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河北省保定三中高一地理第二单元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教案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三维目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因素,识别地质构造通过对当地典型地貌的实地考察学习和探究,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合作能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播放录像(丰富的地表形态: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平坦的太湖平原、富饶的四川盆地、美丽的江南茶园)。请同学们讨论生师很好。地表形态真是丰富多彩。那么这些地形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是永恒不变的吗?板第二节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推进新课师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并思考“地表形态是永恒不变的还是不断变化的?”媒体显示:生师板书: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师请同学们地质作用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能量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生师同学们填得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我们所见到的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两种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请同学们生师对。内力作用让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是地表形态的主力塑造者,那么它是怎样塑造板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师大家看到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和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地壳的运动引导了地表形态的变化。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其运动的呢?近几十年来对大地构板书:(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投影:大家看图,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如师从图中还可看到符号“→︱←”“←︱→”,这是板块的运动方向,说明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喜马拉雅山形成示意图阿拉伯半岛卫星影像师请同学们观察两图,并结合板块分布示意图,思考并讨论“活动”问题1、2,同时生分A、B、C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1题:(A(1(2)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将其挤压、抬升,形成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3师你们的结论很正确,只因板块的这种运动才使地表形态发生海陆的变迁,所以科学2题:(B组回答)(1(2(3师(再从图中可见,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运动关系有两种:“→︱←”“←︱→”,它们的含义是不一样的。“←︱→”箭头指向两边,说明板块在扩张,这种边界正在形成,称为生长边界,也就是张裂区。这种边界出现在不同的地域,所形成的地表形态是不同的。请看图,当生长边界出现在海上,形成的是海洋或海岭,如红海、大西洋;在陆上常形成裂谷或断层,如东非大裂谷。“→︱←”箭头是相对的,为板块消亡边界,说明两边的板块在碰撞挤压,边界处于消亡状态。如果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洋板块因为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在海上会形成深邃的海沟,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如亚洲东部的日本群岛等;在陆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西部的落基山等。如师根据刚才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做一个训练。投影:表格——板块移动对地貌影响举例边界类型板块碰撞陆陆相碰形成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消亡边界陆海相碰陆地板块交界处形成海岸山脉,陆上形成岛弧,海洋板块形成深海沟南美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屿消亡边界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和红海生长边界板板块移动与地貌师(精讲)在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但在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较为活跃,多火山、地震,如印度尼西亚处在三大板块交界处,是世界上火山、地震最多的国家。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文标题:河北省保定三中高一地理第二单元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0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