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华社天津滨海新区奏响改革开放大潮曲
新华社:天津滨海新区奏响改革开放大潮曲2010-02-0918:38:00来源:新华网跟贴0条手机看新闻当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领衔主演的中国经济增长大戏进入21世纪,天津滨海新区又历史性地扮演起这幕大戏的另一位主角,并将继续讲述着同样精彩的“春天的故事”。但是,改革的内容、背景已然不同——中国正步入改革深水区,来自体制深层次的矛盾突出;起步不久的滨海新区又将如何渡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激流险滩?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滨海新区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重大改革先后破局、经济强劲增长23.5%……滨海新区改革破局进入2010年,滨海新区完成了从经济区到行政区的重要转身。这一转身,酝酿了三年。过去,在滨海新区范围内,机构重叠,条块分割,行政效率低,运行成本高,以致统一规划难以实施、聚集效益难以实现、整体优势难以发挥。改革迫在眉睫。2009年10月2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撤销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成立滨海新区政府,标志着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岁末年初,仅仅15天时间内,滨海新区相继召开了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议,产生了滨海新区第一届领导机构。在新区政府挂牌当天,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就组成调研组,在三天时间里深入企业、街道和社区调研,现场解决困难,并收集各类问题100多件,逐一安排落实。事实上,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后的滨海新区,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带动,只要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国际通行做法、有利于激发创造活力的,就大胆试、大胆闯,努力成为改革创新的先导区。金融改革如火如荼。但从一开始,滨海新区金融创新就面临严峻的竞争和挑战:一方面,国际金融创新环境出现变化;另一方面,国内“区域金融中心”竞争加剧。“立足于建设与北方经济中心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天津金融改革创新已寻找到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天津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孟昊说,滨海新区的“金融路径”重在建立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探索可能弥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不足的创新之路。2010年1月20日,8家知名私募股权基金企业集体入驻滨海新区,使滨海新区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超过212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基金中心”。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22家基金中,有16家在滨海新区注册。这只是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已在金融、科技、涉外经济、土地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和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有序进行。记者在中国最大的保税港区——东疆保税港区看到,4平方公里首期封关区域的建设项目已全面完成,预计到2010年底,东疆保税港区将实现二期封关,届时东疆保税港区面积可达到10平方公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启动的,目前改革进入体制改革和创新‘深水区’,国家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就是为了在‘深水区’给全国的改革探路。”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立群认为,滨海新区需要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以获得持续性的整体发展优势,在尽快做大自身的同时,带动环渤海区域发展。[1]培育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2009年是张心德心情异常复杂的一年,这位天津临港工业区管委会主任,眼看着自己6年多来一手围海造地、招商引资、倾注了满腔热血的工业区发展壮大之际,却被迫“转型”“瘦身”:主导产业由化工变为重型装备制造业,原计划落户这里的大型化工项目如中俄东方石化项目、蓝星化工基地项目等,被迁往30公里之外的南港工业区。临港工业区“转型”的原因是:紧邻城区,尤其是距离滨海新区CBD仅3公里。而更深的意图是,调整滨海新区空间和产业布局,使其更具科学性,为滨海新区提供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空间调整蕴涵着滨海新区的抱负和视野,其中有港口发展、产业定位,也有民生考虑。”国家发改委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城评价该战略是创新之举,他认为,这是“科学的布局,也是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紧紧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新变化,密切跟踪世界产业和技术转移的新动向,坚持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加快建设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是滨海新区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增强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法宝”。滨海新区过去一直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开放区域,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时,滨海新区的出口型企业遇到外需不足的困难,特别是个别大企业生产经营出现波动,因此影响600多家下游配套企业。然而,那些新兴产业却茁壮成长。滨海新区的新能源产业近五年来一直保持年均40%的发展速度,这里已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焦点和投资的热点,在太阳能、氢能、风力发电等多方面具备很强竞争力。以空客A320总装项目和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基地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产业迅速崛起,预计到2011年,滨海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将形成400亿元的规模,成为中国新一代的航空航天城。即使是传统产业,也在滨海新区走上现代化之路。近年来,滨海新区规划建设了占地184公顷的高新纺织工业园,把分散在天津的60多家老纺织企业,按照纺纱、织造、印染、服装等不同专业,重组成新的企业入驻园区。通过重新规划布局,淘汰高污染高能耗设备,提升整体工艺水平,滨海新区纺织行业走出节能降耗、创新发展新模式。纺织生产的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企业设备用水量比过去下降50%,每百米布用电量也从18度降低到12度。滨海新区在搭建自主创新平台上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研发中心和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相继建成,多层次创新平台初步形成。同时,滨海新区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将其作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两年来滨海新区先后组织实施了100多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总投资300多亿元。目前,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8%。日前,滨海新区被科技部确定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到2015年,滨海新区将建成高水平的研发转化基地、国家重要的现代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届时,滨海新区将聚集科研转化服务机构3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50%。前一页[2]绘制时间表与路线图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滨海新区,历史性地成为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新一轮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先行改革试验区。肖金成将滨海新区视为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中国改革开放探索的“第三个里程碑”,“与深圳领衔珠三角、浦东带领长三角先后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极一样,滨海新区正在引领京津冀、环渤海成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这是时代赋予滨海新区新的使命,也是对滨海新区的一个严峻考验。千帆竞渡,百舸争流。近两三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发布了10多个区域规划或指导性意见,其中,环渤海区域内的河北曹妃甸工业区、辽宁沿海五点一线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经济区相继获批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环渤海区域内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其发展成就和巨大潜力正吸引着海内外更多的目光。“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正在推动新一轮的改革发展,其他地区的发展也是你追我赶,外部环境的竞争更加激烈。”天津市委副书记、滨海新区区委书记何立峰说,“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新组成的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中央对滨海新区的目标定位——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新城区。这是国家赋予滨海新区系列功能定位三年后,滨海新区首次提出实现这些目标定位的“时间表”。滨海新区提出,将围绕实现国家战略定位,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集中力量推进开发建设,显著增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国际竞争力,发挥引领作用,当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记者了解到,2010年,滨海新区将着力推进功能区开发建设、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320个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500亿元。建成新一代运载火箭、直升机总成基地、西飞机翼组装等项目,推进造修船基地、太原重工等项目建设。加快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高端通用芯片、新型动力电池等自主创新重大项目进度,推动官港生态游乐园、117大厦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滨海新区将充分发挥新体制新机制的优势,进一步统筹规划布局,整合区域资源,增强发展活力。”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说,新区将着力推进服务功能提升,推进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区建设,完善大通关体系,加强跨区域口岸直通与合作。落实与兄弟省市、中央大企业的合作协议,扩大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交往。风帆正举,海阔潮平。既然选择了前方,就风雨兼程。宗国英说:“滨海新区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区域发展、服务区域发展。”前一页[3]
本文标题:新华社天津滨海新区奏响改革开放大潮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97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