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苏州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苏州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魏嘉瓒(2011年12月14日在苏州大学文学院讲座用稿。时间一个半小时)一个人,到一个城市、地方生活、工作,或者哪怕是作短暂的停留,只要时间来得及,都应该对这个地方或城市做尽可能多的了解甚至纪录,并且把它作为自己人生阅历的积累。同学们很幸运来苏州读书,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自宋朝开始,人们就把它称之为“人间天堂”。它环境优美、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当今,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它更是走在全国的前列,这是一个享有世界声誉的城市,一个被人称道、受人羡慕的城市。在苏州诸多的文化内涵中,园林是它的重要内涵和特色。需要强调说明的是,我们说的苏州园林是苏州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典园林,即春秋时期到1911年清朝灭亡2500多年间建造而保留至今的的园林,它实际上是苏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1962年,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在发表于《人民画报》的文章中指出“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1997年和2000年,先后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九处园林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例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园林从而成为全世界的文化遗产,这更证明了苏州园林在中国以及世界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因此,当今,大家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有园林氛围的城市里。既然生活在苏州园林的氛围里,就应该了解、熟悉苏州园林,不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将来不管你到哪里工作,谈到你来自苏州,人们总要和你谈起苏州园林。如果你懂得苏州园林,你就可以娓娓道来,宣传你的苏州园林游赏之乐,宣传你对苏州园林的理解等等;如果你知之不多,讲不出所以然,那将会很尴尬。当然,仅仅能向人讲苏州园林,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苏州的园林是一种文化,弄懂苏州园林是一种文化修养。我觉得大家应该有这个修养。弄懂苏州园林,懂它的什么呢?园林是综合艺术,文化内涵很丰富,需要懂的很多。主要要弄懂的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它的历史发展轨迹,一个是它的艺术特点。今天我就主要提纲挈领地讲一讲苏州园林的发展历程和脉略,也讲一讲有关的园林常识。园林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人居环境。园林是建筑,恩格斯说“园林是高级建筑。”虽然“园林”这个词,早在南北朝的典籍中有时可见到,但那是泛指一种景观,并不是指哪一个像今天拙政园这样的具体的园林环境。古人对对今天被称之为园林的建筑叫法很多,如苑囿、离宫、别业、别墅、山居、山庄、山池、草堂、林泉、园等。园林一词的确定和应用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情,是陈植、童寯着一些老一辈园林专家定下来、叫出来的。不管叫什么,古典园林都是古人的居家所在,是住户人家。不过,我们今天走进一处园林,看到的往往是山石、池塘、花木和亭台廊榭这些园景,而很少注意原来主人的居处所在,或者这些住处已经不复存在。因此,实际上你逛园林,就是到古人家里去做客。园林,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所谓物质性,即它是实用的,供人居住的;所谓精神性,是指它是一种文化,供人精神享受、陶冶性情的。也可以说,园林是园主精神享受的一种物质载体。那么,不管从物质的层面上说,还是从精神的层面说,造园,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它有时代因素,也有个人因素。也就是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园林,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就会有和这个阶段相适应的园林;不同的人会造不同的园林,因各个人的物质条件即富有程度不同,文化修养也不同,造的园子也就不同。当然,造园还不但单是园主人的事情,还有工匠的水平问题,即计成所说的“七分主人三分匠”。弄清这些基本概念之后,我们来看苏州园林的具体发展历程。苏州园林的发展有两个同步,一个是在历史的进程中,苏州园林和全国的园林发展同步,就园林形态出现的早晚来讲(园林形态的定、称名是有他的归属来定的),全国是: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皇家园林——魏晋南北朝出现寺庙园林——汉朝开始出现私家园林。当然,这中间有交叉。苏州这几种园林的发展阶段大致也是如此,但是苏州古代的园林遗留到今天的主要是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是苏州园林的精华,苏州以私家园林取胜于全国、全世界。再一个同步是,苏州园林和苏州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同步,如明清两朝是苏州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苏州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和全国一样,苏州最早的园林是吴国国王主要是吴王阖闾和夫差父子所建造的苑囿离宫别馆,属于皇家园林。这是园林的早期发展阶段。吴国的建国历史晚于北方(当时有172个诸侯国),但苑囿的兴旺程度并不亚于北方。吴王阖闾和夫差两代国王都喜营建,夫差更是“好起宫室,用工不辍。”(《吴越春秋》)“一夕之宿,台榭陂池必成,六畜玩好必从。”(《国语》)而且“巧工施校,制以规绳,雕治圆转,刻削磨砻,分以丹青,错画文章,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状类龙蛇,文彩生光。”(《吴越春秋》)这父子两代在位38年,构建苑囿别馆30多处。远者可到今之张家港、昆山地面,近者位在阖闾大城之内,而多数在依傍古城西南的山水之间。其尤著者有四大宫苑:(一)“梧桐园”,在吴宫之内,有前园和后园,这是我国较早的宫庭之园。(二)“姑苏台”,是阖闾和夫差两代国王建成并享用的一处大型园林式离宫别苑,在今之木渎镇姑苏山上,建筑极为壮观华丽。南朝任昉《述异记》描述道:“周环诘屈,横亘五里,崇饰土木,殚耗人力,宫伎千人。又别立春宵馆,为长夜饮,造千石酒钟,又作大池,池中造青龙舟,陈伎乐。日与西施为水嬉。又于宫中作海灵馆、馆娃阁,铜钩玉槛。宫之栏楯,皆珠玉饰之。”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说它“虽楚之章华未足比。”而章华台是春秋时楚国闻名全国的园林。有专家称其为“我国最早的圆明园”。可见“姑苏台”之美。然“姑苏台”好景不长,勾践伐吴,毁于一炬。(三)“长洲苑”,是阖闾父子的又一处大型宫苑,也是中国园林史上的名苑,位置在今日的东山半岛。《汉书》说它超过了上林苑。《汉书》“枚乘传”记载:汉王朝“修治上林,杂以离宫,积聚玩好,圈守禽兽,不如长洲之苑。”“上林苑”是历史名苑,“长洲苑”居然超过了它,其美可见。(四)馆娃宫,在苏州城西南灵岩山巅,是吴王夫差为愉悦西施而利用山野的自然条件建造的一座比较完备的早期园林。宫殿西侧有花园,园中有池有廊,景点诸多,至今遗迹尚存。皇家园林在封建社会代代都有,一直到清朝的颐和园、避暑山庄更是名园,圆明园可惜被八国联军烧掉。苏州自吴国之后就失去了“国”的地位,也就不存在皇家园林建造问题。但唐末五代十国时有个吴越国,国王是钱鏐。他的儿子钱元璙被封为广陵郡王,他统治苏州30多年,他和亲戚共造了四处很大的园林:南园、东墅(在苏州大学处,明朝是时为徐参议园)、金谷园(今之慕家花园、儿童医院一带)、孙承祐池馆(沧浪亭所在)。论其属性我以为应属皇家园林一类。魏晋南北朝时期,全国寺庙园林兴盛,(所谓寺庙园林,就是它是寺庙,但是有园林景观。)这和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道教也应运而生有关。也和寺庙有物质基础有关,就其富有的程度来说,皇帝是揽天下之财,寺庙是汇大众之财,它有人帮助,有资本造园林式的寺庙。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而且快速发展。南北朝时,北魏奉之为国教,仅洛阳城内外,即有佛寺1000多处。南朝信佛之风亦盛,这有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知。对于苏州当时及以后隋唐的佛寺情况,《吴郡图经续记》有一段翔实的记载:“自佛教被于中土,旁及东南,吴赤乌中,已立寺于吴矣。其后梁武帝事佛,吴中名山胜境,多立精舍,因于陈隋,寝盛于唐......郡之内外,胜刹相望,故其流风余俗,久而不衰,民莫不喜蠲财以施僧,华屋邃庑,斋馔丰洁,四方莫能及也。”明朝卢熊《苏州府志》亦云:“东南寺观之胜,莫盛于吴郡。栋宇森严,绘画藻丽,足以壮观城邑。”苏州的许多寺庙都具有园林之胜。如建于东吴赤乌二年的“报恩寺”,“多太湖石,有峰峦奇状者。”(李绅《开元寺诗并序》)楼台如画,岩壑参差,绿竹成林,有水池、水榭及各种花木。建于梁天监二年的“重元寺”,建筑雄伟,庭院清幽,辟药圃,列怪石。建于虎丘山上的“云岩寺”,乃东晋时王珣、王珉兄弟之别业舍而为寺,“山在寺中,门垣环绕,包罗胜概”(元人高德基《平江记事》)“尽把好峰藏院里,不教幽景落人间”(王禹偁《游虎丘山寺》)可以说,虎丘山一切自然和人文景观全都囊括在“云岩寺”中。东晋末年始建于灵岩山上的“灵岩寺”,“丛林之胜,为东南之冠”(孙觌《智积菩蕯殿记》)梁天监二年所建之“寒山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宋人张师中《寒山寺》诗写道:“斜泾道采香,远岫对栖虎。岩扉横野桥,塔影落前浦。霜楼鸣晓钟,夕舸轧双橹.....何必深山林,峰峦绕轩户。”唐代张继《枫桥夜泊》一诗更使其闻名遐尔,名垂千古,使“古今四方来者,弭棹寻幽,辄有遐想。”(程德全《募修寒山寺启》)......综观苏州寺庙园林其园景之所在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建于郊野山林之中,即“深山藏古寺”者,寺院完全融入自然风景中,自然风景也就是寺庙风光所在。二是在寺庙建筑之旁单独构园,如“报恩寺”有果园、笋园,“重元寺”有药圃,“顶山禅院”有碧椒园,兴福寺有东园和西园等等。三是绿化寺庙庭院和在庭院内构建园景,如“永定寺”中多栽竹等。私家园林,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我国私人有园,记载最早的是战国时哲学家庄周的“漆园”,故址在河南原归德县境。苏州的私家园林史书上记载最早的是春秋之际的“吴武真宅”(在现在的临顿路一带,就是后来潘世恩的凤池园。),武真是泰伯的第16代孙。宅中有池有树,梧桐树上集凤凰,因名“凤池”。但汉朝之前的私家园林都只能算作私园的雏形,因为从社会的发展情况看,当时还不具备私人造园的条件,即令出现了,也只能视作个案。私家园林真正出现是在汉朝。北方如汉文帝次子梁孝王之“兔园”,洛阳北邙山下富民袁广汉之园等。苏州的私园之建,也不比北方晚,汉朝初年,有张长史其人在桃花坞所建之“五亩园”是苏州最早的私家园林。清人谢家福《五亩园小志》云:“旧有五亩园,胜绝一时,为汉张长史所置以种桑者。”园中有灵芝石,嵌空玲珑,出自天然;又有“丈人峰”,状似观音像。又据《五亩园小志》记载:张长史“五亩园”之石,明朝时移至阊门内之“五峰园”,可知今日“五峰园”之石峰应有汉代遗石存在。东汉末年,苏州保吉利桥处又出现一家私园:“笮家园”,为吴大夫笮融所构,至今仍有“祝家园”之名,乃为“笮家园”音讹。从“五亩园”到“笮家园”,其间400年,可以肯定还有其他私园构筑,只是未见记之典籍而已。但仅此留名于世的两园,足可证明汉代即迈开了苏州私园建造的第一步。其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苏州,从经济发达和豪门大族之多的情况分析,私人造园应该很兴旺,但史籍记载无多。而东晋“顾辟彊园”则是被南宋人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下来的一代名园。园为当时吴郡的高官顾辟彊所建,址在苏州城内潘儒巷。对“顾辟彊园”的具体园景,《世说新语》没有具体描述,而身为中书令的王献之能远道来游,即可说明它的知名程度。从唐代李白等人的描述则可知园中多竹、有池、有亭、有怪石等,因此,宋人范成大《吴郡志》等皆谓“晋辟彊园,自西晋以来传之(按:“西晋”应是“东晋”之误)池馆林泉之胜,号为吴中第一。”以至以后历代都把“辟彊园”作为称美园林的代名词。和“顾辟彊园”齐名的还有宋时高士戴颙的住宅。据《南史》记载:戴颙自浙江桐庐迁来苏州,“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有若自然”四字道尽“戴颙宅”的园林特色和精美。“有若自然”四个字道进了园林美的真谛,是园林美的最高标准。到计成发展成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魏晋以后,苏州失去了建造皇家园林的资格,寺庙园林虽然仍有所造,但其规模胜景一直没有超过南北朝。唯独私家园林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不断地发展。魏晋之后私家园林就是苏州园林发展的一条主线。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极大的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苏州园林的发展。隋唐宋元四个朝代可以说是苏州私家园林的发展期,其中,隋朝只有30年历史,园林构置不多。而唐宋元则各有建树,各有特点。唐朝时,白居易曾为苏州刺史,他在《苏州刺史谢上表》中说:“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江南诸州,苏州为大,兵数不少,税额至多。”宋
本文标题:苏州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3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