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生课余时间调查综述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我国大力实行“减负减压”,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增多,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合理利用闲暇时间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系列积极地效应,包括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个性的充分发展、学生创新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人际交往之间。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问题以及影响。这里就目前的国内现状进行分析,对比国外的情况,分析课余时间所带来的效应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看法以及措施。关键词:减负课余时间社会化课业负担家庭教育引言(一)研究背景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特别是随着1995年5月1日双休日制度的实施以及基础教育阶段“减负”的实施以来,我国小学生每年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减少到了190天以下,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的客观增多,一方面为小学生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如果利用不当,反而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对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的支配情况及小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给予足够的关注。正确的闲暇时间的利用不仅可以使学生身心得到充分休息,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学生还可以利用这段宝贵的闲暇时间丰富自己的知识技能、提升自己的创造才能、发展个性、展现特长、充分发展个人兴趣爱好、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使个体逐渐成为一个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人。如何让这些学生学会做自己闲暇时间的主人,如何指导其学会有意义地安排闲暇生活,这些问题都是亟待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小学生时间管理这一问题是一个涉及学校教育、家庭教养、社会责任等方方面面的复杂问题,欲促进其向着更合理、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并不是单一主体可以轻易实现的,它依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主体协力共同打造。[1](二)研究意义[2]一、课余时间能够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1.有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人们的心理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因此一般认为心理健康只能是一种保持动态平衡的心理状态。课余活动由于是在课余的时间里,可以自由参加,自主选择项目,所以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人的欲望。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也是某种性质的“工作”,它必须付出相应的体力和一定的智力才能完成,刚刚进入学校的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任务相比以前比较重,再加上现代化的生活节奏使一些小学生感到疲惫、紧张和焦虑。而课余活动正是小学生进行身心调节的重要手段,在课余时间里,他们可以自由、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文娱、交往等各种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轻松和愉快,这不仅可以消除学习和压力带来的身体疲劳,恢复自己的体力、精力。积极性的课余活动可以陶冶性情,使人保持较好的心态,避免身体疾病和心理异常。2.有助于小学生个性的自由充分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与交往是个体个性发展的源泉和基础,健康生动的活动和交往有助于小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在课余时间,小学生则应该更多地依随心理的时间去安排自己的生活,自由地选择符合当时内心感受和需要的有意义的活动方式,激发其自主选择和决断意识,促进其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3.有助于小学生创新潜能的挖掘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自主的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特点的活动,在自由活动中愉悦身心,展示才能,陶冶性情,丰富个性,自由自主的选择对自己成长有意义的活动。在课余时间里,在宽松的环境下,有利于学生个性自由彰显,可以从事各类自己感兴趣的创造性活动,自由展示自己的才华,体现“人格”的力量,同时,也只有在自由和安全的精神环境中才会有创新火花迸发。4.有助于小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增强在课余时间里,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是学生为满足自己的需要提出的,为了满足自己提出的目标与任务,他们会主动要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自己的行动,关注自己行为的结果,并最大限度的调动自己内在的潜力和潜能,主动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并从中去发现、去思考、去创造。在这种带有“解放”性质的自由活动中,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势必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增强自我效能感,进而激发出更高的自控需求。5.有助于促进小学生人际交往和社会化的发展一个人生活是离不开社会活动的,一个人的经验总是在不同性质的各种社会群体中生活并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课余的基本内容是人际交往,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人不可能在孤立的状态中生存和发展。参加课余活动,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可以通过课余活动的种形式了解社会和认识社会,通过课余活动的人际交往互相交流思想、兴趣、情感,互相了解,互相帮助,从而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扩大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内容,不断认识别人,重新认识自己,使自己不断适应变化着的新环境。二、课余生活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的发展[2]1.从社会化的机制来看,社会化的主要机制是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2.从社会化的内容来看,小学生社会化包括学习生活技能、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培养角色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课余生活能够为小学生完成和实现社会化内容提供条件。3.从社会化的特征来看,由于小学生的身心不断走向成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也已经发展到能够直接依靠自己对客观事物认识和判断的水平,在课余生活中,小学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最大限度范围内进行选择,从而在各个层面上推动小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小学生课余时间研究概述一、研究现状课余生活是指学生在学校课程计划以外的时间、活动的总和。它包括学生平时的课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和暑假等学校教育空档的休闲时间、活动。如何安排好课余时间是长久以来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但小学生在放学后课余时间利用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结合已掌握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关于课余时间、课余生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论文研究内容和分析框架。探讨小学生课余时间的价值,讨论现阶段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支配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建议引导和帮助学生安排好、利用好放学后的课余时间。1.课余时间活动内容调查从既往的研究来看,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形式丰富多样,小学生比较偏向做家庭作业,与同伴玩游戏,看电视、补习功课以及参加特长训练。在调查学生“你放学后的课余时间主要做什么”时,除完成作业、发展兴趣特长外,回答人数在前三位的选项依次为“看课外书”(55.0%),“娱乐性活动”(44.0%)以及“体育锻炼”(44.2%)。同题询问家长时,家长认为孩子课余主要活动是“娱乐性活动”(64.8%),“看课外书”(51.3%)以及“体育锻炼”(25.8%)。[3]而在完成家庭作业的方面,调查发现,学生回答“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完成作业”时,有263人选择“小于半小时”,有836人选择“0.5~1小时”,有436人选择“1~2小时”,有78人选择“大于2小时”。统计后得到小学生的平均作业完成需时为0.8h。学生所处年级和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sig.值为0.00,Pearson相关系数为0.176。表明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加重。另一方面,家长回答“老师布置的作业量是否合理”时,随着学生学段的增长,平均得分逐渐提高,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随着年级增加,教师安排的学生作业量也在增加。见表1表1学生家长对教师布置作业量的认识(参照学生完成作业所需平均时间)作业偏少作业适中作业偏多综合参考值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低年级4039141.7200.672h中年级67242211.8600.748h高年级43384432.0000.865h教师仍主要依靠家庭作业作为引导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的主要手段。尤其在低年级学段,应当减少作业量的布置,通过开展“家长学校”的方式促进学生在家庭时间利用,适当情况下可以开展“亲子共读好书”活动,“亲子绘画”活动以及“亲子手工制作”活动等在发展兴趣特长发面,在询问学生“你有几项兴趣爱好”时,有1618人回答。回答“一项”的占21.6%,回答四项以下的占75.17%。在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方面,我们选取学生自身兴趣爱好和家长所希望的学生兴趣爱好为切入点进行观测。家长回答“您是否清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时,有87.1%的家长对此选择了“清楚了解”或“基本了解”,只有12.9%的家长对此选择了“不了解”或“说不清楚”。然而,在学生回答“当父母要你学一些你不感兴趣的特长你会怎么做”时,有95.8%的学生回答“会去被迫接受”或“反正是为父母学,会去学”,只有4.2%的学生回答“和父母沟通,不去学习”。在上网以及娱乐方面,在前期调查中我们收集了学生上网所进行的主要活动方向,并在问卷上标示了这六个方向,询问小学生最经常进行的活动(可多选),回答人数从高到低依次为“看电影、听音乐”(58.7%)、“QQ聊天”(51.5%)、“玩电子游戏”(47.7%)、“辅助学习”(37.9%)、“看漫画、读小说”(20.1%)、“看新闻”(15.6%)以及“其他项目”(11.9%)。根据数据显示,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选择上网“辅助学习”的学生数量显著增加。因此,我们要注意利用学生逐渐对互联网辅助学习的兴趣这一有利条件,适当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运用网络学习的方法。二、国外研究现状日本孩子在家里学习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占多数(其中0.5个小时以内的为26.6%,0.5-1个小时的为56.9%)。日本的小学生在完成不到1个小时的家庭作业后,一般都可以自由支配余下的时间。在这项调查中,我们设计了“经常做家务”、“有时做家务”、“不怎么做家务”﹑“根本不做家务”四项日本孩子的选择顺序排在第一位的是“饭前准备”,占75.9%,接下来是“收拾房间”,占55.4%,“帮家长买东西”,占55%,“叠衣服”占54.9%,“洗碗”占40.4%,“倒垃圾”占35.9%,“洗衣服”占22.7%。日本多数小学生看电视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明显比中国小学生长。可以看出,日本孩子看电视在“3小时-4小时”的为27.9%,“4小时以上”的为24.9%,日本小学生看电视的时间将近3小时。可见,看电视已经成为日本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日本的孩子和家长交流最多的是“学校的事情”(26.5%),其次是“朋友的事情”(19.7%),之后依次是“棒球和足球”(13.1%)、“学习和成绩”(10.9%)、“家里的事情”(9.7%)、“电视节目”(7%)、“社会新闻”(2.8%)、“讨论读过的书”(2.5%)、“家长的生活和工作”(1.9%)、关于“零花钱的事情”(0.6%)。日本小学生虽然作业少,课余时间比较轻松,孩子们却乐此不疲地看电视,不愿意到外边玩耍,很少与同龄的孩子交流,因而缺少了成长的经验,远离了社会,这种现象亦令人堪忧。据日本共同社16日报道,调查显示,92%的日本小学五年级学生拥有可连接电视使用的电子游戏机或便携式掌上游戏机,56%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同时拥有这两种游戏机。随着游戏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日本中小学生玩游戏机和上网玩游戏的时间也在增加。3年前日本的相关调查显示,逃学的中小学生中,玩游戏机或网络游戏者比例偏高。美国最具特色的学生课余内容就是参加社区活动。据统计,美国12岁以上的青少年有60%以上的人参加过各种义务服务活动,如在当地的流浪者收留中心为无家可归的人做饭等。除了做义工,美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打工已成为风潮。联邦政府还专门为青少年打工立法,以保护孩子们的权利。良好的政策环境,保证了美国的青少年顺利地工作。特别是每年5月,美国各地就开始举办“少年工作交易会”,暑假需要少年打工的许多单位都拟订了计划,陆陆续续与学生们订立打工合同。英国孩子的课余活动相当丰富,大部分英国小学生每天都上网,上网时间在3小时左右。除了上网,他们还参加体育活动、音乐和绘画、参观博物馆(museum)等。他们的作业负担轻得多,可以尽情参与各类课外活动。老师还会给学生列出课外阅读的书单,供学生娱乐消遣,增长知识。英国的小学生家长则经常在周末带着孩子去上各种兴趣班。一般来说,英国孩子16岁时开始打工,周末要工作3个小时。孩子在打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及培养的意识和能力,对他们将来真正走上社会很有帮助。[2]三、原因及分析对于目前的现状,存在着较多
本文标题:文献综述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8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