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发传染病的医院感染防控策略
新发传染病的医院感染防控策略邓子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dengzide@163.com2015.11.19新发现的传染病,EID(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简称新发传染病,是指以前没有发现、近年来新确定的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也有称其为新出现的传染病或新出现的感染病。新发传染病概况•新发传染病通常是指近30年来,人们新认识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区域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新识别和以往未知的传染病。•一般将1970年以来发现或认识的人类传染病纳人其中。目前,世界范围内共有新发传染病40余种,截至目前,在我国陆续发现的有十余种。新发传染病的特点1.在疫情发生初期,临床医生不认识,不知应该采取何种治疗方案,病死率居高不下;2.病因不确定,不知应该采取何种特异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3.政府首长得不到专业人员的明确意见,无法及时做出防控决策;4.大众得不到有效的宣传和教育,恐慌心理严重,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5.先进的交通工具、现代国际贸易和交流,可以迅速把传染病从一个国家或地区传向全球,甚至造成世界大流行;6.新发传染病具有不确定性。依靠目前的科技水平,难以预测何时何地会发生何种新发传染病,无法作好特异性的准备;7.新发传染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对健康和生命的危害2.经济损失3.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危害4.对人们的生活与生产的危害5.公众恐慌突发新发急性传染病的危害近30多年来新发现的病原体及传染病年份病原疾病1976埃博拉病毒埃博拉出血热1980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I(HTLV-I)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1982伯氏包柔螺旋体莱姆病198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HIV-2)艾滋病(AIDS)1983大肠杆菌O157:H7出血性肠炎溶血尿毒综合征1983幽门螺杆菌胃炎胃出血胃癌1988人类疱疹病毒-6(HHV-6)幼儿急疹(婴儿玫瑰疹)1989丙型肝炎病毒肠道外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1990戊型肝炎病毒肠道外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1992霍乱弧菌O139:H7新类型霍乱•1992巴尔通体猫抓病细菌性血管瘤•1993Sinnombre病毒汉坦病毒肺综合征•1993庚型肝炎病毒非A-C肝炎•1996阮粒(阮毒体)新型变异克鲁兹非德得-雅柯病•1997A型流感病毒(H5N1)禽流感(H5N1)•1999西尼罗河病毒脑炎•2003SARS冠状病毒(SARS-coV)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2009新型H1N1甲流病毒新型H1N1甲型流感•2010新布尼亚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012MERS-coVMERS•2013A型流感病毒(H7N9)禽流感(H7N9)近30多年来新发现的病原体及传染病病原体对人类危害排行傍•1.马尔堡病毒2.埃博拉病毒3.艾滋病病毒4.狂犬病病毒5.天花病病毒6.鼠疫杆菌•7.SARS病毒8.甲型H1N1病毒9.禽流感病毒10.肝炎病毒中国法定传染病分类(39种)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卫计委: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2013年11月0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近十余年新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1997,香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02,广东)•新型甲型H1N1流感(2009,墨西哥)•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2012,约旦,沙特)•人感染H7N9禽流感(2013,上海)广东省H7N9禽流感疫情概况•截至2015年2月9日,全省有15个地市30个县区共报告43例,死亡16例。(目前病死率37%)•珠三角和粤东地区2015年广东疫情截至2015年2月26日,广东省共报告64例H7N9病例,分布在15个地级市,全省仅剩6个地级市未报告H7N9病例。按患者居住地统计,深圳有12例,梅州有7例,东莞、汕头分别有6例,广州有5例,汕尾、潮州、河源、肇庆分别有4例,中山有3例,揭阳、惠州、江门、佛山分别有2例,珠海有1例。2014年初广东疫情•截至2014年2月26日,广东共报告81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已治愈出院43例。按患者居住地统计,确诊病例分别为广州19例、深圳19例、佛山14例、惠州4例、东莞3例、阳江4例、梅州1例、江门5例、肇庆10例、中山2例•据统计,自2013年8月惠州报告首例病例以来,截至3月25日,广东共报告94例确诊病例,已治愈52例,死亡26例。95%的病例明确曾直接接触活禽或病前曾到过活禽交易市场的暴露史暴露类型2013-2014季2014-2015季病例数构成(%)病例数构成(%)直接活禽接触暴露49452145.65职业接触8736.52单纯购买接触1211919.57单纯自养1615919.57购买与自养混合131200.00间接活禽类暴露55502043.48到过市场活动46421941.30其他(农家乐、宰杀、烹调)9812.17密接暴露0012.17未发现相关暴露6548.70合计11010046100广东省活禽市场监测概况•2015年1月1日至2月6日,全省21个地市累计检测2802份市场环境样品–检出H7亚型阳性309份,市场阳性率为36%,样品阳性率为11%。•其中15个地市42个县区81个市场污染疫情特点•病例主要为散发病例,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直接或间接的活禽暴露史。重要的暴露地点是活禽交易(批发或零售)市场。•疫情发生有一定的时空聚集性特点,表现为冬春季发病水平高,珠江三角洲和粤东地区发病数多。•目前广东省已进入2014-2015年度流行期,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埃博拉病毒病埃博拉病毒病,曾称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EBV)引起的一种发生于人类和非人灵长目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等)的急性严重传染病EBV属于丝状病毒科,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是一种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西非疫情流行原因及特点疫情大规模流行原因首次在西非国家发生,缺乏处置经验当地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环境卫生、丧葬习俗及宗教信仰影响人口跨境流动频繁疾病在人口密集区域传播疫情特点持续时间长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城市和农村均有流行医务人员感染严重WHO曾预警:埃博拉疫情可能失控•“目前正在非洲西部部分地区蔓延的埃博拉疫情是近四十年来规模最大、最复杂且最严峻的一次,新病人的数量正在迅速增长,已经超出了卫生部门的控制能力”。–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的埃博拉疫情是“空前挑战”,如果目前不能有效控制埃博拉疫情的继续蔓延,受疫情影响的地区将面临大规模人道危机。–联合国负责人道事务的副秘书长阿莫斯表示据Wired网站曾报道,在最坏的情形下,2014年底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可能会再增加惊人的27.7万人。23《科学》杂志新闻网:数学模型预测,9月下旬可能突破万例月14日,预测线在6000左右2323医务人员感染埃博拉情况全球既往疫情概况(WHO)年份国家病毒亚型病例数死亡数病死率2012刚果民主共和国EbolaBundibugyo572951%2012乌干达EbolaSudan7457%2012乌干达EbolaSudan241771%2011乌干达EbolaSudan11100%2008刚果民主共和国EbolaZaire321444%2007乌干达EbolaBundibugyo1493725%2007刚果民主共和国EbolaZaire26418771%2005刚果共和国EbolaZaire121083%2004苏丹EbolaSudan17741%2003(11-12月)刚果共和国EbolaZaire352983%2003(1-4月)刚果共和国EbolaZaire14312890%2001-2002刚果共和国EbolaZaire594475%2001-2002加蓬EbolaZaire655382%2000乌干达EbolaSudan42522453%1996南非EbolaZaire11100%1996(7-12月)加蓬EbolaZaire604575%1996(1-4月)加蓬EbolaZaire312168%1995刚果民主共和国EbolaZaire31525481%1994科特迪瓦EbolaIvoryCoast100%1994加蓬EbolaZaire523160%1979苏丹EbolaSudan342265%1977刚果民主共和国EbolaZaire11100%1976SudanEbolaSudan28415153%1976刚果民主共和国EbolaZaire31828088%既往疫情特征1976年至2012年,全球共报告24起疫情发生在非洲7个国家(刚果民主共和国6,乌干达5,刚果共和国4,加蓬4,苏丹3,南非1,科特迪瓦1)疫情规模:1-425例,死亡人数:0-280人病死率:25%-90%(除去仅1例病例的4起疫情),总病死率67%(1590/2387)疫情的病毒型别扎伊尔型:14起,病死率:44%-90%苏丹型:7起,病死率:41%-71%本迪布焦型:2起,病死率:25%-51%塔伊森林型:1起(1例病例,无死亡)病原学特征()•埃博拉病毒属与马尔堡病毒属和Cuevavirus属同归为丝状病毒科•埃博拉病毒为单股负链、不分节段、有囊膜的RNA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该病毒一般呈现线形结构,也可能出现”U”字、”6”字形、缠绕、环状或分枝状等多种形态•病毒直径80nm左右,但长度变化很大,一般为1000nm,最长可达14000nm,病毒基因组大小约19kb.29292929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病原学GeisbertTW,etal.AmJPathol,2003,163(6):2347-2370.传染源和宿主传染源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自然宿主目前认为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PourrutX,.JInfectDis,2007,196Suppl2):176-183.TownerJS,.PLoSPathogens,2009,5.[2014-08-14]
本文标题:新发传染病的医院感染防控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98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