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ppt
先向歌诗求讽刺政治讽喻诗——社会写真悯农二首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这两首诗都抒发了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侧重点有什么不同?2、这两首诗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1、第一首写的是丰收成灾,让读者体会灾难背后那一双双无形的手------税收重重,重在批判。第二首写的是农民不畏严寒酷暑,四季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重在同情。2、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那个畸形社会的矛盾。鲁迅先生指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捏造’,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阴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而是针对“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可恶”的事情,加以提炼、夸张而形成讽刺。发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这是人类进步的必然;关注社会,心系民众,针砭时弊,更是历代进步作家的共同使命。一、定义讽喻诗是作者对世态、人生等进行真知灼见的探索,或从正面作出评判,或从侧面发出讽刺而撰写的诗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其辞质(质朴)而径(易懂),欲见之者易于谕也;其言直(直率)而切(准确),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流畅)而肆(上口),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新乐府》)二、特点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黑暗,揭露尖锐的阶级矛盾对立。表现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愤恨。1、表现农民与官府的对立;2、揭露统治阶级屠杀人民的残忍本性;3、表现战争或徭役造成的亲人分离;4、表现宫女的哀怨,失去自由和爱情的痛苦。三.主题分类四、艺术特色1、表达技巧(1)对比:统治阶级的不劳而获与农民的辛勤劳作却一贫如洗形成对比;(2)比喻:“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3)选取典型事件,漫画式的笔法(夸张、比拟、象征),寓议论抒情于叙述描写之中。2、语言特点:质朴、含蓄、讽刺性强。五、鉴赏方法1、写了什么事情2、刻画什么形象4、反映什么现实5、表达什么感情3、用了什么手法鉴赏示例石壕吏杜甫1、写了什么事情: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2、刻画什么形象“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差吏的如狼似虎,凶狠无情;老妇贫穷,使人同情;弱小,让人哀怜;孤苦,使人体恤;死别,催人肝肠。4、反映什么现实5、表达什么感情3、用了什么手法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个性化的语言显得特别生动,读起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卖炭的悲惨遭遇,表现他谋生的困苦。1、写了什么事情2、刻画什么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十指黑”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而“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划。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卖炭翁白居易4、反映什么现实5、表达什么感情3、用了什么手法全诗有叙述,有描写,有细节,有对比。反映了“宫市”的腐败,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1、写了什么事情2、刻画什么形象和戎诏——是宋朝皇帝向金国侵略者求降的诏书,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于福力大败,而向金国下了求和诏书。(1)将军:沉湎酒色,不修战备。(2)战士:年华蹉跎,功业无成。(3)遗民:渴望恢复,屡盼屡空。关山月陆游5、表达什么感情3、用了什么手法善于选取最具特征化、最具概括力的细节(如马肥死、弓断弦、征人骨、遗民泪等),构成典型的生活场景(如朱门歌舞、戍楼望月等),并通过不同生活场景的鲜明对比,来表明诗人的思想倾向与爱憎感情。诗中巧借守边战士的口吻,痛斥统治者对敌苟和投降的政策,对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苟且偷安的行径给予了无情的谴责,表现出守边战士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北宋遗民渴望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恤国难.4、反映什么现实牛刀小试山中寡妇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1、刻画了什么形象?如何刻画的?2、颔联中哪两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尾联中生发的议论起到了什么作用?1、刻画了一个死了丈夫,孤苦伶仃,贫困痛苦,饱受欺凌的山中寡妇形象。通过肖像描写和生活细节描写刻画的。2、“犹”“尚”。写出了官府的残酷无情和百姓的深重苦难,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了,田地荒芜了,百姓无以为生,可官府却不顾人民的生命,照旧逼税,把百姓逼上绝路,真是“苛政猛于虎”啊。3、揭露统治阶级的赋敛剥削无处不到,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不满。深化了主题。观乞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1、本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3.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1、对比。前两句写农民春旱乞雨的场面,惟恐不雨,深忧;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犹恐春阴,闲愁。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2、作者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对贵族阶级奢靡生活的愤慨之情。3、委婉含蓄,讽刺性强。第一句景中含情,含蓄抒写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寻欢作乐,一样忧,两样情,虽未直接写“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但诗人的同情与愤慨已渗透其间,溢于诗外。伤田家聂夷中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1、第一首诗颔联采用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含义?2、最后两联是诗人陈情,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1、比喻。眼前疮比喻眼前急难;心头肉比喻丝谷等农家命根。“卖青”:将尚未产出的农产品预先贱价抵押。卖青是迫于生计,迫于赋敛,这是剜肉补疮,顾得眼前,顾不得将来。这是何等令人惨痛的现实!2、颈联委婉指出当时君王还不是光明烛,尾联指出其一向只代表富豪的利益而不恤民情。表达了诗人改良现实的愿望,希望君王开明,体恤百姓,同时也表达了对皇帝昏聩、世道不公的不满。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注:杭州,又叫临安,南宋的都城。汴州。今开封,又叫汴梁。1、这里的“游人”指谁?2、主题是什么?1、指出来游乐的早已忘却国难的荒淫腐朽的统治者。2、这首诗讽刺了当时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沉溺于荒淫腐朽的生活之中而无心收复中原的昏庸,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痛,同时也写出了郁积在人民心中的怨恨
本文标题: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65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