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单元(章)教学设计授课时间:年月日至月日单元(章)第二单元总课时数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有五课,分别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公民的人生自由不收侵犯;公民享有劳动和休息的权利;公民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以及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学情分析估计学生能初步了解这些法律的概念;但学生难以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了解公民的人生自由不收侵犯;公民享有劳动和休息的权利;公民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以及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社会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3、学生树立“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的观念;学生能有爱心帮助社会无生活能力的人;学生树立依法纳税,纳税广荣的法律意识,争做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单元(章)教学设计授课时间:年月日至月日单元(章)第三单元总课时数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材分析本组教材由《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公民的监督权和受教育权》《国家机构知多少》《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国旗、国徽、国歌——国家队象征》组成。大都由法律故事为叙述主体,用读一读、想一想等方式连贯起来,并配之以相关插图,力求生动、活泼。学情分析这些内容对农村四年级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学生知识面窄,课外收集能力也比较差。教学中更多的需要教师地讲解,大量地出示课外相关资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给学生如何收集相关资料的能力势在必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明确我国国家机构的划分。知道我国中央国家机构的性质与职权。了解法律对公民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有关规定。明确法律规定的履行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法律责任。了解国旗、国徽、国歌,知道他们是祖国象征和的标志。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2、课文大都由法律故事为叙述主体,通过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读一读课文内容,看一看课文插图,了解课文内容。教师补充一些课外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3.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的情感。课时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八公民享有劳动和休息的权利课型讲授课第几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三维)1、学生初步了解公民享有劳动和休息的权利;知道劳动对公民来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应承担的义务。2、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小组讨论来合作学习。3、学生能有“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的观念;能从身边做起,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可爱的祖国。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知道劳动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难点:为什么说劳动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教学方法与手段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启发式教学。使用教材的构想本课从三个生活中的故事引出,学生投入极大的兴趣,引领学生深思。从而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劳动的权利。每个劳动者都享有平等的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同时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劳动和休息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干涉。课时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案例:刘某满60岁后,单位要按有关规定为其办理退休手续。但是,考虑到退休后待遇不如在职好,刘某表示不同意退休,理由是其与单位之间订立的劳动合同尚未到期。但单位拒绝了刘某的要求。单位的做法正确吗?刘某该怎么办?那么,规定这些内容的法律是什么呢?它还有什么样的规定?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些内容。二、授新知(一)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板书)(二)公民包括有劳动能力的人和无劳动能力的人。无劳动能力的人包括未成年人和因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据第二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2000年末,我国城镇妇女就业率为63.7%,比1990年下降了12.6个百分点;女性下岗再就业率也仅为39%,比男性低24个百分点;男女收入差距扩大,越来越多的女性由正规就业转向非正规就业,妇女劳动权益受损严重。学生回答该单位的做法是正确的,刘某应当提前结束与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学生总结;我国的宪法确认其有劳动的权利,同时又规定其有劳动的义务。请学生讨论:招聘中的“选美”侵害了女性什么权益?课时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三)劳动者有休息和休假的权利。例:北京市就业人口平均一周工作5.9天,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一周五天工作日。从调查结果看,只有不到4%的人一周工作时间不到5天,56%的人一周工作5天,有44%的人一周工作7天。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的工作时间较长,这些行业超过60%的劳动者一周工作7天。其中排在前两位的是采掘业和建筑业,分别为6.4和6.3天。专家分析,这些行业中个体和私营企业比重较大,不能很好地执行国家对劳动者工作时间的有关规定。出租汽车公司要求司机交病假车份。(四)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情感升华: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小结:这一节我们知道了劳动者的权利有哪些,知道了保护和规定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专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布置作业:平时在家里和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生讨论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出租车公司所称的《营运任务承包合同书》中关于“每月必须上交企业的承包金”的硬性规定和所谓的“大包”的说法,和《劳动法》的精神相违背,其部分条款可撤销。如果出租车公司在司机因病无法出车的情况下仍要收车份钱,即使双方有合同约定,其合同也是一个有失公平的合同,和《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立法本意相悖。学生总结这节课学习的内容生总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建设祖国做一点微薄的劳动及贡献。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书设计八公民享有劳动和休息的权利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劳动者有休息和休假的权利。作业设计平时在家里和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课时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十、依法纳税课型第几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三维)1、了解税收的定义,知道依照法律纳税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2、通过调查访问、社会实践知道纳税是光荣的。3、学生树立依法纳税,那谁光荣的法律意识,争做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依法纳税是我国的一项基本义务。难点:学生能认识到纳税是光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讨论法、调查法、合作学习。使用教材的构想税收是指征税单位依照法律规定,向应税单位和个人收税款的制度。运用税收这一经济手段对于有效调整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正及促进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依法纳税,不仅是为国家做贡献的光荣行为,而且根据法律规定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作为主人翁为国家、为社会应尽的光荣义务。课时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授新课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板书)1.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板书)“税”由“禾”与“兑”两字组成。“禾”指农产品,“兑”有送达的意思。两个字组合为“税”,其本来意义是社会成员向国家送交农产品。这个字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税收的来源和征收内容。那么,什么是税收呢?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可以用到国防建设、兴办教育、修铁路、修公路等公益事业上。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最终的受益者还是人民,所以说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谈谈你对下列问题的看法:材料一:“我一不经商,二不办企业,三不出书,四没拿房子出租,纳的哪门子税?”教师总结材料二:据《生活时报》报道,顾客在购买商品付款后,得到一张购物小票是件非常简单的事,而这张普普通通的购物小票,也能为国家创造上万元的税收。北京西单商场、蓝岛、城乡等商场使用的这种小票将传统的交给顾客保存的第三联改成了一张商品质量信誉卡,正面印有“商品质量信誉卡”的字样,反面则刊登产品广告,这种购物小票不仅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广告企业的好评,也为广告公司带税收是国家依据税法的规定,凭借政治权力,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课时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来了70多万元的收入,为国家上缴地方税4万余元,成为地方税收的一个新增长点。教师总结材料三: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1989年因偷税曾被税务机关行政处罚过的歌唱演员毛阿敏,又因1994至1996年其间再度偷税,被税务机关立案查处,该案近日基本调查终结,毛阿敏偷税案水落石出,毛阿敏偷税27.11万元,税务机关对毛阿敏处以3倍的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国家对违反纳税法律责任的公民,规定了不同的制裁措施。课堂总结纳税是公民的义务,现代公民要养成自觉纳税的意识,不偷税,不漏税,不拖欠税款,纳税是光荣的,偷税是可耻的。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必须自觉纳税。西单商场等商场利用购物小票为国家创税的做法,更是值得称道的。学生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国家对违反纳税法律责任的公民,规定了不同的制裁措施。纳税是公民的义务,现代公民要养成自觉纳税的意识,不偷税,不漏税,不拖欠税款,纳税是光荣的,偷税是可耻的。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书设计十依法纳税依法纳税纳税光荣尊重纳税人作业设计税收的用途有那些?有人说,既然税务机关不来收税,那么就可以不交税了。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课时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11、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课型第几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三维)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2、从身边的事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育学生回去当好宣传员,关注国家进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面的立法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男女平等。教学难点:男女平等。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激发兴趣、探究法、讲解法、讨论法读——提出问题——讨论——小结——总结使用教材的构想本课有三个小故事,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把握大概内容和重点内容,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交流阅读体会,感悟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政策的优越性。课时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班有女生、男生,男生能做的事,女生能做不能做?(女生回答)女生能做的事,男生做不能做?(男生回答)——男女平等同学们: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同学们,在我们国家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男女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家庭地位等一直都是极不等的。我国《宪法》规定同学们读课文(两段)1学生齐读故事一故事二,学生提问题2思考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对不对3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说出感想4说说现实生活中歧视女性的做法提问题、讨论课时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一)学习男女平等(二)学习计划生育1教师行间巡视2引导学生读读故事3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教师行为三三总结升华1通过本节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规定,自觉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四布置作业完成想一想1学生自由读读故事三2读后交流感想3说说身边不实行计划生育的事例4学生学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学生行为学生自由谈谈学生牢记认真思考,相互交流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书设计第十一课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宪法》〈〈人口和计划生育法〉〉作业设计想一想1你知道联合国有一个定期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吗?在你身边是否有不尊重妇女的现象存在?2为什么国家要进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面的立法?教学反思成功:由身边的事到国家法规,学生易理解不足之处:学生社会调查少,认识不足注意:多给学生到社会活动的空间课时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12、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课型第几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三维)1、知道任何公民有信教或不信教的自由。2、了解我国《宪法》规定了宗教信仰自由。3、通过阅读故事,学生要明白迷信活动是严格禁止和不允许的,而宗教信仰受保障。4、增强宗教信仰自由意识,学会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国家为什么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教学难点:宗教信仰与迷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学方法与手段自读自悟、交流读书感受、引导法、讲解法使用教材的构想本课向我们阐述了迷信和信仰是两个不同
本文标题:法制教案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38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