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观的历史演进及当代启示
魔域私服一条龙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观的历史演进及当代启示[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基本形成、发展完善和高度成熟四个阶段。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生态观的历史演进过程,我们深刻意识到,生态环境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文明建设是和谐共融的有机整体,生态理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创新。[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生态观;生态文明建设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尊重和遵循客观自然规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成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理论和观点。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思想,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生态观演进历程中的时代背景及其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在“十二五”时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绿色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魔域私服一条龙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初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主客体关系的角度,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毛泽东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不仅可以认识自然,而且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吾人虽为自然所规定,而亦即为自然之一部分。故自然有规定吾人之力,吾人亦有规定自然之力;吾人之力虽微,而不能谓其无影响(于)自然。”①人类的历史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②毛泽东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二重性的规律,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理论价值和意义。但是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以建设新中国的具体实践中,毛泽东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把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做一场新的“战争”,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建设我们的新国家”。③“我看到报纸上有‘要高山低头,要河水让路’的话,很好。高山嘛,我们要你低头,你还敢不低头?河水嘛,我们要你让路,你还敢不让路?”④在“向自然开战”的号召以及“人定胜天”的“信念”下,人们狂热地、不自觉地掀起了“大跃进”、“全民炼钢”运动以及十年文革期间的以粮为纲、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活动,魔域私服一条龙结果是大量森林植被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经济建设欲速而不达,增加产量的期望也化为泡影。毛泽东在晚年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他说:“大跃进的重要教训之一、主要缺点是没有搞平衡。说了两条腿走路、并举,实际上还是没有兼顾。在整个经济中,平衡是个根本问题,有了综合平衡,才能有群众路线。”⑤毛泽东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当时的生态认知水平,其思想的局限性以及对待自然的思维方式也是当时中国特定历史时代和社会条件下的产物。首先,从毛泽东个人的角度来看。作为革命战争年代的领导人,他带领人民抗击敌人,通过一步步的胜利才成就了新中国的建立,这些革命经历造就了他骨子里是带有战斗意念的,在论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烙上了实战主义的风格,“向自然开战”、“与天斗,与地斗”……这些都是他“斗争理念”的体现。按照毛泽东思维逻辑的发展,在这场人与自然的“战争”和“革命”中,胜利者和生存者只有一个,因此产生了“人类要改造自然就必须征服自然”的认识误区。其次,从当时的社会现实来看。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发展生产、建设国家是毛泽东领导新中国人民奋斗的最主要目标和最迫切任务,大量利用自然资源成为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缺乏自然规划的情况下,改造自然的盲目性也随之而行,而且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魔域私服一条龙国的经济建设和工业化刚刚开始,生态环境问题尚不突出,因此,毛泽东也没有把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提上议事日程。最好的例证就是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毛泽东提出“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论及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和国家安全等各个方面,却唯独没有统筹人与自然关系的内容。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生态观的基本形成经历了“大跃进”和十年浩劫,中国许多地方生态环境已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问题相继出现,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通过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充分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他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统筹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宝贵的论述,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生态观的基本框架。第一,正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长期以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引以为豪的优势,然而邓小平对此进行了科学辩证的分析,他理性地指出:“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①庞大的人口数量无疑需要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料,这就意味着要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资源,生态环境将因此承载更大的压力,所以“人多是中国最大的难题”②,“也是今后相当长时间的问题”③。对于人口这一战略问题,既“要很好地控制(数量)”④,又要大力提高人口素质,魔域私服一条龙“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力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力资源的巨大的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⑤第二,自然生态环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四川、陕北等地爆发了百年特大洪灾,国家和人民财产损失严重,邓小平意识到:“最近发生的洪灾涉及到林业问题,涉及到森林的过量采伐,看来宁可进口一点木材,也要少砍一点树……这些地方是否可以只搞间伐,不搞皆伐。”⑥他还进一步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不仅能避免经济损失,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水杉树好,既经济又绿化环境,长粗了还可以派用处,有推广价值。泡桐树也是一种经济林木,泡桐树长得快,板料又好”⑦;“把黄土高原变成草原和牧区,就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人们就会富裕起来,生态环境也会发生很好的变化。”⑧第三,依靠科学技术保护环境和开发资源。1988年,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⑨邓小平将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渗透到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他明确提出:“解决农村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等,都要靠科学。”⑩此外,他还提出了利用科学技术开发新能源的思想,“核电站我们还是要发展,油气田开发、铁路公路建设、魔域私服一条龙自然环境保护,都很重要。”11第四,重视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没有社会秩序,一个社会就不可能运转”,这是邓小平在总结文革教训后的深刻认识,因此,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在内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12在1978年1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指出:“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例如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3邓小平对环境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这无疑是中国共产党生态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我国迈出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第一步,生态环境保护上升为基本国策,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与执法机构陆续成立,全社会形成义务植树的良好风气,这些工作在今天确实产生了“绿化祖国、造福后代”①的实实在在的成效。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生态观的发展完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对经济持续发展的压力在增大”②以及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实际,对中国生态环境问魔域私服一条龙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更加宽阔的国际视野,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生态观,形成了一系列更加全面完善的生态环境建设战略思想。第一,生态环境问题关乎中国可持续发展。自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来,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推崇和追求的目标。江泽民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理念,指出:“环境保护工作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③;“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④;“决不能走浪费资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⑤第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并不断深化和拓展对生产力要素的认识。面对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各种自然灾害造成巨大损失的现实情况,江泽民将生态环境建设上升到生产力的高度,创新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⑥的科学论断,并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⑦2001年在海南考察工作时,他再次阐述了这一观点:“要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真正明确,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魔域私服一条龙产力,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⑧第三,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继续“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⑨,“依靠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耕地,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⑩。可贵的是,江泽民还敏锐地看到了科技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涉及人自身尊严、健康、遗传以及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伦理问题。”11因此,要积极发展生态技术,使科学技术进步“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12其次,“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加强环保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武器。”13同时,要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环保执法队伍,“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①,“坚决打击破坏环境的犯罪行为”②。最后,“人类面对的许多挑战往往超越国界的限制——科技发展、环境保护、人口控制、减灾救灾、禁绝毒品、预防犯罪、防止核扩散和防治艾滋病等诸多方面,都是全球性问题”③,“这些全球性问题的逐步解决,不仅要靠各国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国际上的相互配合和密切合作”④。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广泛交流和合作,充分吸收借鉴国外有关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魔域私服一条龙断提升国内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国际性是江泽民生态观的一个鲜明特征,充分体现了党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不仅极大地推动我国国内生态环境建设走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且为全球环境问题的改善和解决作出了突出贡献,树立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胡锦涛高度评价:“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地位,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推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这些成就和经验,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⑤四、新世纪以来中央领导集体生态观的高度成熟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面临着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上一届领导集体和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将生态问题上升到人类文明的高度,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生态观的高度成熟和完全确立。第一,生态文明的实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
本文标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观的历史演进及当代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86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