连续式、半连续式、3/4连续式三种布置形式,它们的区别集中在粗轧区。全连续式带钢热连轧机的主要特点是轧机均为不可逆轧机。2)AWC立辊短行程控制,板坯在粗轧机组中要经过立辊和水平辊交替轧制,通过立辊的侧压实现宽度控制,但是与轧件中部相比,头尾因没有外端的限制作用,在立轧道次将出现头尾失宽。若不对头尾的失宽现象进行有效的控制,则会对宽度精度和成材率产生不利影响。3)中间坯保温技术和边部感应加热技术,粗轧机出口带坯长度可达80~90m,进精轧机轧制过程中,为了减少输送辊道上的温度降,以节约能耗,近年来很多工厂还采用在输送辊道上安置绝热保温罩或补偿加热炉(器)。保温罩内表面附一层吸热温升快、热反射率高的特殊合金层,有效地提高了进入精轧的中间坯温度,从而可降低加热炉出坯温度,提高成材率,节约燃耗。还可提高板带末端温度、减少带钢头尾温差,使板带温度更加均匀,可轧出更宽更薄重量更大及精度性能质量更高的板卷。4)铁素体区轧制工艺,又称为温轧,最初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其初始的设计思想是简化工艺、节约能源为主要目的,,力图以传统的连铸坯为原料,通过铁素体区轧制,生产一种可直接使用或供随后冷轧生产的价格便宜、质软、非失效的热轧板。由于IF钢的γ→α转变温度较高,很难保证IF钢在奥氏体区终轧,相反容易实现铁素体区轧制,所以铁素体区轧制工艺随着IF钢的发展应运而生。IF钢铁素体区轧制工艺与传统的IF钢生产工艺区别,在于传统的IF钢热轧生产中粗轧和精轧温度均在Ar3以上,即在奥氏体区轧制,而铁素体区轧制时,精轧在Ar3以下,即在铁素体区轧制。2热轧带钢的现状随着我国热轧带钢生产技术的发展,我国热轧带钢生产工艺以及设备均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热轧板宽带钢以深冲钢板、耐腐蚀高强度热轧钢板、成型性优异的高强及超高强钢板、超宽幅汽车钢板、热镀锌钢板、超细晶高强度钢板为发展目标。由于将采用无头轧制技术、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控制冷却技术等轧制工艺生产热轧薄带钢,因此可以较好地控制热轧带钢的组织和性能。在冷却技术方面,以温度预测模型为基础,采用细分的冷却箱和缓慢冷却装置,开发高精度的冷却系统,对钢材的组织和性能进行控制。近几年,热连轧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轧机都进行了现代化技术改造,基本上做到产量很高,产品质量得到了根本改善,改造的主要内容有:1)板坯定宽压力机。其一次最大压下量为350mm,可连续进行板坯侧压,运行时间短,效率高,板坯温降小,侧压后板坯头尾形状好,狗骨断面小,板坯减宽侧压有效率达90%以上。2)粗轧机短行程控制和宽度自动控制。经立辊宽度压下及水平辊厚度压下后,板坯头尾部将发生失宽现象。根据其失宽曲线采用与该曲线对称的反函数曲线,使立辊轧机的辊缝在轧制过程中不断变化。这样轧出的板坯再经水平辊轧制后,头尾部失宽量减少。短行程法可减少切头损失率20%~25%,还可显著提高头尾部的宽度精度。3)减少原粗轧机组和机架数量,增加请有力的粗轧机架,既能使粗轧机组产钢量和精轧机组相适应,有减少机架数量,节约设备维修,劳动定员和电力消耗。4)精轧机组装设液压压下厚度控制,弯辊装置,凸度控制。5)在精轧机组前输送辊道上安设保温罩,移位更新粗轧机及精轧机组前除鳞装置,将精轧机间活套改为液压活套。6)更新带钢层流冷却系统。目前国内所有现代化的热连轧机和经改造的老轧机,带钢层流冷却系统均已达到先进水平。7)半无头轧制技术。半无头轧制技术是将经过液芯压下后离开连铸机的铸坯不剪断进入隧道式加热炉(加热炉长可达300余米),经均热后进入7机架连轧机组轧制成材。带钢由飞剪分卷,输出辊道后是超薄带卷取机。其产品以超薄热带为主,其中0.8~3.0mm带钢占60%以上。采用半无头轧制技术,双流连铸的最大年产量可达240万t,并且,利用连铸坯可以较长的特点,减少了穿带过程中带钢的温降、厚度不易控制和生产不稳定等问题,有利于薄规格带钢轧制。3热轧带钢的问题与展望建国60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轧钢行业高速发展,基本建成了工业化轧钢技术体系。大力采用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利用自动化、机械化、电气化手段,快速推进生产发展。但是,在大量生产工业产品的同时,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大量排放。这种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已经超过人类和自然界可以忍受的底线。从技术层面来说,这种发展主要依靠引进、跟跑,真正中国自主创新的技术不是很多。由于缺乏创新,没有特色,各个轧钢厂利用的几乎同样的工艺,同样的设备,生产同样的产品甚至存在的问题也是同样的。企业缺少特色,缺乏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工业化的技术体系向生态化的技术体系转变。中国的钢铁行业,尤其需要由工业化的技术体系向生态化的技术体系改变。生态化技术体系的特点是减量化,低碳化,数字化。因此,中国应该依据生态化技术体系的特点,针对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的问题,加强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制造,制造绿色”这一生态化、绿色化的大计方针。所谓生态化、绿色化,即节省资源和能源;减少排放,环境友好,易于循环;产品低成本,高质量,高性能。轧制技术的生态化、绿色化特征在轧制过程创新与轧制产品研发上具体体现在下述4个方面,即:“高精度成形;高性能成形;减量化成分设计;减排放清洁工艺”。今后的任务是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针对性地改造,通过改造出特色,改造出创新,出质量,出效益,出高水平的产品,实现减量化和低碳化。在改造的过程中,广泛采用信息化技术,将信息化技术的比特世界融入到钢铁轧制的过程,荣誉钢铁材料的原子世界,实现轧制过程的实时感知、分析与控制。所以对热轧带钢的发展前景也是应该考虑绿色轧钢,建造绿色钢厂,特色钢厂,高水平钢厂。参考文献;(1)《现代热轧板带技术生产》,唐崇明,任君等编译。出版日期1993年4月(2)《热轧板带生产设备的发展》,作者武其俭,刘振玺。摘自《钢铁》,2000年8月(3)《热轧带钢新技术的发展》,作者刘相华,王国栋。摘自《钢铁研究》,2000年9月(4)《热轧带钢生产状况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作者于贤朝,杨晓明,黄庆学。摘自《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5年12月(5)《热轧带钢生产新技术及其特点》,作者孙蓟泉,战波。摘自《山东冶金》,2006年2月。(6)《中国钢铁轧制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趋势》,作者王国栋。摘自《钢铁》,2014年7月
本文标题:文献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8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