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登文物基本情况文登,座落于胶东半岛东部,东临荣成,西毗牟平、乳山,南濒黄海,北接威海,面积1645平方公里,人口64万。文登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已发现的沙里店古遗址、大宋家古遗址、脉田古遗址、马家汤后古遗址、寨彦家古遗址、姜家庄古遗址等24处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证明:距今五、六千年以前,这里就散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我们从全市各处普查、挖掘、收集的磨制石器、箭镞、骨器、土陶等文物中,寻见出文登漫长的历史发展轨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这些典型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器物是先民们在原始社会蛮荒的时代里顽强生存的真实写照。文物,作为人类自然和社会活动的实物遗存,无论它最初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乃至于当时它是服务人民大众的还是帝王贵族的,都从不同的侧面和领域揭示了中华民族亘古以来绵延不绝的生存、繁衍、斗争、发展的历史以及历代先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因而,它的价值和对人类的启迪作用是永恒的。它不可再造的特性,使其成为人们分外珍惜的瑰宝。自新石器时代后的夏代文化面貌逐渐被认识,早商遗存少量发现,秦汉遗址则分布较广。苘山新权秦汉墓群、宋村石羊汉墓群、昌阳古城遗址等显示出文登在秦汉时期已是一块繁荣的历史土壤。1973年,秦权在文登苘山的出土问世是秦统一中国的实物见证。1995年,大寨村出土了汉代的青铜器、玉器和土陶器等,标志着文登先民们跨越数千年时空隧道,迈入了经济和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文登是汉画像石遗存较多的地区之一。山川、河流、村落随处可见。从博物馆收藏的汉画像石可以看出这些画像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雕刻技法不拘一格。线刻、浅浮雕、高浮雕、立体透雕均有,画面丰满,构图复杂,重叠分层,不留余白,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是研究汉代社会的形象资料,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由于佛教的兴起,胶东地区寺庙、石刻造像之风极盛。到了金元年代,文登又以“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闻名遐迩。如今,遗留在圣经山上的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刻石、圣经山摩崖刻石、洞天、福地、圣泉、天门等刻石以及三清殿、混元殿、东华洞、众仙坟、玉皇阁等众多道教遗迹构成了昆嵛山浓郁的文化景观。1956年和1982年开展了两次全国性的大规模文物普查,文登共查出古遗址24处,古墓葬14处,石刻14处,革命遗址和纪念建筑物10处。经各级政府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1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威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文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1990年3月,文登市文物管理所成立,负责制定并实施全市文物保护工作的规划和计划及全市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申报、推荐市(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审核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工程;组织、协调全市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负责出土文物的保管和收藏。2006年6月,圣经山摩崖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威海市继甲午战争纪念地后事隔18年后又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圣经山摩崖申报国保成功是我市文物工作又一新突破;为配合南水北调东线文物保护工程,根据山东省文化厅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办公室总体安排,2007年4月---6月,对我市界石镇崮头集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共发掘晚唐、五代至明等历史时期40座墓葬,专家们一致认为,崮头集墓地是山东地区历史时期考古的重要发现,也是全国历史时期考古的重要发现。2008年9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式启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国务布署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摸清家底、确保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大举措,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持续时间长(至2010年12月),按照上级的布署,文登市第三次全国文物于2008年4月正式进入了实地调查阶段,到目前为止,新发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2处,复查20处,普查成果有待进一步扩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圣经山摩崖在道教众多的名山中,有“海上仙山之祖”美称的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昆嵛山耀闪于黄海之滨。百里昆嵛,峰峦巉峻,气势磅礴。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已经成为方仙崇尚的仙境胜地,秦始皇“过黄(今龙口市)腄(今文登市),穷成山(今荣成市),登芝罘(今烟台芝罘区)”,曾先后三次东巡昆嵛山区,寻长生不老之药,西汉武帝步其后尘,入昆嵛腹地,觅不老之术,从而为壮美秀丽的昆嵛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金大定七年,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以烟霞洞、神清观为中心在文登、宁海、莱州传经布道,正式创建了道教全真派。全真派创建后,顺应了当时的形势,全真派大兴。这一时期,昆嵛山方圆百里大兴土木,以昆嵛山南麓圣经山为重点,兴建宫观,刻石造像,仙家云集,香烟飘绕,经乐盈谷,一派神仙境地,道教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如今,圣经山上道教文物古迹随处可见: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刻石、洞天福地刻石、混元殿、众仙坟、东华洞、玉皇阁等众多遗迹遗物散落山间。其中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刻石气势恢宏,屹立在圣经山巅。刻石长15.6米,高6米,状若新月,俗称“月牙石”。石之阳随其自然石面阴刻着《太上老子道德经》上下两卷,全文约6000字,字径约10厘米,楷体竖书;紧挨“月牙石”西侧有一高3米,宽4.5米的岩石,石之阳面阴刻着“圣经山”三字,其下阴刻若干文字,大部分已风化。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相传为道教全真派七真人之一马丹阳所为。如今,圣经山众多道教遗迹在文登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投资下得到全面恢复和保护,现已成为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重要旅游景区。1991年5月,由中国道教协会、中国旅游文化学会、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等部门联合举办的“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昆嵛山国际研讨会”在文登圣经山隆重召开。到会的14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对昆嵛山中的圣经山、紫金峰等全真派道教遗迹进行了全面考察,一致认定“圣经山为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1992年6月,“圣经山摩崖石刻”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圣经山摩崖”经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沙里店古遗址沙里店古遗址发现于1974年,位于文登营镇沙里店村北200米的丘岭上。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500米,总面积约250,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约1—3米,上层为黑、灰陶土,中层为黑、红陶土混杂,下层为夹砂红陶。采集的遗物有石器、陶器等。石器有斧、矛等,陶器有鼎、罐、盆口沿残片及鼎足等,纹饰有附加堆纹、弦纹等,黑灰陶较多,属龙山文化类型,龙山文化由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陶器以黑陶和灰陶为主,尤以磨光泥质黑陶最具代表性还有少量褐陶、白陶、红陶。器表多素面磨光,少数有纹饰。各种器形都流行盖、耳、流、鼻、鋬等附件。1977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福山革命遗址巍巍天福山,雄踞胶东,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早期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也是27集团军、31集团军、32集团军、41集团军创建与发展的沃土。1937年12月24日,以理琪为首的中共胶东特委在这里发动、领导了闻名遐迩的天福山武装起义,率先竖起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的大旗。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武装队伍。三军创建后,部队扩人扩枪扩大宣传,不断发展壮大,伺机打击日寇。他们英勇果敢地奇袭牟平城,血战雷神庙,打响了胶东武装抗战的第一枪。在天福山起义影响下,胶东各地相继发动了武装起义。1938年3月,三军西上途中先后将各地起义队伍编入三军后于同年9月整编,改番号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1940年9月,五支队发展壮大改称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天福山武装起义为我人民解放军造就了一支雄风长在的英雄部队。八年抗战,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拔据点,攻碉堡,反投降,粉碎日、伪、顽猖狂进攻,创建了胶东抗日根据地,成为胶东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中坚力量;三年解放战争,这支部队又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迎战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激战鲁南、莱芜、攻克孟良崮、潍县、济南,参加三大战役胜利后挥师南下,跨黄河,渡长江,追穷寇,剿残匪,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和人民的解放;解放后,这支部队又参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再立新功;在新的历史时期,这支部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守卫边防,战备训练,国防施工,抢险救灾,军民共建,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了毛泽东等几代中央领导人和中央军委的表彰,在全军乃至全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声誉。天福山武装起义不仅拉开了胶东武装抗日救国的序幕,造就了人民的武装队伍,而且还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美好理想而奋斗不息的坚定信念;为中华民族和人民的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品德;在逆境中勇于开拓新局面的奋进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以及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党性原则。这是一笔永恒的财富,我们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让她千秋万古永存!1992年6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登石刻、碑记、造像历史悠久,雅风广被。据史料记载:汉代始就以碑刻形式面世,后刻石之风渐兴遂扩繁到山川、岩石,且形式变化多样至象形造像。由于石刻、碑记、石造像在颂扬功德、寄托哀思、抒发情感、褒贬世事等方面具有不畏寒暑、不惧水火、经世耐久等优点,便成为历代人们作为一种特殊的纪事形式传承至今,并为人们所喜爱。1、朝阳洞此洞是马丹阳弟子李道元于元德壬寅年(公元1302年)开凿。洞内原有道门、五祖像(五祖:即王元甫、汉钟离、吕洞宾、刘操、王重阳),这里是每天接收阳光最长的地方,又说是蕴育着道教兴旺之意,故称朝阳洞。2、汉司马长元石门据《文登县志》记载:司马长元墓在县西三十里珠山前墓久平惟二石阙存焉高八九尺广二尺其一上字剥下为司马长元石门六字,其二为建初六年十一月三日成建初为东汉章帝年号字势稍变西汉之体而笔画尽处无波杰则与汉末光和诸碑不同司马之为官为姓不可考矣旧去不知为汉墓以石阙似剑形引宁海张崧石剑考于艺文谓为晋人所为误。按后汉书百官去大将军之属有司马主兵又有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别部司马武汉官也。1991年,市文物管理所成立,负责全市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文物管理所开展工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准绳,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以“保护为主”为核心,将对文物主体和周围历史环境的保护作为文物工作的中心任务。我市现已发现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60余处,绝大多数文物分散在荒郊野外,工作量大面广且不易保护管理。文物管理所实行分级负责制,年初层层签订安全保护责任书,建立了市镇村三级网络保护组织,凡有不可移动文物的村都成立了文物保护小组,制订了详细的文物保护方案和应急预案;市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按照“四有工作”的要求,全部树立了高标准的保护标志,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建立了保护档案,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专职保护员进行看管。工作人员定期对全市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检查,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加大检查力度,深入基层走访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由于制度健全,保护措施得力,近年来,我市6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现状良好,未发生人为破坏现象。
本文标题:文登文物基本情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75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