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油气资源评价课程复习思考题
《油气资源评价》复习思考题1、地质储量的概念;是在原始地层条件下,在已发现的油气储层有效孔隙中储藏的油气总体换算到地面标准条件下的油气总量。2、油气资源量的概念;是在特定时期内所估算的地层中已发现(包括已采出)和待发现油气聚集的总量,一般也称为总资源量,表示最终可以获得的油气资源总量;3、油气资源分类的原则;1、发现与未发现;2、落实程度;3、技术上可采与不可采;4、有无经济开采价值。4、在中国油气资源分类方案中,探明储量、控制储量、预测储量、远景资源量、潜在资源量和推测资源量的概念;探明储量:在油气田评价钻探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是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供开采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它是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进行油气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和油气田开发分析与管理的依据。按开发状态划分,探明储量又分为已开发探明储量、未开发探明储量和基本探明储量三类。控制储量:在某一圈闭内预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在评价钻探过程中钻了少数评价井后所计算的储量。它可以作为进一步评价勘探、编制中长期开发规划的依据。预测储量:在地震详查以及其它方法提供的圈闭范围内,经过预探井钻探获得油(气)流、油气层或油气显示后,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预测存在油气藏,按容积法估算的储量。它是制定评价勘探方案的依据。远景资源量:尚未发现的资源量。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采用统计或类比方法估算或根据盆地模拟方法估算的、可能存在的油气总资源量减去已发现储量,所得值即为远景资源量。潜在资源量:对已发现的圈闭采用容积法或类比法预测的资源量,它可以作为预探部署的依据。在实际操作中,潜在资源量计算不太严格而且未考虑风险概率,若出现潜在资源量大于远景资源量,那么计算结果是不合理的。推测资源量:是在总资源量中扣除已发现储量和潜在资源量后所得出的资源量数值,可理解为已发现圈闭以外的远景资源量。它是编制区域勘探部署或长远勘探规划的依据。5、油气资源评价的目的;资源评价是油气勘探开发决策科学中的一部分,其目的主要是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勘探对象、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描述评价,并依照不同的经济技术指标测算分析油气资源(储)量的存在特点、分布状况、规模概率与序列,为勘探开发整体部署、计划安排、工作量测算以及勘探开发效益分析提供科学的基础,为石油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6、油气资源评价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7、油气资源评价的任务;油气资源评价包括了地质、工程和经济分析三个方面,其中地质分析是资源评价的基础,技术和经济评价是其最终目的。资源评价的主要任务包括五个方面:(1)资源赋存场所的条件:勘探对象(盆地、区带、圈闭和油气藏)的形态、类型和含油气条件等。(2)资源的有无:勘探对象是否有油气存在。(3)资源的数量:如果有油气存在,其资源量规模大小、序列以及可信度水平。(4)资源的分布:油气资源在地质体三维空间中的分布。(5)资源的勘探开发:勘探目标优选排序、资源分析与工程技术分析、经济评价、勘探部署以及中长期勘探开发规划编制。8、油气资源评价的特点:油气资源评价是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运用多学科、多手段、多方面资料成果和信息,在系统工程分析条件下,以石油地质研究内容为主线,对油气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状况的综合研究。(1)资源评价是对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高度综合:资源评价的研究对象是具体的地质单元或单元体系(诸如盆地、含油气系统、区带、圈闭等),只有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和生储盖条件配套研究等分析出发,才能找到油气生成量、散失量、排聚量、保存量以及有效圈闭发育的一般规律。简单地说,若要研究这些基本的石油地质特点就必须从盆地形成、发展、演化以及存在现状研究出发,这又是构造、地层、流体、温压热场和动力场研究的基本范畴,它几乎容纳了地质学与石油地质学内容的全部。因而,油气资源评价也有利于促进其它相关学科的发展。(2)资源评价离不开各相关学科的共同支持:资源评价发展的规律性要求其本身必须在发展与应用过程中不断吸纳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精髓,通过在应用过程中的适应改造而最终成为自身组构的有机部分。资源评价技术目前已发展成为知识面广泛、多学科交叉渗透、卖践与理论结合紧密的综合研究技术。以计算技术为例,油气资源的准确评价得益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资源量计算又促进了地质建模与数学分析方法的改进,促进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仿真模拟以及条件模拟技术的高速发展。(3)资源评价是勘探开发与决策规划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资源评价是对石油勘探开发工作与成果的阶段性及时总结和归纳,综合反映了各学科的研究水平、勘探开发进展和资源分布现状、规律与风险概率等,因此它也同时是评价对象进一步研究、工作计划安排、工作量测算、经济分析、整体可行性研究、勘探开发方案合理规划以及策略制订的参考标准。它在专业技术研究和系统决策规划之间起到了有效的枢纽沟通作用。(4)资源评价本身是一套逻辑严密的思想方法体系,在石油地质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由手它具有及时性、针对性和评价结论的螺旋上升性,所以一直是指导油气勘探实践的有效依据,也是油气藏发现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各国均把资源评价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9、油气资源评价基本原则中成因原则、黑箱原则、最弱因素原则、测不准原理和地质滤波理论的概念;所谓的成因原则是指在进行油气资源评价过程中所遵守的从油气生成到运移、再到聚集成藏的基本原则,它是油气资源评价过程中最基本的原则。与成因原则相对应的是黑箱原则,黑箱原则不关心油气的具体成藏过程,而是把油气藏的地质形成过程看作为一个黑箱,试图在可测定的地质变量与油气储量之间寻找对应关系。油气成藏过程所受的控制因素很多。一般说来,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圈闭、运移、保存及互相之间的配置关系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设油气藏存在的概率为P,控制油气藏存在的因素即生、储、盖、圈、运、保及其时间配置的概率分别为PS,PR,PSL,PST,PM,PT,PMT,则油气藏存在的概率为只有在上述条件都存在时,油气藏才存在。上述条件中任意一个条件不存在,即PI=0,则油气藏不存在,即P=0。换言之,油气藏存在与否受控制条件当中最弱因素的概率控制,这一原则叫最弱因素原则,也有人称之为木桶原理或瓶颈效应。不同地区的最弱因素是不一样的,例如在我国渤海湾盆地的东营凹陷,圈闭是其最弱因素;而在准噶尔盆地,则储层是其最弱因素;塔里木盆地就整个盆地而言,油源是其最弱因素。在进行油气勘探地质风险分析时需要特别注意对这些最弱因素的分析。对于盆地与圈闭而言,油气资源量及其空间位置,两者不可兼得,我们把这一现象叫做测不准原则。地质滤波理论:参数的选取是油气资源评价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它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着预测结果,而选准参数又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油气勘探工作是一个由粗到细的过程,地震测网及井网也由稀到密逐渐增加,故不同的勘探阶段,其评价参数的准确度不一样。一般来说,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所选取参数的准确度也越来越高10、盆地体系的概念;板块是以最稳定、古老、坚硬的壳体为核心,上部披覆了年轻的盖层,在盖层内,形成核心外围一组组的盆MTTMSTSLRSPPPPPPPP地,每组盆地间,由褶皱带或其他构造带相隔。这是一种以一定规律存在的、成群成组的盆地,叫做盆地体系。11、组成盆地体系的原型盆地有哪些,并能举例说明:盆地体系的原型,至少应包括内部坳陷、内部裂陷、边缘坳陷和前缘断陷四类盆地(图3-7)。(1)内部坳陷盆地(Ⅰ)。规模大、沉积旋回及基底稳定。从古生界、中生界到新生界皆有沉积,含油层系多,往往以中、古生界含油层系为主,如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2)内部裂陷盆地(Ⅱ)。一般具有由裂谷一断陷一坳陷的演化特点,如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3)边缘坳陷盆地(Ⅲ)。边缘的裂开或碰撞前陆盆地。前者如珠江口新近系盆地,后者如准噶尔第三系前陆盆地。(4)前缘断陷盆地(Ⅳ)。为板块的前缘、离散边界上的前缘盆地,如冲绳海槽盆地;碰撞边界上的前缘盆地,如伊犁盆地12、盆地体系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盆地体系中的内部坳陷(Ⅰ)-前缘断陷(Ⅳ)盆地具有的特点是,从稳定陆壳到过渡性地壳甚至洋壳(或另一陆壳);时代是从老向新变化,因此生储层位、目标也渐次向上;地温梯度或地热场由低变高;构造运动及应力场由弱变强;沉降的速度由低变高、沉积物质可由陆相一海相(或另一陆缘)。因此,形成的油气序列有所不同。盆地体系的这些特征,从当代全球到大陆结构来看都存在。从我国中部-东部-大陆架的盆地体系现状来看,以上这些特点是明显的。概括地讲,鄂尔多斯盆地为内陆坳陷盆地,有古生代气田及中生代油田;古老的前寒武系基底,在山西五台山出露;渤海湾盆地则为典型的内陆裂陷盆地,苏北-南黄海盆地也属此范畴,有新生代油气田;而东海盆地是中国大陆的边缘坳陷盆地,具有更新地层的气田;冲绳海槽盆地正处于太平洋-菲律宾板块向西俯冲的前缘盆地。每个盆地之间都有隆起相间,如山西隆起、鲁西南隆起、浙闽隆起、钓鱼岛隆起与琉球隆起等13、油气区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划分的基本原则为:①油气区大地构造的划分,地质构造、沉积与油气聚集的特点和基本规律;②油气资源量的多寡、质量及勘探现状;③油气勘探的经济分析。14、中国油气区的划分;全国划分为东北区、华北区(包括渤海海域)-江淮区、南方区、西北区、青藏区及海域(黄海、东海、南海)等油气区。15、原型盆地、叠合盆地和残留盆地的概念;油气盆地、沉积盆地是由构造的沉降形成的,因此,它的原始状态都是构造盆地。单式盆地的构造沉积体就是其原型,大型的复杂盆地,往往包含了几个不同的原型,这就是叠合盆地(或复合盆地)。沉积的原型,我们也称其为原始盆地,原始盆地受后期构造运动的破坏,如隆升、侵蚀等改造,已经不具备原来面貌的叫残留盆地16、影响地温场的地质因素有哪些?(1)盆地的类型:一般裂谷盆地、拉张盆地和弧后盆地具有较高的热流,而前陆盆地和克拉通盆地的热流值较低;(2)沉积作用:沉积层导致热流的减小,其减小量取决于沉积物的导热率、沉积速率和沉积作用持续的时间,沉积速率愈大,热流减小愈快;(3)地下水活动:受导热率的影响,泄水区温度高,补给区地温低;(4)沉积层中的放射性生热:对地温场有一定的影响;(5)盆地基底起伏形态:隆起部位热流值高,坳陷区相对较低17、含油气盆地的水动力分类;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水动力体系分为四类:(1)压实流盆地:由于地层垂向负载的压力,导致流体由沉积中心的高压区向四周低压区的运移。如渤海湾盆地古近系的许多凹陷。(2)向心流盆地:由于水体的重力作用,从盆地边缘的高势区向盆地中心低势区流动,在某些露头区或断裂带排出,达到动力平衡。它常与地形地貌、地层埋藏深度有关。如渤海湾盆地的新近系与第四系。(3)穿越流盆地:由于盆地边缘一侧为高势区,另一侧为低势区,流体在补给区动压力为负值,在排泄区为正值,流体可穿过盆地在低势区排出,如渤海湾盆地的下古生界。(4)滞流盆地:由于构造或沉积的作用,导致流体流动能量极小,相对为不流动的静压系统。往往在残余渗流体制的下部为滞流环境。如渤海湾盆地下的某些中生界凹陷。在原型盆地中,往往浅层为向心流,主体为压实流,在中部深层为高压滞流。由于盆地的叠加改造,导致在同一盆地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水力体系。多期叠加、改造的盆地水动力系统,决定于最近的构造事件。综上所述,中国含油气盆地就是在构造成因分类、沉积分类、热动力与水动力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系统性’’分类。这种分类的目的就是:分类研究一模式研究一综合模式研究(即油气资源评价系统研究)。18、盆地评价的基本流程;1、盆地的基础地质研究与评价;2、评价方法、参数选择和盆地资源量计算;3、盆地构造单元、层序的地质评价与资源量计算;4、区块或区带的综合评价研究与部署建议。19、盆地评价的主要地质任务;是采用盆地分析方法,优选出具有含油气远景的盆地;通过盆地模拟方法,进一步优选出有利的含油气区带,为开展圈闭评价做好准备20、盆地评价的原则;(1)盆地分析、模拟是盆地评价的基本方法.应贯
本文标题:油气资源评价课程复习思考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31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