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金融体系深化改革问题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金融体系深化改革问题研究姓名:萨茹拉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少数民族经济学指导教师:包玉山20080515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金融体系深化改革问题研究作者:萨茹拉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相似文献(9条)1.期刊论文李君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思考-北方经济2005,(8)一、银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一)金融创新是促进金融业市场建设的有力手段目前我国对各类金融机构实行较为严格的监管.这种体制看似有利于监控风险,实际存在诸多缺陷.要解决这些问题,依靠小改小革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才能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2.期刊论文刘学工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中国国情国力2008,(1)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要求日益迫切,然而滞后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已成为整个农村改革最薄弱的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制约了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关系到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进程,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已成为破解三农难题的当务之急.因此,探析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3.学位论文付桂军内蒙古城乡收入差距的制度分析2006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逐步多元化,分配形式与城乡居民的收入渠道也呈现多元化的局面。随着我区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也呈进一步扩大趋势。城乡居民存在差距是世界性的普遍事实,这个现象将伴随着工业化的全过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以通过市场资源的配置在漫长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自动予以克服,但市场经济单一的逐利行为,既可能使这种扩张在一定时期内毫无节制,又可能使这个过程持续时间特别长。因此,市场机制的缺陷决定了政府行为选择的极端重要性,政府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或扩张的时间表。通过政府行为来平抑城乡差距,是多数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共同行为选择。如果不对逐步拉大的城乡差距加以控制,不仅影响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影响社会稳定,对整个国民经济也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现阶段我区城乡收入差异程度,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有效地调控收入分配中不合理因素所产生的收入差异,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诸多原因,寻求缩小差距的有效途径,对内蒙古自治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写作思路是:在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的理论综述进行回顾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测量方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选用收入水平、消费支出和消费水平三套指标来分析内蒙古城乡差距,同时考虑到城乡居民现实收入和消费差距要受到人力资本状况、财产状况、社会保障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本文中也分析了人力资本状况、财产状况、社会保障程度等方面的差距。通过对内蒙古城镇与农村和牧区在上述指标方面存在差距的分析,本文认为内蒙古城镇与农村牧区的收入差距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导致这一差距扩大的原因和缩小这一差距的主要措施都应该从政府行为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制度因素入手。本文认为内蒙古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首要因素是二元经济体制,具体表现在二元分配体制、二元金融体制、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二元社会福利制度等方面。制度创新是缩小内蒙古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具体可以采取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改革农村牧区土地制度;保护农牧民利益,改革二元财税金融体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财税金融体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牧区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等制度措施。4.期刊论文贾永芳.王建国国际金融机构贷款项目的管理程序分析和常用术语的翻译辨析-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0(1)充分理解和掌握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援助项目的执行程序和管理办法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本文结合目前在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的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援助项目的管理经验和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比分析,结合术语解释,介绍了国际金融机构的项目管理的基本程序。研究、借鉴国际金融机构的各种科学、严格的管理办法对于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5.学位论文申秀文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探索2002经过50多年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农业、农民、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因种种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也积累了大量的问题和风险,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所处客观经济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制约的因素及程度远远超过发达地区,其面临的困难已严重影响到今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以效益为中心,逐步收缩欠发达地区县域网点,使农村信用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欠发达地区更依赖农村信用社对经济的支持,因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10个省市自治区为代表、以内蒙古自治区为案例,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进行了初步研究,试图探索出一条符合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路子。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从合作、合作制、合作社和合作金融的概念出发,在系统地考察了世界及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发展特点之后,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和四个方面的特点进行了详细论述。6.期刊论文张伟现阶段城市信用社的问题和对策-银行家2006,(1)经营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十六大以后,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步子明显加快,城市信用社的经营环境有所改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部分阵地,形成合力争夺大市场,这样就得从一些市场中退出来,结果给城市信用社腾出一些空间;对一些经营死角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无力有效顾及;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方向虽然有朝着城市化发展的趋势,但他们的主要市场还是在农村.城市信用社完全可利用当前的市场布局,明确市场定位,提高竞争能力.7.学位论文王若宇关于内蒙古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问题与对策的实证研究2008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了金融对“三农”的服务与支持,再次提出“改革与创新农村金融”的要求。与去年的“一号文件”相比,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今年中央对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体,思想解放的步子迈得更大。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6月27日以来的新一轮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使农村信用社已初步显示出蓬勃发展的时机。但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要求,研究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问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将研究地域范围界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先从总体上考察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为实证分析打下良好的规范分析的基础,然后对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服务进行实证研究,这是研究的核心部分。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农民金融服务的主渠道,但是提供的金融服务尚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农户贷款难、存贷“剪刀差”严重,服务水平低等。最后针对农村信用社的问题,得出产权制度缺陷、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等深层次的问题及矛盾,对农村信用社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针对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的特点,揭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动因,丰富与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理论和治理理论。8.期刊论文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统计研究处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有效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天津分行辖区三省(区)一市金融机构支持国企改革脱困的调查-华北金融2000,(12)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大见成效的一年,我们重点走访了天津分行辖区30家国有大中型国家重点联系企业(占天津分行辖区列入全国512户企业数的47%),与有关经济部门进行了座谈.调查表明,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国企改革脱困已取得了明显效果.截止到2000年9月底,天津分行辖区重点监控的64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已全部完成改制,初步实现了管理制度的改革,其中90%的企业已扭亏为盈.从全区看:天津市已提前完成三年脱困任务;河北省已有80%的企业实现脱困;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分别有60%和70%的企业实现了脱困.但是,目前金融机构在支持国企改革中,体制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仍在严重地影响着国有商业银行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的效果.9.学位论文刘芳中国政策性银行信贷行为对西部投资增长的拉动效应分析2008西部大开发是党和国家在世纪之交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大开发战略所指的西部地区区域范围界定为12个省、区、市,即西北五省、区,西南五省、区、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国土面积68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以上,人口约3.5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但生产力发展水平却相对落后。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分别作重要讲话指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同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决定向西部贷款4000亿元,支持兴建油气田、铁路、水电站,为正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开了序幕。资金约束是西部大开发面临的“瓶颈”问题。如何筹措开发资金、弥补资金缺口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就成为西部开发得以持续推动的关键所在。毫无疑问,在西部经济发展中,资金渠道的构建需要依赖政府的力量,政府的政策和投资是先期性的、引导性的和非永久性的;但是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的应该是市场,其作用是跟进性的、基础性的和持续性的。目前,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逐步由财政主导型转变为金融主导型的过程中,西部大开发的资本形成已经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主要依赖财政投入,而应该更多地寻求市场支持。政策性银行本身就是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产物,是指那些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其有介入西部大开发的必然性,并且应当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主导性作用。我国三家政策性银行成立14年来,基本形成了政策性金融管理的体制框架,初步确立了政策性银行在金融体制中不可或缺的地位。自1999年西部大开发以来,政策性银行在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建设,支持农副产品收购,支持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的出口,促进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换代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然而,实践中,政策性银行的对西部投资增长的拉动效应并不十分明显:一方面,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包含政策性银行数据以及不含政策性银行数据的西部地区金融相关比率的测算可以看出,我国政策性银行支持西部开发的政策效应未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通过测算对政策性银行信贷对西部投资拉动效应,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政策性银行贯彻了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但其还不能对改善西部的投资状况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拉动效应甚微。政策性银行信贷行为对西部投资增长拉动效应不显著,这一方面是因为政策性银行在我国的运作历史不长,规模小,经验缺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尚不健全,而西部大开发又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问题多,内容广,国家的任何的支持性政策多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功效,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支持也是如此,本文的分析仅限于近9年时间,也许还存在偏颇之处,政策性银行对西部地区的信贷支持效应最终还要时间的检验。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c980cf2f-bf0b-4180-a069-9dc800d2367b下载时间:2010年8月4日
本文标题: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金融体系深化改革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2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