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阅读的新特点摘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也让我们传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网络化、读图式、互动式、功利性等新特点。新的阅读方式在方便快捷、提高效率、增加兴趣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回避的负面影响,值得我们警惕和思考。关键词:新媒体;阅读方式;特点;研究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也让我们传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一种行为,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阅读方式则是指人类通过纸张或电子设备等不同的视觉载体而进行阅读的多种方式方法,由此还可形成深阅读、浅阅读、目的性阅读、娱乐性阅读等多种阅读形式。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人们的阅读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在根本上是由不同时代的物质条件和科技条件所决定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阅读方式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特点。随着信息与传播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产生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官刺激,使人们获得了不同于纸媒时代的新的/读写能力0一、网络化接收信息,从纸质阅读发展到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阅读20世纪以来,伴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受众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人们从传统的纸质阅读逐渐过渡到网络化阅读。网络化阅读是指用电脑、手机、电子书等电子设备通过网络的连接,在网上直接阅读信息,与纸质阅读形式截然不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年发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显示,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的40.3%上升了9.8个百分点。[1]由此可见,网络化阅读已占据国民阅读率的半壁江山。(一)网络化接收信息方便快捷、信息丰富多样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出现,推动了网络化接收信息的快速发展,网络化阅读依仗其庞大的网络搜索引擎和丰富的信息资源,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了方便快捷,可随时随地搜索到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与信息。网络阅读因其费用低、速度快、形式新等特点,在改变原始阅读方式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更加自由、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在追求个性、自由的新媒体时代,网络阅读因其迎合读者阅读兴趣的优势,使得纸质阅读渐渐被受众忽视。2014-2015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三分之一的休闲时间被用在互联网,尤其是手机等移动端上,只有十分之一的休闲时间在进行纸质本阅读。[2](二)网络化接收信息助推“娱乐至死”精神网络化阅读在改变人们阅读方式的同时,一种“娱乐至死”的文化精神也正在悄然进入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中。美国的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现实社会(书中主要以美国社会为例)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1]这正是现代社会娱乐化的真实写照。这个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后半叶的美国,电视业蒸蒸日上,人们被电视的娱乐化表达方式所影响,呈现出的一种文化精神。然而在今天,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出现,让“娱乐至死”的精神又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传达着新时代下娱乐的文化精神。网络阅读给了读者认同与满足,满足受众内心幻想、赋予信息交流的平等权利,使得信息的生产、传播、共享日益大众化,让人人都可参与其中。但也因网络没有等级、没有限制,信息依照大众的自身偏好而传播流通,出现了“娱乐至死”的文化精神。在这种新媒体环境下,生活追求的仅仅是快乐本身,而不在乎快乐的内容,于是一种“娱乐至死”的审美观念也渐渐形成,充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中。二、读图式接收信息,从深阅读发展到浅阅读1998年编辑钟洁玲为推广《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邀请作家杨小彦、钟健夫做序,三人提出“读图时代”的概念。随后,在媒体文化和信息技术的带动下,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了视觉图像力量空前强大的“读图时代”。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赋予了“读图时代”新的内涵。新媒体环境下的“读图时代”,图片不再是文本的配图或插画、漫画,作为帮助理解文字内容的作用而出现,新媒体赋予了“读图时代”新的定义与内涵。此刻所指“读图时代”中的图片是与文本内容密切相关的图片,如果图片与文字关系过于密切,有时缺少了这一张图片就会导致无法理解阅读的内容。图片从单一的图像变成图像与文字的结合,图片中也会出现文字,甚至有些文字摆在一起可以看成是一张美观的图片,这就是新媒体环境下“读图时代”的新内涵与新趋势。(一)读图接收信息内容清晰有条理,一目了然“读图时代”之所以快速到来,一方面是依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各种压力不断加重而导致,身心疲惫的人们缺少空余时间去仔细阅读长篇作品了。在现代社会,单纯的文字不再是眼球的宠儿,而是让人厌烦,让人失去阅读的兴趣。而图片以其色彩斑斓、生动形象等特点,能够刺激我们愈渐麻木的神经,激发我们的阅读欲望。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读图时代”自然会随之到来。较少的空闲时间迫使我们更倾向于读图,图片内容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受众既了解了信息内容又节约了时间成本,使读图成为一种风尚,也推动了“读图时代”的发展。(二)读图接收信息易形成浅阅读化,限制读者理解、想象力的发挥与曾经主流的文字阅读相比,读图式阅读以其生动形象和简单易懂的特点获得了受众的亲睐,但图片对原始文字的表达内容也会有所削弱。“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图片浅显易懂的描述可以简化文字阅读的难度,减少深度思考的文字空间,让广大受众积极参与到阅读中,让阅读呈现出浅阅读化的发展趋势,从而缺少了阅读的真正乐趣。文字阅读的乐趣就在于让读者在品味文字的同时,大脑也会产生思考,进入到自己的想象空间。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当文字变成图像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图片因其生动直观的画面、强烈的感染力使读者身临其中,但同时又由于画面冲击力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读者的理解与想象力的发挥。当想象力被制约,受众的阅读能力将会不断下降,受众就更不愿意阅读枯燥乏味的文字了。长此以往,受众就会丧失对文字阅读的深度思考,更不利于公民文学素养的提升。三、互动式接收信息,从个体阅读发展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阅读阅读原本是一种社会行为,但传统的纸媒阅读仅仅是读者对作者思想被动接受的过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使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受众在阅读中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文字内容与思想活动,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与作者积极互动,发表自己的读书感想、心得,提出意见与建议,与作者和其他读者共同分享和探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阅读过程中的这种交流互动也会更加便捷。(一)互动接收信息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参与阅读的主动性更强互动式阅读相对于传统的单一纸质阅读模式而言,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实现用户之间的资源交换分享。受众摆脱了枯燥乏味的单向阅读,读者与作者的互动交流不但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能激发受众的学习力和创造力,促进知识的交流、利用,以实现知识价值的无限放大。“此外,互动式阅读也注重阅读学习的社交性,倡导用户共同生产内容、共同传播内容和共同获取利益”。[2](二)互动接收信息“意见领袖”责任大“两级传播理论认为,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意见领袖这个中介的作用不可或缺。社会上的大量信息正是通过意见领袖这个中介的过滤、综合和传播,才扩散给一般受众的,也由此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3]“意见领袖”最早的提出是在20世纪40年代,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而进行的传播活动。新媒体的出现让新时代下的“意见领袖”在网络上发声,通过新媒体向受众传播他们的意见或见解。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让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斥着大量而庞杂的信息,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我们已无力去一一品读每条信息,去辨别其内容的真伪。此时,承担两级传播重要角色的“意见领袖”就应发挥其在特定领域的个人影响力,为大众梳理和过滤海量信息,从中挑选出有新闻价值的重大事件、热点关注等信息内容传播给大众阅读,形成两级传播。这就需要“意见领袖”严格筛选信息,不推荐与主流文化背道而驰的内容,让受众接受的信息充盈满满的正能量。因此,“意见领袖”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作用不容小视。四、功利性接收信息,从大众阅读发展到具有明确目的性的阅读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一段经典名言,“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胥……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非读书本旨。”[3]这是林语堂先生早期对功利性阅读做的解释。而现代学者认为,“广义上的功利性阅读,是指为了获取‘功效利益’,强调阅读是为了取得某种功效或是利益,亦可理解为阅读是有目的的。狭义上的是指‘功名利禄’,尤其指为了短期可见的利益或者实际利益而阅读。”[5]功利性阅读长期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之中,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与普及,为功利性阅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使得功利性阅读占据了受众阅读生活的大部分内容与时间。(一)功利性接收信息选择性强,阅读效率高不可否认,在快节奏的今天,功利性阅读不失为大众阅读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帮助人们走向成功的重要手段。当受众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相应的知识时,功利性阅读的确会帮助人们快速掌握知识与技能。功利性阅读选择性强,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可以方便快捷地利用智能手机或接入互联网的电脑随时随地找寻相关知识与书籍进行阅读,以求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目标与效果,这不但能节省人们的大量时间,还提高了阅读效率,提升了收集、整理、筛选、判断以及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二)功利性接收信息目的性强,阅读信息片面阅读功利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阅读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功利性阅读的指向是特定的阶段性目标,不是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是外在于人的长远发展需要的,因此这种阅读类型无法实现现代学习型社会所要求的活到老学到老的发展要求,这样的阅读也不是人的内在的、自觉的需求,对个人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利的。功利性阅读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目标的单一性和阅读内容的片面性。新媒体的出现简化了受众查找信息或书籍的时间与精力,精准的快速查找和强大的搜索引擎系统让功利性阅读更加方便与快捷。在网络中阅读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可能会造成人们知识掌握不全面、知识结构不系统、缺少经典文学作品的熏陶、文学素养缺失、片面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等不良的影响。阅读本身带给人们的应该是快乐的阅读体验,在功利性阅读的影响下,人们只知道片面追求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阅读本身的乐趣,对今后的终身学习与发展都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因此,我们要高度警惕功利性阅读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做信息时代阅读的主人。新媒体环境下虽然大众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日益为人们接受并喜爱的新特点,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阅读也是把“双刃剑”,我们在使用新媒体进行阅读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纸质媒体的优势,使阅读真正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阅读获得智慧和力量。参考文献:[1]中国新闻出版研究.2014年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年5月12日[2]陈健.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国人休闲时间主要用于互联网[1]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沈水荣.新媒体新技术下的阅读新变革[J].出版参考,2011(25),15-16[3]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林语堂.林语堂散文经典全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5]封玮,谷丽萍,单承伟.从功利到权利——为功利性阅读申辩[J].图书馆建设2009(2),12-14
本文标题:新媒体阅读新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06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