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法学概论总复习第一部分:考核说明第二部分:教学知识点(下划线部分为重点知识)第三部分:案例点拨《法学概论》考核说明:总评成绩=平时成绩X20%+期末成绩X80%。平时成绩=考勤+平时作业+在线测试+网上活动+实践环节平时作业、实践环节等详见网页。本课程基本知识点为各章节的思考题,重要知识点为平时作业和六套综合练习。期末考试重要章节范围:第一编、第二编、第三编.第四编、第六编、第八编、第九编。期末考试题型为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形式:闭卷;时间:90分钟第一编法理学一、法(概念-特征――本质――作用―分类)二、法的起源(法产生根源)――法的发展(法的历史类型―奴隶\封建制法―两大法系区别—社会主义法)三、法律关系(概念-种类-构成要素――法律事实)四.法律规范(概念-特征—逻辑结构—分类)五、法的渊源(概念――形式—中国法的渊源)法律部门(概念――标准――分类)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篡(概念――特点――区别)第一编法理学六、法的运行(立法-实施)立法(创制)(概念――原则--形式――程序)法的实施(概念)-执法(行政执法)--特点--原则司法即狭义的法的适用(概念―特点―要求――基本原则)守法――违法--违法构成(概念-构成要素)法律责任(概念--分类)-法律制裁(概念--分类)法律解释(概念――分类)七、法与道德的关系(相同点与不同点)八.法与政策的区别第二编宪法一、概述概念――特征--基本原则宪法的历史发展(国内--国外)二、基本制度国体――政体――选举制度(概念-基本原则)――经济制度--民主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概念-高度自治权)第二编宪法三、国家机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四、公民基本权利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经济权、文化教育权……五、公民的基本义务(全部内容)第三编行政法学一.概述1.行政法的基本概念.调整对象2.行政法的渊源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4.行政法律关系(概念-构成-特点)二.行政主体1.概述(概念-特征-区别)2.行政机关(概念-特征-分类3.国家公务员(概念-制度-权利-义务-分类-录用-考核和奖惩-职务的任免和升降-培训和交流-回避-工资.保险和福利-申诉控告三.行政行为1.概述(概念-特征-分类-效力)2.行政立法(概念-分类-程序)3.行政执法(概念-有效条件-行政决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合同)4..行政司法1.概述(概念-特征-种类)2.行政复议(概念-特征-原则-范围—申请与受理-决定)四.行政法制监督1概述(.概念-特征-意义)2.种类(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社会监督)第四编民事法学一、概述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二、民事法律关系--概念--构成要素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公民――(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宣告死亡)法人―概念-特征―成立的条件――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概念-种类)民事法律关系内容第四编民事法学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概念――有效要件)――无效民事行为(概念--条件)--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条件)三、代理概念――种类――代理权行使的两种特殊情况(滥用代理权、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第四编民事法学四、民事权利物权:财产所有权(内容、取得、民法保护)――财产共有(按分共有、共同共有)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债权:债的概念――特征--种类--债的发生根据--债的变更消灭第四编民事法学人身权--人格权(概念-种类)--身份权五、民事责任(概念――特征)――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六、诉讼时效概念―――种类――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延长第六编婚姻法和继承法一、婚姻法概述:婚姻法(概念、基本原则)结婚:(条件、程序)――无效婚姻(概念、形式、法律后果)――可撤销婚姻(法律后果)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人身--财产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继子女)其他((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兄弟姐妹的关系)离婚:概念――程序――特别规定――调解无效准予离婚的情形――法律后果(人身和财产)第六编婚姻法和继承法二、继承法概述:继承法(概念、基本原则)法定继承:概念、范围、顺序――代位继承、转继承(区别)遗嘱:概念、形式--有效要件遗嘱继承(概念)――遗赠――遗赠抚养协议--三者区别债务清偿第八编刑法一、概述刑法(概念、基本原则)――适用范围--空间效力(地域效力、对人的效力)--时间效力(刑法的溯及力)第八编刑法二、犯罪构成论犯罪(概念、特征)――犯罪构成(概念、构成要素)犯罪主体――自然人(刑事责任年龄三阶段,精神病人、醉酒人、盲人)――单位(双罚制)犯罪主观方面――犯罪故意(直接、简接)――犯罪过失(疏忽大意、过于自信)第八编刑法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体故意犯罪形态--犯罪预备-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两种区别)共同犯罪(概念、条件、形式)――共同犯罪人(分类、处罚原则)第八编刑法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正当防卫(概念、条件)――紧急避险(概念、条件)――两者区别四、刑罚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适用特点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适用特点刑法的执行:缓刑(概念-本质、条件)――减刑(概念-条件)――假释(概念-条件)第八编刑法五、量刑影响情节:自首――立功――累犯数罪并罚:概念――原则――方法(漏罪先并后减、新罪先减后并)六、追溯时效:概念--种类第九编诉讼法一、概述诉讼:概念、种类――诉讼法(概念、种类)三大诉讼的共同原则: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内涵)--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内涵)……六个原则三大诉讼的共同制度(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第九编诉讼法二、诉讼证据(概念、种类)三、诉讼管辖民事诉讼管辖(种类)行政诉讼管辖刑事诉讼管辖(种类、内涵)四、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执行程序.行政诉讼程序――起诉-受理-第一审程序(准备,开庭审理,调解,撤诉,诉讼中止和终结)刑事诉讼程序:立案,侦察,提起公诉,第一审程序(法庭审判程序),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案例点拨一、案例分析基本步骤1、结论。2、理论联系实际即导出本案中涉及的法律规定及法律知识,并对照案例进行具体分析。3、重申结论。二.典型案例解析1、王某,16岁,某天到商场以1800元买了项链和戒指,她父母认为王某尚未成年,没征得家长的同意,不能进行大数额的买卖,要求商店退货。而王某认为,她是靠做临时工,自食其力的待业青年,不愿退货。请问:(1)王某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2)其父母要求退货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案例解析2、某南北货商店出售一批干贝,由于核价员粗心大意误将40.8元一斤,王某按4.08元的价格买了6斤,当商店发现错误并找王某,王某已食用了一斤,商店向王某说明情况,要求互相返还价金和干贝,并要王某补足食用的一斤差价,王某不同意,双方诉至法院。问:法院将如何处理本案?案例解析3、1990年8月,浙江某县连降暴雨,某村庄处于一片汪洋之中,村民张某爬上一个小土堆逃命,土堆随时有被冲垮的危险,情况危急,恰在此时李某划船经过此地,张某提出求救请求,李某抽出必须2000元作为酬金,张某为保命只得点头,并当场立上字据。事后张某不肯支付,李某诉至法院。请问,应如何处理,为什么?案例分析4.黄某(男)其妻已故,有一儿黄甲,64年黄某携儿黄甲与陆某(女)携带女儿陆乙结婚。遇政治运动,65年黄某被捕,74年死于狱中,当时黄甲正成年,76年陆某改嫁他人,此时陆乙还未成年,70年,历史问题被解决,86年政府将1.7万元的补助金全部给黄甲,然后陆某提出疑意,请问这1.7万元该如何处理?案例解析5、李四夫妻共有存款5万元,李四有一母,儿子甲刚参加工作,女儿乙读中学,李四突然死亡,在遗物中发现其亲笔书写,签名的一份遗嘱,并注明年月日,其中写明,在其死亡后将5000元留给女儿读书用。李四死后,其妻怀有身孕四个月。问:(1)遗嘱是否有效?(2)5万元应如何继承?案例解析6、乙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乙婚后与妻子共建12间房。1960年生子丙,1970年乙死亡。乙母自己婚后一直和乙的哥哥甲同住,直至1974年病故。1975年乙妻也去世,丙即与甲共同生活。乙家12间收作公房,1981年落实私房改革时返还给甲。现丙妻要求继承,与甲发生争议。乙夫妇及乙母均未留遗嘱。请问:(1)乙死后,遗产有几间房?继承人是谁?(2)乙母去世后,遗产有几间房?继承人是谁?(3)乙妻去世后,遗产有几间房?继承人是谁?案例解析7、甲某丧偶,父母双亡,有四子均已经成家并各有子女。一日,甲某同长子乙某乘车外出,坠入山崖双亡,甲某遗有存款三万元。请问:(1)应如何继承?(2)若有可证明乙某先于甲某死亡,乙的妻子和儿子又应各得多少?案例解析8、某食堂工人甲,因未评上先进,对领导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某日,趁夜潜入食堂放火,当点燃引火物时,好象有人从窗外走过,家担心事情败露,罪责难逃,最终将引火物昆踩灭后,逃跑。请问:(1)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还是犯罪中止,为什么?(2)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主要区别在哪里?案例分析9.甲乙分别持铁棒、砍刀因事互殴,乙妻恐事闹大,力夺下乙某手中砍刀又恐丈夫吃亏,顺手递给乙某一木板,不想木板上有铁钉,铁钉打中甲某的太阳穴,致甲某当地死亡。请问:(1)根据刑法的犯罪构成理论,分析乙某和其妻的行为–乙某和其妻构成共犯吗??案例解析10、被告人岳某,男,36岁,系生产队长。因提出改变水路的不合理要求,与社员马某(男,50岁)发生争吵。岳继续坚持改变水路的不合理要求,又与马的儿子马甲发生争吵,马甲便朝岳的头部劈了两锹,后逃走。岳看到站在一旁的马某,便持铁锹向马某的头部猛击一下,当即将其打倒在地,接着又朝马某的头部连击两下,马被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被告人岳某在受到马甲的不法侵害后,打了马某并致马某死亡。请问:(1)岳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2)用犯罪构成论的理论具体分析。案例解析11、岳某夫妇有一个儿子,今年12岁,一天晚上,岳某夫妇带着儿子到事先观察好的一无人在家的住户陈某家中偷盗,岳某本人进入房间行窃,儿子进行运送,其妻在门口望风,结果窃取大量的财物。试问:此一家三口是否构成盗窃罪的共犯?案例分析12、甲乙丙丁四个被告都已是成年的男子,一天他们在一起喝酒,甲提出到江边的货船上盗窃货物,乙丙丁表示同意,甲遂分派乙去准备匕首和自行车,甲去窥视作案地形。入夜后甲乙丁三被告从货船上窃得6000余元的衣料,第二天,甲要乙去找丙想办法销脏,乙找到丙后,丙一再表示不干,乙说:上船容易下船难,不去小心你的狗命,丙出于无奈,遂把赃物卖掉,所得赃款,四被告平分。问:在案中,甲乙丙丁所处的地位如何?
本文标题:法理学教案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45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