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无力回天的国民政府金圆券改革
无力回天的国民政府金圆券改革2014-11-1611:47国家人文历史“不好意思,我们不收法币”1948年,成袋的法币被抬下汽车1935年至1948年期间,国民党为支付巨额的战争费用,开始大量发行法币,市场上没有那么多物资供应,法币必然供大于求。有钱买不到东西,物价飞涨,法币开始疯狂贬值,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法币的印刷是英美技术,美国机器和纸张,很多在香港印刷。抗日战争时期香港沦陷,机器被日军缴获,日本人印了大量假币进入市场,更加剧了通货膨胀。电视剧中的崔中石在南京的茶馆听曲,掏钱点歌时却被跑堂的当场拒绝:“不好意思,我们不收法币。”在1935年法币发售之初,它与银元的兑换比例是1法币兑换1块银元。1937年,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1945年9月其购买力只剩下了十万分之七。如果一斤大米有五百粒的话,1948年8月时100法币只能买到1粒大米了。剧中的曾可达代蒋经国赠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一套紫砂茶具,方步亭一眼就看出是范大生的手艺,并估算说这把壶按眼下的市价,价值五百英镑,“折合成现在的法币,一辆十轮卡车也装不下。”1948年的北平教育界在物质待遇上也大不如前。学校的教育经费捉襟见肘,一减再减,仅占政府总预算的3%,其中50%还是“三青团”的活动费。北京大学“负债近百亿”,“最迫切待还数目为八十亿”。大学教授的生活也乐观不起来。以清华大学为例,当时薪水最高的教授,1946年12月底可以领取薪金83万元,够买23袋面粉有余,生活比战时要好。但因物价陡涨,1947年5月,一个教授的月薪不够买10袋面粉。1947年底10万元法币大钞出笼后,物价更像脱缰之马,教授薪金虽涨到1000余万元,却不够买5袋面粉。北平中小学教职员要依靠美国援助的旧衣服才能遮体避寒。1948年,出纳坐在钞票堆里点钱据《大公报》1948年8月16日的统计,以战前的生活指数为比较,8月上半月的食物价格上涨了390万倍,住房价格上涨77万倍,服装价格上涨652万倍⋯⋯当天报纸用花边新闻的方式圈出一条短讯:“大饼油条,每件10万元。”同人们真已山穷水尽1948年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发行面额为500万元的金圆券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召开中央政治会议,金圆券改革方案正式出台:从即日起,以金圆券为本位币,发行总限额为20亿元,法币300元折合金圆券1元,东北流通券30元折合金圆券1元⋯⋯限期收兑人民所有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全国物价一律冻结在8月19日水平,是为“八一九限价”。政府还声称,有特殊仪器检测民宅藏在墙里或者地下的金银,私藏不兑换者,将处以重罪,一时间众多市民挤在中央银行门口抢着兑换金圆券,币制改革似乎初见成效。但以强制手段冻结物价,造成的结果是有价无市。不久,大商家开始囤积居奇,全国商品流通瘫痪,货物转而进入黑市,社会秩序一度混乱。学者费正清后来分析说,当时最反共的城市上层中产阶级,手中剩下的少许余财被束缚在金圆券上,平民百姓对国民党事业的最后一点支持,也同金圆券一样化为乌有。1948年10月1日,国民政府被迫宣布放弃限价政策,准许人民持有金银外币,并提高与金圆券的兑换率。限价政策一取消,物价再度猛涨,金圆券急剧贬值。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崔中石夫人领着两个孩子狼狈地挤在抢购粮食的人群中,并提醒方孟敖,现在用黄金白银都是犯法的;曾可达私卖两卡车军粮,也无法缓解金圆券发售后市面上无粮可买的尴尬。1948年8月20日,北大秘书处通知全体教工,即日起公教人员薪水一律发放金圆券。随着物价飞涨,10月25日北大教授发表《停教宣言》:币制改革以来,物价上涨十倍,我们每月收入不过维持几天⋯⋯难于安心工作。11月北大教员助教联合会致胡适函:同人们真已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自费和半公费的学生,已经“冷冷清清地在饥饿中”。运走黄金白银,其实是当时中共与傅作义谈成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在大陆可见的大部分史料里,币制改革的“目的就是从人民手中掠夺黄金白银外汇”。编剧刘和平则说:“他们最初的目的肯定是稳定国统区的经济。这样才能换来美国更多援助。你说它(币制改革)一开始的目的就是敛财、是掠夺,这不符合史实⋯⋯当然了,中央银行那些搞金融的知道,银行没有准备金,垄断财团又不愿拿物资来坚挺市场,讲改革是不可能的。但经济成了那个样子,他们也只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也是饮鸩止渴。”1948年11月6日,《观察》主编储安平撰文说,严格地说来,要以改革币制来解放中国当前的经济危机,本来是个幻想。发行法币的是这个政府,发行金圆券的也是这个政府,这同一个政府,法币的信用既然不能维持,难道金圆券的信用就能维持了吗?“七十天的梦是过去了,在这七十天中,卖大饼的因为买不到面粉而自杀了,小公务员因为买不到米而自尽了⋯⋯还有不知多少悲惨的故事报纸上没有传出来。”百万面额金圆券被踩在脚下1948年10月,北平(今北京),蒋介石(中)刚结束了与傅作义(右一)就“保卫”北平计划所进行的会谈。左侧一位副官为蒋介石披上大衣一向言行谨慎、很少评论时政的陈寅恪在1949年夏写了一首长诗——《哀金圆》,讽刺提出币制改革方案的财政部长王云五“睦亲坊中大腹贾,字画四角能安排”(王曾发明“四角号码字典”大发其财)和主导币制改革的蒋经国“指挥缇骑贵公子,闯户掘地搜私埋”。他写道:“金圆数月便废罢,可恨可叹还可咍。党家专政二十载,大厦一旦梁栋摧。乱源虽多主因一,民怨所至非兵灾。”1949年2月2日,北平军管会发布一号命令:宣布废止伪金圆券,以人民币为本位币,并规定作价、记账一律用人民币为单位,同时提出允许兑换金圆券为人民币。彭真在一次讲话中说:“国民党发的金圆券应由国民党负责,我们不能负责;我们兑换金圆券是向人民群众负责。”兑换办法规定持有金圆券者须在20天内(2月2日至2月22日)按比价(10元金圆券换1元人民币)向人民银行兑换人民币。并且规定,对工人、职员、教员、独立劳动者、工厂职员、城市贫民、公务人员、警察等,按3元金圆券换1元人民币的优待比价,每人兑换金圆券500元(后改为510元)。1949年5月,国统区一石大米的价格已经要4亿多金圆券,各式小买卖都需搬运大包钞票。随着南京、上海相继被解放军攻占,新政府宣布自6月起停止金圆券流通,以金圆券10万元兑换人民币1元的比率,收回后销毁。(资料来源:《十位历史见证人的亲历实录》《大公报记者记录1948年解放军围困下的北京》《中共党史资料》《接管北平财经工作的回忆》等)(本文节选自《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11月下,作者:周冉)
本文标题:无力回天的国民政府金圆券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8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