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搭石》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会写生字,理解“理所当然、汛期”等词语。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3.整体把握文章,了解文章内容。教学重、难点:1、理解词语意思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情感。教学准备:课件学习方法:引导探究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雨花石》,问:这首歌中提到什么?2.欣赏图,问:图上有什么?(山乡美景、水中石头小路)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作者刘章的故乡看看,看那如画的美景和搭石。3.板书课题《搭石》,出示问题;什么是搭石?请用课文中话回答。生回答后,出示课件上答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在听老师读时注意生字的读音。2、开火车一人一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3、反馈:⑴小组读生字。我们来看看,这一次读课文,大家的效果怎么样,本课有7个生字,会读吗?(出示课件)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哪些字容易读错,哪些字容易混,互相交流,提醒一下,如果你哪个字把握不住,不太认识,你可以请教别的同学,等会儿我们看整体识字效果。(2)开火车领读、其他同学跟读,如果他们读对了,咱们一起来,如果读不对,咱们都不作声,好不好?(3)出示课件学习词语。接下来,我们看,这些是课文中的词语,会读吗?一起来。我想,经过三年多的语文学习,请同学们说说,你都有哪些理解词语的好方法。(用工具书,查字典理解;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可以问老师或同学等。)那本课出现的词语,哪些词,你已经知道了大概的意思。(4)出示课件上词语解释,一起读。三、指导写字(1)点名当小老师,给同学们领读生字并组词。(2)齐读生字。(3)同学们指出难写的字,老师范写。暴;下面部分要注意写好。衡;中间部分是十笔,不是九笔。裤;要注意偏旁,和“视”的偏旁做比较。(4)当堂练写。(只写刚才老师范写的字各两遍,其余课下写)四、质疑提问,初步释疑1、小组内再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2、小组交流。3、全班梳理问题,以备下节课学习(1)谁搭石?怎样搭?(2)人们如何走搭石?(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五、小结搭石构成了一道风景,这道风景长存在作者心中,无论他走遍天涯海角都不会忘记故乡这最美的风景,搭石的故事还在进行,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搭石构成的风景。板书:搭石什么叫搭石?()谁搭石?怎样搭?()如何走搭石?()《搭石》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搭石》是第六组精读课文,这组课文的专题是“人间真情”重在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是使学生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而《搭石》这篇课文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本文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平凡的镜头:如一位上了年岁的人“整”搭石,一行人“走”搭石,背老人“过”搭石。这样在平凡中透出课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的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能使他们充满着为他人奉献的热望。因此这是一篇进行阅读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2、教学目标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根据这个重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思想教育目标:学习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着为他人奉献的热望。2、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学习本课中的新字词,理解重点词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通过感情朗读训练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3、学习目标: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其中,引导学生感受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德,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着为他人奉献的热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要突破的难点是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读者感受美的,以及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和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从而读懂课文。二、教学方法《搭石》一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段介绍了什么叫搭石;第二段写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整”搭石;第三段写一行人“走”石图;第四段写“背”老人“过”石图;第五段总结了全文,凸显了“搭石”的精神。后2至5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体现了“理解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品质、升华情感”这一训练项目。这样长的一篇课文如何在两节课内讲完全文,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我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进行。即紧扣文中看得见的美,指导学生想象画面以读带讲抓住关键词句:如第二段重点描写了调整搭石的老人,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才肯离去”生动的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我采用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再通过有感情朗读表现出来。这样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解重点词句,认识人物品质,再通过感情朗读,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加快了教学节奏,提高了教学效率。在这节课里,我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学会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的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句。如文中的“清波荡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就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的句子“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和下文“前面的抬起脚步,后面的紧跟上去,明白“协调有序”的意思。2、鼓励学生交流时畅所欲言:在交流时,我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3、学习感情朗读课文的目标:先想怎么读,再说为什么这样读,最后反复试读切身体会一下自己把握的感情对不对,这样使学生做到读有根据,练有成效,真正形成一种能力。三、说教学流程在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的几个环节:1、情景导入,引出搭石开始上课由我直接介绍了搭石,在学生了解了搭石在刘彰爷爷的家乡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的基础上,随即追问:“你愿意和老师一同去品位这美丽的风景吗?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对搭石的兴趣,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到本课的学习中。2、整体感知,初读正音简单的导入使学生产生深究课文的激情,接着我让学生带着“搭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个问题自由读文,同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样学生在自由朗读中理清课文思路,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达到初读感知的目的,使学生具备深入学习课文的基础。3、围绕风景,自得美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美。教学时我请学生分别画出有关语句或段落,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然后在小组内及全班交流。4、深入体会,品味搭石这环节我引领学生围绕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去品味搭石。5、升华情感,深悟写法这里我紧扣文中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透彻理解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的躺在溪流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相爱相亲、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从而明白作者借赞美物而赞美人的巧妙的写作方法。四、全课总结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够平凡的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指导学生课后进行练笔训练。《搭石》教学反思本节课能把《新课程》崭新的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懂得: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讲台并非是老师专有的阵地,老师会常常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也神采飞扬站在这里施展自己才能。《搭石》上完后,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很扎实。我要学生动笔在文章空白处中写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环节,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甚至出现了争抢的现象。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有时会超越教师的设想,这是教学相长的好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中汲取营养,用于再教学时启迪学生的思维。课文最后一句话“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怎么理解?说真的,这句话含义很深刻,我认为对四年级的小学生未免太难了。我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最后有同学来回答:“这句话安排在课文的最后,作者是不是要用来点明中心呢?而课文的中心就是要赞扬乡亲们,那赞美搭石就是赞美了乡亲们。”另一位同学接着回答:“这句话表面是写搭石静静地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实际上就是写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通过用新课程崭新的理念上课,我觉得新理念已经在慢慢的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去了,这是值得欣慰的。“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本文标题:搭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3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