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情景式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3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3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5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6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7蔑视权贵的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8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9.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4.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5.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6.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荆轲刺秦王》•1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2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义无反顾精神: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4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5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复为慷慨羽声••6荆轲慷慨赴难的句子:•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鸿门宴》•1大丈夫应不拘小节:•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2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3形容己方处于危险境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表明孔子善于取法他人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孔子对“恕”的理解的句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孔子认为为政者必须端正自己,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表明孔子虚心好学的句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5孔子强调“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孔子注重启发式教育的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孔子强调诚信的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我)不知道(他)该怎么办•8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评价: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9.孔子认为做人要有“志”的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0.孔子认为做事要有充分准备的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1.孔子批评大白天睡觉的宰予的话:朽木不可雕也。•12孔子对自己的评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本文标题:必修一情景式默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66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