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1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2目录1概述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业务活动分类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分类4环境影响因素分类5危险源和环境影响因素的辨识31概述1.1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的重要意义1.2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策划的基本过程1.3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活动的范围与内容1.4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41.1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的重要意义•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与现场环境影响因素是导致建设工程施工事故的根源,为了控制和减少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风险和施工现场环境影响,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并持续改进安全生产业绩,预防发生建设工程施工事故,需要对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与现场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辨识,这也是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计划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51.2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策划的基本过程1).辨识重大危险源与重大环境影响因素2).危险源辨识的动态过程61)辨识重大危险源与重大环境影响因素•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基本思路是,辨识与施工现场相关的所有危险源与环境影响因素,评价出重大危险源与重大环境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控制措施和安全生产管理方案,明确危险源与环境影响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活动与安全生产保证计划其他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对其实施进行安全控制。72)危险源辨识的动态过程•对危险源安全风险和环境影响因素影响的控制是一个随施工进度而动态发展、不断更新的过程,需要建设工程项目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它通常由辨识、评价、编制安全保证计划、实施安全控制措施计划和检查五个基本环节构成。81.3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活动的范围与内容1)对工作场所设施的辨识。2)对工作场所使用的设备、材料、物资进行辨识。3)对常规作业活动进行辨识。按照正常作业计划,项目部按分项、分部工程,对施工作业和加工作业进行辨识和评价。4)对非常规作业活动进行辨识。基层单位、项目部未能按照正常作业计划(如抢工期、交叉作业)或冬雨期、夜间施工可能发生的危险源。5)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相关方,可能发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91.4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1)危险源与环境影响因素辨识。(2)安全风险与环境影响因素影响的评价(3)判定安全风险和环境影响的程度。(4)编制安全风险与环境影响控制措施计划(5)评审控制措施计划(方案)的充分性。(6)实施控制措施计划。(7)实施动态辨识。10(1)危险源与环境影响因素辨识。•辨识与各类施工作业和管理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与环境影响因素,考虑谁会受到伤害或影响,及如何受到伤害或影响。•应对施工现场业务活动分类,编制一份施工现场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施工现场各类作业与管理业务活动涉及的场所、设施、设备、人员、工序、作业活动、管理活动,并收集有关信息。11(2)安全风险与环境因素的影响评价•在假定的计划(方案)或现有的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险源与环境影响因素有关的安全风险与环境影响做出主观评价。•评价人员应考虑安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控制失败所造成的后果。12(3)判定安全风险和环境影响的程度•判定假定的计划(方案)或现有的控制措施是否足以把危险源与环境影响因素控制住,并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以及符合项目经理部自身的要求,据此对危险源与环境影响因素按安全风险和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分类,确定重大危险源与重大环境影响因素。13(4)编制安全风险与环境影响控制措施计划(方案)。•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重大危险源与重大环境影响因素,项目经理部应编制安全生产保证计划、控制措施计划、专项施工方案等,以处理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并确保新的和现行的控制措施仍然适用和有效。14(5)评审控制措施计划(方案)的充分性•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方案),重新评价安全风险与环境影响,并检查安全风险与环境影响是否能足以把危险源与环境影响因素控制住,并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以及符合项目经理部自身的要求。15(6)实施控制措施计划。•对已经评审的控制措施设计(方案)具体落实到建议工程施工安全生产过程中。16(7)实施动态辨识。•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各项安全风险与环境影响控制措施计划的执行情况不断地进行检查,并评审各项控制措施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在工程实施的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要确定是否需要提出不同的控制措施处理方案。此外,还需要检查是否有被遗漏的危险源、环境影响因素或者发现新的危险源、环境影响因素,当发现新的危险源、环境因素时,就要进行新的危险源、环境影响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条例。17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业务活动分类•施工现场业务(作业与管理)活动的分类方法一般包括:⑴施工现场场界内外的不同场所⑵.施工阶段、工序、活动⑶计划的和被动的工作⑷确定的任务⑸不经常发生的任务18⑴施工现场场界内外的不同场所•如施工作业区、辅助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相邻社区等。•这些场所又可进一步分为若干个更小的场所,如辅助生产区又可分为木工棚、钢筋加工区、危险品仓库、搅拌站等场所;•生活区又可分为宿舍、食堂、澡堂、厕所等场所。19⑵.施工阶段、工序、活动•土方开挖阶段、基础阶段、主体阶段、安装阶段、装饰阶段等。•这些阶段又可进一步分为若干个工序、过程,如打桩作业、土石方挖运、脚手架搭拆、模板安装拆除、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捣、砌筑作业、高处作业、施工用电、焊接作业、起重设备安装拆除、机械作业、防水作业、冬期施工、暑期施工、雨期施工、危险化学品管理等。•项目管理人员可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和《建筑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GB5030—2001)进行划分、确定。20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分类3.1按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类3.2按引发事故的起因物类型分类3.3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3.4职业病分类213.1按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类3.1.1第一类危险源3.1.2第二类危险源3.1.3两类危险源的关系223.1.1第一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定义•第一类危险源产生的根源是能量与有害物质。•施工现场生产的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233.1.2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定义第二类危险源包括:(1)物的故障。(2)人的失误。(3)环境影响因素。24第二类危险源定义•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25(1)物的故障•物包括机械设备、设施、装置、工具、用具、物质、材料等。•物的故障是指机械设备、设施、装置、元部件等在运行或使用过程中由于性能(含安全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包括安全功能)时产生的现象。•发生故障并导致事故发生的这种危险源,主要表现在发生故障、错误操作时的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缺陷;设备、设施在强度、刚度、稳定性、人机关系上有缺陷等。26(2)人的失误。人的失误定义人的失误包括:1)人的不安全行为。2)管理失误。27人的失误定义•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广义的屏蔽是指把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281)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定义•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29人的不安全行为定义•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原则,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行为。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原则包括违反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也包括违反大多数人都知道并遵守的不成文的安全原则,即安全常识。30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等工作;•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312)管理失误①对物的管理失误,有时称技术上的缺陷(原因),包括:技术、设计、结构上有缺陷,作业现场、作业环境的安排设置不合理等缺陷,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等。②对人的管理失误,包括:教育、培训、指示、对施工作业任务和施工作业人员的安排等方面的缺陷或不当。③对管理工作的失误,包括:施工作业程序、操作规程和方法、工艺过程等的管理失误;安全监控、检查和事故防范措施等的管理失误;对采购安全物资的管理失误等。32(3)环境影响因素。•环境影响因素包括:•1)物理因素•2)化学因素•3)生物因素331)物理因素•噪声、振动、温度、湿度、照明、风、雨、雪、视野、通风换气、色彩等物理因素可能成为危险。342)化学因素•爆炸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可燃液体、有毒化学品、氧化物、危险气体等化学因素。化学性物质的形式有液体、粉尘、气体、蒸汽、烟雾、烟等。化学性物质可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吸收、误食等途径进入人体。3)生物因素•细菌、真霉菌、昆虫、病毒、植物、原生虫等生物因素,感染途径有食物、空气、唾液等。363.1.3两类危险源的关系•一起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所造成的。•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在事故发生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373.2按引发事故的起因物类型分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383.3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1)物理性危害2)化学性危害3)生物性危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害5)行为性危害因素6)其他危害因素391)物理性危害⑴设备、设施缺陷。⑵防护缺陷。⑶电危害。⑷噪声危害。⑸振动危害。⑹电磁辐射。⑺运动物危害。⑻明火。⑼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⑽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⑾粉尘与气溶胶。⑿作业环境不良。⒀信号缺陷。⒁标志缺陷。⒂其他物理性危害因素。402)化学性危害⑴易燃易爆性物质(遇湿易燃性物质)。⑵自燃性物质。⑶有毒物质。⑷腐蚀性物质。⑸其他化学性危害因素。413)生物性危害因素⑴致病微生物。⑵传染病媒介物。⑶致害动物。⑷致害植物。⑸其他生物性危害因素。424)心理、生理性危害⑴负荷超限。⑵健康状况异常。⑶从事禁忌作业。⑷心理异常。⑸辨识功能缺陷。⑹其他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435)行为性危害因素⑴指挥错误。⑵操作失误。⑶监护失误。⑷其他错误。⑸其他行为性危害因素。443.4职业病分类(1)粉尘(2)生产性毒物(3)噪声(4)振动45(1)粉尘•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并能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施工现场主要是含游离的二氧化硅粉尘、水泥尘(硅酸盐)、石棉尘、木屑尘、电焊烟尘、金属粉尘引起的粉尘,其中含游离的二氧化硅粉尘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粉尘对人身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当吸入肺部的生产性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肺组织逐渐硬化,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即尘肺病、肺部疾病、粉尘致癌、粉尘的中毒、粉尘的其他局部作用。46(2)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定义•生产性毒物对人身的危害主要表现•施工现场职业中毒物质包括•1)苯中毒•2)锰中毒•3)一氧化碳中毒47生产性毒物定义•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中产生或使用的有毒物质,它可使大气、水、土层等环境因子受到污染,被人体接触或吸收
本文标题: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27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