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提纲及整理答案
1《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区域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其基本属性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这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其范围有大有小,是依据不同要求,不同指标体系而划分出来的;其界线往往具有过渡性特征,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地带”(自然界区域界线有时是截然的,但大部分也是过渡性的)。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因而区域具有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纵向的、横向的)。每个分区都是一个区域的组成部分。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本质特征:整体性:由内部一致性和强烈的联系性决定,区域内部某一局部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区域的变化。结构性:区域的构成单元按一定的联系产生结构。如:城乡结构、城镇结构、环境结构。层次性、自组织性和稳定性。2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自上世纪以来,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成为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1992年巴西的世界环境发展会议通过〈21世纪议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研究的主题,区域开发的基本原则;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主要目的。3区域规划作为一种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一总体部署的区域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人口、资源、环境”(PRED)的协调为中心,以为人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目的的区域规划成为当前区域规划的主流。同时,规划的开放性、系统性也进一步加强。区域规划是一项综合性极强,包括物质、非物质部门,集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多项要素,包容从历史到未来的时间跨度的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种学科,它需要科学方法论对其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因此,区域分析是区域规划的前提、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4区域分析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生物学等许多学科。它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为有关学科研究区域问题和为进行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2.区域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分析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域2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3.区域发展分析发展分析是在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制定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第二章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1自然资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第一、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首先,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必要的自然资源,决不可能出现某种生产活动。再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第二、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其次,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再次,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2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技术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技术进步扩大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甚至可以变废为宝,变害为利。技术越是进步,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越是广泛,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越能够充分体现。(二)技术进步有利于减少发展对非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按照投入要素比例的变化特点,技术进步可分为三种类型: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由于技术进步对生产要素投入的节约,使得区域生产对非本区域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的依赖减轻,从而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了区际竞争能力。(三)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技术进步不但引起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由于社会分工、协作与专业化的加深,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一方面,新产品层出不穷,催生了新的需求,导致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日益丰富多彩;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原有产品的功能和效用不断引伸与“裂变”,独立而成为新的产业部门。(四)技术进步还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虽然技术进步具有节约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的倾向,但从总体上看,技术进步会产生产业关联效应,即在技术进步引起产业结构变动的基础上,一部门内劳动投入的减少,相应扩大了其他部门(特别是新增部门)的劳动需求,或者使社会在新的水平上(因技术进步,使收入增加,而产生的需求增加)增加劳动投入。进而可以认为,技术进步实质上是人类向生产的广度、深度进军,从而可使单位产品上劳动投入的节约与社会总体上劳动就业的增加同时并举。3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1.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生产布局的要求出发;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3.必须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4.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自然资源。34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1.自然资源量的评价首先,要搞清区域各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研究其可能的开发规模和开发后可能产生的经济价值以及区域发展的作用,明确区域主要自然资源,即筛选出开发规模大,开发后能产生重大经济价值,并对区域发展产生重要的带动影响作用的几种资源。其次,对于已开发利用的资源,则应研究其数量对现状生产的保证程度,并根据保证程度和现状生产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来研究其区域自然资源的优势与潜力。第三,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自然资源相对量,进一步明确自然资源对需求的保证程度和开发利用的潜力。相对量指标通常用平均占有量等表示。如人均占有量、亩均占有量等。第四,分析比较区域主要几类资源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明确区域各类资源的数量配合情况以及对区域产业结构及发展方向的保证程度。2.自然资源质的评价对自然资源的质的评价也应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考虑,即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需求上的迫切性。并据此建立质量评价的标尺,并用此标尺来进行自然资源对一定生产部门适合程度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客观的切合实际的结论。3.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影响到其被开发利用的先后次序和开发利用的成本及利用的效率。对自然资源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有利于揭示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明确在一定地域上自然资源对区域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并抓住主要资源或主要矛盾进行分析。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还是影响地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对自然资源地域组合的分析,必须搞清主导资源与辅助资源、优势资源与限制资源,分析自然资源组合对一定产业(部门)结构的适合或保证程度。4.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或方向的评价不同的自然资源种类或组合有不同的利用方式与方向,且同一类的自然资源或组合也有不同的利用方式与方向,因此,在前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这里应该就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与方向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对各种方案从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筛选出几个可行方案。并同时指出各种方案之特点,尤其对实施各方案的技术经济前提要特别指出,以利于开发利用之决策与实施。5.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任何对自然的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会引起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它不但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还表现在社会方面和环境生态方面。只有正确分析各方面的正负效应,综合权衡利弊得失,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并在资源开发实施中预先安排好预防措施,以减轻负效应之影响。第三章区域经济分析1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一)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1.社会消费;2.资源状况;3.科技水平;4.基础与传统;5.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1.是否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2.区域产业的技术结构是否合理;3.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协调如何;4.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5.现状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是高还是低。(三)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4如果用A、B、C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部门,大体上有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类型,即:具体地分析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不但要考察产业结构演化的历史趋势,更重要的还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察下列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1、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2、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3、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4、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第四章区域发展分析1区域优势1.区域发展优势的概念所谓区域优势,就是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主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具有更高的资源(包括社会、自然资源等)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区域优势是一个空间概念,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区域优势具有综合性和时效性。2.区域优势的类型(1)有形区域优势与无形区域优势(2)绝对区域优势和相对区域优势(3)局部优势与全局优势(4)空间优势与时间优势(二)优势的评判标准一个区域具备某种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条件,还不能认为是区域发展优势,这些有利条件必须和区域发展的政治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等结合起来综合评判。1.地区发展优势必须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一致。2.地区发展优势只有通过对区域内全部生产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后,才能确定。(三)区域发展优势的确定为了综合评价区域生产发展条件,确定区域优势,通常采用的办法是将各部门生产发展需要满足的条件与区域可能提供的条件进行逐条对比,然后加以综合。2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及原则?(一)优化目标1.充分发挥区域优势2.产业结构的整体性与系统性3.产业结构的先进性(二)优化原则1.从区域实际情况出发,与区域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相适应。2.必须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3.有利于加速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创汇,并为进口结构高级化创造条件。4.有助于区域优势的发挥,在优势产业基础上向地区专门化方向发展。5.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力的优势,减轻劳动人口的就业压力。6.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区域环境质量的提高。第五章区域经济增长分析1了解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思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基本是沿着两种思路发展的,一种是建立经济增5长模型,从理论上考察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另一种则是从对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资料入手,运用数量分析方法,从中寻找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来源以及它们所起作用的大小,以此作为今后加速经济增长的参考。一.肯德里克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肯德里克从美国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入手来确定经济增长中来自于生产率的提高和来源于投入量的增加占多大比重,以考察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肯德里克也分析了影响生产率提高的因素,主要有:无形投资(对研究、发展、教育、训练的投资)的增加,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及其适应经济变化的速度,技术革新的扩散程度,生产规模的变动,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固有的质量等。但是,这些因素各对生产率的提高有多大的影响,肯德里克并没有作出进一步的分析。二.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具体分析(一)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划分1.劳动力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上的提高2.资本在数量上的增加3.资源配置的改善4.规模的节约5.知识进展和它在生产上的应用第六章区域规划及其发展1区域规划的
本文标题: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提纲及整理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32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