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泸溪五中高二月考试题
泸溪五中高二第一次月考试卷命题人:卢赞成审题人:田林红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形、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怂.恿(sǒng)专横.(hèng)逸兴遄.飞(chuǎn)迤逦.(yǐ)B、蕴籍.(jiè)模.样(mú)叨.陪鲤对(tāo)颤.栗(zhàn)C、流憩.(qì)岑.静(cèn)茕.茕孑立(qióng)咬文嚼.字(jiáo)D、锱珠.(zī)轻飏.(yáng)不省.人事(xǐng)轻鸢.剪掠(yuā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李老师指出理科班上个别学生在做题目时,粗心大意,不真思考问题,目无全牛....。B、在2011年高考作文阅卷中,专家组老师指出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C、故乡的槐树,成簇成片,遍布四野,似乎散漫凌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千篇一律....,却又各具情致。D、要保护受欺负的李嫂,见义勇为的扬长雄当然首当其冲....。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今年,我校参加高考的人数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B、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C、这个决议系统地总结了外贸工作的经验,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对外贸工作的许多重大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D、今夏南京供电形势严峻,电力部门预计高温时期将会出现130万千瓦的供电缺口。4、联欢会上,小李的好朋友小张唱了一首《星星点灯》,一曲唱毕,掌声雷动。小李走上前去,热烈祝贺。下面的四种表述中,最佳的一项是()A、嗬,唱得不赖,真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B.、棒!棒!你今天真是超水平发挥,完全出乎我意料。C、非常真切、感人,不熟悉的人准以为你是一个专业演员。D、小子,想不到你还真有两下子,我都快要成为你的歌迷了。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10题(25分)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擢曹掾,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命曰“于公祠”。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其姑告邻人曰:“孝妇养我甚谨,我哀其无子,守寡日久,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母自经死。母女告吏曰:“孝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太守竟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杀之,咎当在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以下自至焉,天立大雨,岁丰熟。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于公筑治庐舍,谓匠人曰:“为我高门,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盖驷马车。”及子,封为西平侯。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狱:案件B.郡中离文法者文法:法令条文C.我老,久累丁壮奈何丁壮:年轻男子D.其后,母自经死自经:上吊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旦曰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B.其姑告邻人曰天之苍苍,其正色邪?C.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D.郡中离文法者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7、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于公”执法公正的一组是()①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②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③郡中离文法者,皆不敢隐情④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⑥及子,封为西平侯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⑤D.③④⑥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B、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C、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D、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丞相西平侯于定国的父亲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B.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别恭谨。《窦娥冤》中窦娥有一句唱词:“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其中“孝妇”说的就是她。C.文中的“于公”在孝妇“屈打成招”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十年并以孝闻名,可以推断她不会杀死婆婆,可是多次争辩也未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D.亢旱三年证明了“于公”推断的正确,郡中百姓更加敬重他。后来他被封为西平侯。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中。(10分)(1)、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3分(2)、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3分(3)、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以下自至焉,天立大雨,岁丰熟。4分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3分(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4分12、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1)木欣欣以向荣,。(2),秋水共长天一色。(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4)臣欲奉诏奔驰,。(5)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6),风飘飘而吹衣。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每题3分)阅读下段短文,完成12-15题锌与人体在人类的食物中,不论是动物性食物还是植物性食物,几乎都含有锌,但品种不同含锌量有很大差异。一般情况下,动物性食物内锌的生物活性大,较易吸收和利用;植物性食物含锌少,且难以吸收和利用。这是因为谷物中含有较多的植酸(6-磷酸肌醇),能与锌结合成难溶性植酸盐,阻碍锌的吸收;而发酵后的食物中植酸(6-磷酸肌醇)已被破坏,因此鼓励提倡食用发酵食品。另外,食物越是精制,烹调过程越是复杂,锌的丢失也越严重。在天然食品中,含锌的食物源较广,各种瘦肉、动物肝脏、蛋类、花生、核桃、杏仁、可可中锌含量较高,一般都在20毫克/公斤左右,尤以牡砺肉与鲱鱼中含锌量最高,超过1000毫克/公斤,可称“含锌食品之冠”,请注意选食。人们已知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会伴有维生素的损失,如谷物在精制过程中B族维生素损失较多;现在人们又注意到,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一些必需微量元素的丢失也十分可观。分析表明:将小麦精制成上等面粉后,仅保留了原小麦21%~31%的锌。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食不厌精”的观点是片面的。有资料表明,在我国儿童中微量元素锌及铁缺乏占有相当比例,这是因锌、铁摄入不足以及生物利用度差所致。此外,由于植物性食物中的植酸在机体内可同锌结合面干扰肠道对锌的吸收,所以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国家易出现锌缺乏症。Prasad等人曾经证明,中东、南美、印度等以谷类为主食的国家中,因锌摄入不足,出现生长迟缓、性机能减退及贫血症等患者,病人血清锌浓度仅为正常人的2/3,而在用锌治疗后取得了奇迹般的疗效。现已知缺锌会使人产生味觉减退与厌食,但过量摄入锌同样会损害味觉系统。在口服锌剂进行治疗的成人中,也有味觉减退和味觉障碍发生者,患者告知其吃食物的感觉“味同嚼蜡”。此时只有立即停止补锌才可恢复,这说明过量摄入锌同样会损害味觉系统。酸性介质可促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如烹调中使用醋可明显提高钙、铁、锌等的利用度。多种微量元素的乳酸盐、氨基酸盐较易被人们吸收,因此发酵乳制品──酸奶制品也是被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良好来源。总之,人体缺锌时,对锌的吸收率会大大提高,因此,补锌后疗效显著。待症状改善后,应及时调整口服锌的服用量,最好停药而借助富锌食物来补充。13.对第1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所有的食物中都含有锌,不过,品种不同的锌的含量也不同,各种瘦肉、动物肝脏、杏仁、可可等食物中锌含量较高。B.鼓励提倡食用发酵食品,是因为发酵后的食物中植酸被破坏,利用锌的吸收。C.牡砺和鲱鱼因其锌的含量最高,超过1000毫克/公斤,而被称为“含锌食品之冠”。D.即使是富锌食物,越是精制,烹调过程越是复杂,锌的丢失也越严重。14.对画线句子的观点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国饮食传统之一“食不厌精”是我国儿童微量元素锌及铁缺乏症产生的主要原因,应从小改变饮食习惯。B.食物在加工过程中,维生素及一些必需微量元素会损失,食物的营养价值降低,“食不厌精”的观点是片面的。C.常年吃精细食物,会使人血清浓度降低,出现贫血症状,有的仅为正常人的2/3。D.作者以小麦的精制过程为例,证明精制过程不但会使锌的含量大大降低,而且使维生素B的含量损失殆尽。15.对有关“补锌”问题的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牛奶中虽然含锌量不少,但不易吸收,而发酵乳制品──酸奶制品却是补锌的良好来源。B.补锌过量后,吃食物时的感觉会是“味同嚼蜡”,应立即停止补锌才可恢复。C.酸性介质可促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故烹调时可多使用醋来提高钙、铁、锌的利用度。D.人的机体具有较强的调节功能,当锌含量不足时,会从食物中大量摄取,一旦满足之后,又会自动停止,以保持平衡。1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动物性食物内锌的生物活性大,易于吸收利用,所以提倡多吃动物性食物,少吃植物性食物,以免出现锌缺乏症。B.对出现生长迟缓、性机能减退及贫血症的患者,可通过用锌治疗来取得奇效。C.现已知缺锌会使人产生味觉减退与厌食,专家通过研究分析,认为过量摄入锌也有可能损害味觉系统。D.人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有度,要合理补充,儿童生长迅速,对锌的需求量大,但最好借助富锌食物来补充。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20分)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回答14--17题父爱,在我的名字里金翔我一直很羡慕那些从小就得到父爱并懂得父爱的人。因为我对父爱的认识是经过长期的恨才转化过来的。我的名字不是父亲取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盲。在我满月的时候,父亲特意请来乡里一个挺出名的算命先生,得知我五行缺金,又因为父亲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于是算命先生便给我掐出这样一个名字:金翔。然而,就因为这个名字,我的童年很孤寂——小伙伴们常玩的“打仗”游戏,是不会让我加入其中的——他们会咬文嚼字般地说:金——翔,今天要投降,多不吉利呀!于是就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晾在一旁。那种感受是父亲所顾及不到的。父亲的脾气不好,也不知是因为没进一天学堂,还是由于成天忙于繁重的农活却仍无法摆脱贫困,而造成他长年阴沉着脸和暴躁的性情。加上那望子成龙的心切,便构成他对我独特的管教方式——娃儿的出息是骂出来打出来的!而我对父亲的恨,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打骂中,不断加剧加深的。尽管我的学习成绩应验了他那句全村闻名的“至理名言”。为此,我时常想,也许就因为这种应验现象,才使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父亲的“至理名言”中度过。所以,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一口气冲上山顶,哭了,不是为自己十年寒窗将获得美好前途,成为全村羡慕的第一个大学生,而是为自己终于可以脱离父亲管制,实现不想见到他的梦想而喜极而泣!所以,对向来节俭的父亲大办酒席,忙着招待前来祝贺的乡亲的那个高兴劲儿不屑一顾;所以,在冲出家门的时候,我是那样急急迫迫而义无反顾,一点也不顾及父亲的黯然神伤……在省城念书的前两年,我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认真给父亲写过一封信,就连每次收到他托人寄来的生活费,我也只是应付地写上“钱已收到,勿挂念”之类短语。直到大三那年,直到父亲托人给我写来一封书信时,我的灵魂和良知才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我才开始懂得该如何去阅读和咀嚼在自己生命中那一再被忽略的、仇恨的沉重的父爱。信是父亲找上初中的小侄子写来的,没什么要紧事,只是问我好不好而已。可信写了满满几页,只因小侄子详细地讲明了父亲来信的原因,说是父亲那晚做了一个梦,仅仅因为老家流传一种说法,说是梦见大牙掉是要死亲人的。而父亲首先想到的是他离家在外求学的儿子
本文标题:泸溪五中高二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66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