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闻理论教案•教学目标及要求:•新闻理论是一门专门研究新闻传播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广告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新闻理论素养,提高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指导新闻业务与实践。•教学重点:•新闻的性质、新闻传播的过程、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教学参考书:•1、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2、当代新闻学原理刘建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3、新闻学概论新编蔡铭泽•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10•第一章导论•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对中西方的新闻理论思想有初步的了解,•掌握西方的几个新闻代表理论及我国新闻理论的发展历程。•教学重点:•西方新闻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新闻理论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历程•教学难点:•对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的正确认识•一、基本框架:•1、理论新闻学:从宏观方面研究新闻呢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原则新2、历史新闻学:研究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国内外新闻事业史、著名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从业史等。•3、应用新闻学:新闻业务活动的方针原则和方法技能等。闻包括采、写、编、播、摄、经营管理等•4、边缘新闻学:借助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学•二、新闻学是一门年轻而独立的社会科学:•1、年轻:①时间短:唐朝《邸报》•17世纪末:德国•②内容新:•2、独立:①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②有自己独特的规律•3、新闻职业、教育、科学已独立门户•第一节新闻理论研究的对象与方法•一、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1、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作用及产生和•发展的规律•2、新闻事业和实际的关系、与政治的关系、•与群众的关系等•3、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的工作原则•4、新闻道德和新闻工作者的修养•5、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原理和运用机制•二、、新闻理论的研究方法:•1、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2、精通业务,掌握各种新闻规律•3、将新闻传播规律与中国实情相结合•第二节西方新闻理论•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舆论学》、•约斯特《新闻学原理》•20世纪50年代《报刊的四种理论》•一、集权主义理论:•16、17世纪欧洲封建专制主义的新闻思想理论。•基本主张:•1、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批准报刊出版、监督报刊活动、审查报刊内容等•2、报刊是封建统治阶级发号施令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不得批评政府。•哲学基础:柏拉图等的集权思想•二、自由主义理论:•发端于17世纪、成立于18世纪、盛行于19世纪,进入20世纪后面临许多困惑,最终被社会责任理论取代,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集权主义理论的结果。•首先由英国诗人、政治家约翰·密尔顿提出。•基本观点:•1、报刊不受政府干涉,任何人都可以拥有通讯工具,发表意见,传播消息。•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3、提出了“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理论•意义:•成为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的思想旗帜,并一度确实带来了新闻事业的空前繁荣,并由此确立了西方新闻事业的体制——私人所有。•困惑:•1、其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的•2、资本取代行政控制,报刊受到了金钱和资本的奴役。•3、没有限制的自由必然走向反面,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自由竞争被垄断资本所取代,导致自由主义演变成了“一言堂”。•三、社会责任理论:•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学者构建,50年代被西方多个国家接受,取代自由主义理论而成为新闻的主导理论,目前仍在使用。•基本观点:•1、修正了关于“自由”的观点:•即自由必须以责任为前提。•2、修正了报刊性质的一些观点:•①强调报刊要保护公众的自由•②强调报刊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③承认政府对新闻事业的有效干预和控制。•3、强调并完善了新闻的功能。•意义与困惑:•社会责任理论提出的一些思想观点与具体措施,在调节政府、媒介和公众三者的关系,缓解社会矛盾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它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所以目前仍是西方资本主义新闻思想的主导性理论。但由于西方媒介的私人所有制,而政府有是私有制经济的维护者,因此,它不能从根本上达到对社会负责,对公众负责的要求,它仍摆脱不了金钱的左右。•四、批判学派与民主参与理论:•主张:受众和社会团体民主参与,共同享有使用新闻媒介的权利,反对新闻媒介的集中垄断和政府控制,主张将大规模的、单向化的、专业化的新闻媒介转变为小规模的、双向性的、社区化的、受众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媒介。•意义:其批判是深刻的,尖锐的,•但其理论带有乌托邦色彩。•五、大众传播与国家发展关系理论:•1、产生的背景:•一批新兴小国的建立,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必然伴随新闻事业的独立自主。•2、观点:强调有效的信息传播可以加速社会变革的进程,改变信息传播的不发达状态是发展中的重要任务,并为此提出了一整套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大众传播模式,形成第三世界国家利用大众传播促进社会发展的系统理论。•3、评价:这些理论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此理论是按照西方社会为蓝本设计出来的,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条件和民族特点,很难实施。•20世纪60年代:建立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20世纪80年代: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一、早期的代表人物:•1、洪仁玕:收民心公义•2、王韬:言论自由,达上达下•3、梁启超:耳目喉舌、去塞求通、•监督政府、向导国民•“其文夺人心魄,•言破坏,人人以破坏为天经;•倡暗杀,人人以暗杀为地义。”•二、近代新闻理论:•1、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成立•2、近代新闻学研究的三大支柱:•1919年徐宝璜《新闻学》•1923年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1927年戈公振《中国报学史》•3、延安整风运动,中国党报理论的形成:•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三、当代新闻理论研究:•1、建国初期:照搬苏联•王中《新闻学原理大纲》•2、文革时期:新闻是阶级斗争的工具。•3、1978——•⑴1978——1982高扬新闻规律旗帜,拨乱反正,正本清源•A、重新认定新闻事业的多种功能•B、提倡“真实性”,倡导短、快、新•C、肯定读者理论,社会需要理论•D、经济新闻逐渐成为报道的主体•⑵1983——1991引进信息概念•A、媒介结构发生改变•B、传播内容发生变化•C、报道形式发生了重要变化•⑶1992——思想大解放,重新认定了新闻价值:既是上层建筑,又是信息产业•对新闻受众中心地位的认同•调整内部结构,进行机制改革•扩充硬件,扩大容量,作大规模•组建新闻产业集团•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2、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各是什么?•3、我国的新闻理论是怎样逐步发展起来的?有哪些重要观点?•第一章新闻•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掌握的的基本特征,对新闻的起源、本源和概念有个清晰的界定•教学重点:•新闻的起源、新闻的特征•教学难点:•新闻的概念界定第一节新闻的起源和本源•一、新闻起源于人类生存的需要•将新近发生的事实(情况)通知(通报)他人•二、新闻欲促进了新闻的发展:•欲知道欲使人知道欲被人知道•三、关于“好奇说”•新闻起源于人类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四、新闻传播的条件:•1、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内容)•2、生产力的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相应的物质条件(传播形式)•五、新闻的本源:事实•1、事实是第一性的,事实对新闻起决定作用。•2、客观事实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3、新闻性是第二性的,是派生的。•4、新闻所包含的性质(价值)是由事实决定的。新华网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侯丽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北京会见了出席亚洲政党丝绸之路专题会议的外方主要代表。习近平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与会代表表示欢迎。习近平表示,会议以“重塑丝绸之路,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重点围绕共建“一带一路”深入交流对话,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和区域经济合作,也有助于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沿线国家人民的伟大事业。相信这次专题会议将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作出贡献。习近平指出,两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沿线6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正在逐步收获早期成果。“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精神,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奉行以人为本、造福于民的宗旨,将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习近平强调,政党和政治家应具有远见卓识和历史担当,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走在前列。我们既要登高望远,又要脚踏实地。登高望远,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做好顶层设计;脚踏实地,就是要有序推进,争取早期收获。我们既要加强对话沟通,又要促进战略对接。要紧密结合各自国家改革发展实际,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坦诚对话,为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合作举措。我们既要积极主动发声,又要汇集各方力量。政党和政治家应主动引导、协调和组织政治力量、智库媒体、工商企业、民间组织等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各领域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的政治、舆论、商业、民意氛围。习近平指出,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中国将继续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贯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区域合作。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实现共同发展。亚洲各国政党主要代表和有关政党组织负责人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为沿线各国和亚欧大陆共同繁荣发展提供历史机遇,中国共产党主办本次重要会议,为亚洲各国政党共商“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宝贵平台。亚洲政党衷心欢迎并全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相信这一倡议将惠及沿线各国人民,为亚洲和世界的持久和平发展引领方向。国务委员杨洁篪,全国政协副主席、中联部部长王家瑞等参加会见。•第二节新闻的定义•一、新闻含义的历史变迁:•1、古代新闻含义:•社会传闻——新近发生的或听来的奇闻轶事。•NEWS——四面八方情况之汇集。•2、近现代新闻含义:•⑴新闻纸、新闻业•⑵新闻媒介每天发布的消息•⑶新闻报道的各种体裁•故人不见五春风,异地相逢岳影中。•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新闻——实时报道•二、新闻的定义:•1、务实学派:•刺激、趣味、反常•2、理论学派:•⑴宣传说•⑵事实说•⑶报道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⑷信(讯)息说:•新闻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⑸陈述说:•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对公众有知悉意义的事实的陈述。•A、公众的需要•B、须知性•C、事实性•D、新近性•E、陈述性•第三节新闻的特征•一、真实性:•(一)新闻传播必须真实•1、真实性是新闻传播目的的要求•2、真实性是新闻传播学的宝贵理论积累•3、历史事实证明: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二)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1、具体事实真实•⑴真实地陈述情节–要素准确–细节严格实录–背景可靠•⑵真实地概述情况•2、总体真实•⑴个体真实的精确组合•⑵反映个体真实的量比•3、真实地阐释事实•(三)新闻失实的表现及原因:•1、主观原因:•⑴新闻提供者A、好大喜功,急功近利•B、爱吹不爱批•C、喜做表面文章•⑵新闻采制者:A、动机有问题•B、态度有问题•C、思想有问题•D、学识有问题•⑶新闻把关人:玩忽职守•(4)新闻媒介:过多注重经济利益•2、客观原因:•⑴“快”与“真”的矛盾•⑵“新”与“真”的矛盾•⑶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与新闻真实性的矛盾•(四)新闻真实性的治理:•1、加强思想建设,切实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政治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2、加强制度建设,严惩新闻造假。•3、整顿工作态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4、加强学习,丰富自身学识,•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二、新鲜性:•1、角度新•2、有变化•三、及时性:•瞬间时空状态下的事实•四、告知性:•1、公开性•2、有效性•思考与练习:•1、新闻是怎样起源的?•2、你认为
本文标题:新闻理论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55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