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分业经营条件下美国银行业监管规则演变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分业经营条件下美国银行业监管规则演变姓名:王婧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华桂宏20080603分业经营条件下美国银行业监管规则演变作者:王婧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徐晓鹏.武春友.XUXiao-peng.WUChun-you关于银行业与证券业分业与混业经营的思考--美国的经验与我们的对策-财经问题研究2001,(7)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使得金融分业经营的典型代表--美国完成了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转变,混业经营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临近,中国银行业与证券业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如何应对来自国际的竞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中国金融的混业经营问题也成了人们探讨的焦点.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银行业与证券业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过程与原因,回顾了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的发展历程,探讨了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在世界性大趋势及金融发展内在要求下,金融混业经营的对策.2.学位论文王乃奎美国银行业并购监管研究2007在国际银行业的并购浪潮中,美国银行业的并购重组一直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美国的并购重组一直占据了北美地区95%左右的比重,而北美地区并购的价值超过世界并购总价值的60%。作为西方金融监管最严厉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对金融业的并购重组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国际银行业并购潮流方兴未艾的今天,学习与借鉴美国对银行业并购活动的监管对于推动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在美国,银行并购涉及很多方面的法律,比如包括反垄断法、银行兼并法、银行法、证券法、破产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社会保障法等一系列的法律。出于对3o年代银行危机及其对经济的巨大冲击的反思,美国制订了《1933年银行法》和《1935年银行法》,规定银行存款利率的最高限,严格限制新银行的设立,实行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业经营,以及设立存款保险制度。这种传统金融监管的主导思想是强化管制,限制竞争,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它对恢复美国人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促进金融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银行业实施的基本上还是单一银行、分业制度,加之严格的反垄断法,这些都对美国银行业的并购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决定了在美国,银行业并购要面对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并购和由并购引起的垄断问题,并购与跨州经营的问题,并购引发的银行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问题。与经济环境的发展相适应,美国金融当局对银行业并购的监管也经历了一个由严加管制到逐步放松的过程。大部分关于银行并购的监管条例均是为了公众的利益而制定的。但它们有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因为在条例通过之前,并没有对其含义在所有的经济环境下进行分析。当管制条例阻碍了银行获利的时候,银行家就会施展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去规避管制。例如,银行家为了规避对州际银行的限制,采取了银行控股公司的结构和设立“非银行的银行”。不同管理机构和管制条例的重复和冲突也可能造成混乱和低效率。这都对当局的监管提出了挑战。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对银行并购的概念做了阐述,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其进行了区分。第二章介绍了美国的银行业体系。美国独具特色的银行制度有其历史渊源,文章在简略介绍美国银行体系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简要说明了美国现代银行体系和结构以及主要的银行机构、监管机构和各自的功能等。第三章概述了美国银行业并购的发展历史。在美国历史上曾经历过两次银行业并购浪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并购风云再起,形成规模巨大的第三次银行业并购浪潮。每一次银行业并购浪潮,既有共同点又有因为宏观环境的差异而体现出的不同特征。第四章阐述了有关银行业并购的立法与政府的公共政策,以及美国对银行并购的审批程式。由于银行并购所具有的涉及层面广及影响程度大等特点,政府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并实施适当的政策,以保证银行并购的效率、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尽管美国法律法规对银行业并购的限制在不断放松,但银行兼并不能削弱行业竞争这一传统的自由竞争观念还是相当突出。第五章对美国有关银行业并购的监管法规的演进进行了阐述。政府为规范银行并购行为,同时也为规范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行为,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金融监管当局正是按照这些法律法规来进行依法监管,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然而,监管法规的制定通常都是针对金融运行中已经出现的各种突出问题而规定的特定行为规范,但实际经济生活时时都在发生变化,于是成文法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发展实际成为常态。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问题而制定的监管法规,在新时期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为了发展的羁绊。在这种情况下,放松管制成为必然的选择。于是管制、放松、重新管制、重新放松,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管制、放松每一循环的内容,与前一轮循环相比都进到了更高一级的程度。第六章介绍了银行并购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在有关银行业并购的法制方面的现状。虽然银行并购在中国已经有所发展,然而中国有关银行并购的监管法规仍然很不完善。此外,中国发生的很多并购都属于政府主导型,行政色彩比较浓厚,并未真正体现市场的力量。第七章则借鉴美国银行业并购的成熟监管模式,对中国银行业的并购监管提出了建议。随着中国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银行并购将会发生。为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完善有关银行并购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十分必要。3.学位论文杨雅琴美国银行业混业经营成效及其启示——基于DEA方法20081999年末,美国颁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自此,美国正式开始了银行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随着该法案的颁布,业界再次展开了分业、混业孰优孰劣的讨论。鉴于美国推行《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历史背景与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形势有诸多相似之处,美国实行混业经营的经验有许多值得我国学习之处,所以,从美国混业经营的成绩出发,探讨中国银行业经营发展方向,对我国银行业经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从实证的角度研究混业经营对美国银行业的影响,探析目前我国银行业是否适合推行混业经营模式。本文的主要内容有:首先,介绍美国银行业混业——分业——混业三个阶段中经营模式的演变历程。其次,引入数据包络模型并建立适用于评价银行经营效率的指标体系,从指标体系设计数据包络分析所需的输入、输出指标。第三,对美国银行业混业经营成果进行实证研究,评价其混业经营的有效性。第四,对中国银行业经营现状进行评价,并分析中国银行业是否适合混业经营。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的相关结论有:第一,混业经营对美国银行业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市场占有力上;对盈利能力及流动性水平的影响不明显;对安全性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其安全性水平普遍下降。第二,中国银行业目前的市场占有力和盈利性水平较高,安全性水平总体较低,流动性水平参差不齐。第三,目前中国没有必要实行混业经营。因为:根据美国混业经营的经验,若中国推行混业经营,可能会使中国银行业的安全性水平进一步下降,所以,中国目前还不适宜推行混业经营。另外,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及历史、风俗习惯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也决定中国目前没有必要推行混业经营模式。4.期刊论文左柏云美国银证结合三部曲及其启示-广东商学院学报2001,(5)美国银行业与证券业历经半个多世纪,经过内外迂回、银证板块结合,金融创新、银证交叉渗透,制度变革、银证回归一统三个阶段,至20世纪90年代,完成了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混比经营由此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即将加入WTO,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是金融业发展大势所趋,美国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的经验值得借鉴.5.学位论文薛锋刚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选择及其法律规制研究2006金融业的分业和混业经营问题争论己久。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爆发了经济危机,金融市场崩溃,大量银行在大危机中清盘倒闭,于是人们就开始怀疑银行经营证券业务的合理性,得出混业经营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的结论,并最终选择了将证券、保险等业务从银行中分离出来的分业经营模式。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放弃了原来的分业经营制度,走上了混业经营的道路,1999年11月4日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正式生效,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可以跨界经营,标志着美国在世纪之交最终废止了分业经营制度。在此之前,实行金融分业制度的英国,日本等国都纷纷进行了大爆炸式的金融改革,允许金融业跨行业经营业务。这些曾经是分业经营主要代表的国家纷纷放弃分业经营体制,预示着混业经营体制将成为世界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但是在这股潮流中,各个国家在自身混业模式的选择上各有其特点。如德国银行业务的扩张主要是通过银行自身的账户来进行,也就是仍然在原有的单一法人框架内拓展业务,英国银行对证券,保险业务的渗透主要采取异业子公司的形式,而美国银行业的跨业经营则主要是通过在原来的银行控股公司制度的基础上升级为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式来进行的,这些模式之间存在优胜之分,效率之别。如果我国银行业发展混业经营,应该选择哪一类模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五年,过渡保护期即将到期,中国金融业面对全能型的外资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作为其主体的银行业更是首当其冲地遭受巨大冲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金融业走上混业经营之路成为必然。但是我国还缺乏实行混业经营的必要的金融和法律环境,贸然进行转换必然造成混乱。因此,构建与完善相关的金融法律规则体系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金融业能否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正文共分四个部分,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发达国家金融业经营模式沿革考察本部分运用历史分析法考察了美国、英国、德国三个金融业发达的国家金融业经营模式的沿革历程并且以法律为主线分析了影响金融业经营模式选择的因素。通过综合分析概括出发达国家金融业经营模式演进的几点经验启示。本部分的考察分析为下文的进一步分析论证提供了依托。第二部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利弊分析本部分主要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金融业混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劣进行了分析。运用了经济学领域的一些理论和研究成果阐述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理论支撑和在实际运作中的优劣,主要是在效率和稳定的权衡取舍。两种模式都力求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在本身的法律框架内实现效率与稳定的最佳结合。可见两种模式的优劣不是绝对的。第三部分:WTO金融法律框架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对我国金融业来说,怎样充分利用WTO金融规则趋利避害,实现自身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部分从WTO金融规则制度入手,结合我国金融业的现状,分析WTO金融规则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第四部分: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及法律规制本部分从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沿革入手,论述了我国金融业走上混业经营的必然性,并进一步分析了适合我国的混业经营模式。重点分析了我国金融业法律环境的完善和金融控股公司法律框架的构建。6.期刊论文杜娟琴为通往资本市场造桥--中国建设银行证券业务系统建设侧记-中国金融电脑2004,(1)商业银行其实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最早参与者,中国股市就是在最早脱胎于银行的券商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而早期混业经营的状况很快就显现出我国金融机构运行机制不规范、金融监管手段不完善等矛盾.为了更有效地控制金融风险,1995年5月,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明确决定了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模式.而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金融业均为混业经营体制.就在我国以法律形式明确分业经营的4年后,美国在1999年11月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方案法案,正式废止了分业经营体制,极大地解放了美国银行业,造就了一批竞争力很强的全能型银行.近几年来,我国金融业一直在提倡银证合作,但是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在业务创新方面仍然缺乏动力,很难全面适应市场和客户的要求,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资金在国民经济中的跨行业传导机能和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本文描述的建设银行证券业务系统,让我们看到银行从业人员探索金融业务和金融科技创新的轨迹.这个在2001年11月28日开始首次运行的系统,直到今天还具有很好的前瞻性,项目所内涵的业务创新思想仍然
本文标题:分业经营条件下美国银行业监管规则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7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