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常会有人勉励青年对事对物要无所畏惧,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也有人教诲青年,人生在世,也应当有所畏惧。勇者有畏通常人们在讲述某位英雄、烈士的英勇事迹时,常常会感叹道:“勇者无畏”之类的话,听众们也往往会跟着附和到“是啊,没错,就是这样啊”然而每当这时我都会想,难道那些勇士先烈们真的是无所畏惧吗?不,答案是不会的,他们也是有所畏惧的,不错,当他们在独夫民贼、反动强权的屠刀前面是无所畏惧的。但是这无所畏惧的后面正是有所畏惧,他们生怕自己的行为影响真理的光辉、革命的前途。先烈夏明翰临刑前曾写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他英勇就义的无畏就来自对“主义”的敬畏。人还需要有有所畏惧的精神,因为畏惧之心透着人性的光辉。我们必须对大自然心存敬畏。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载体,生命对大自然里的一切生物都只有一次,连不会说话的小草也知道怎么顽强地活下去。但现代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太过贪婪,太过疯狂,地球上每天都有许多生物因人类的贪婪和疯狂而向人类永远地告别。为了人类的共同家园,我们必须心存恻隐,手下留情,敬畏自然,善待自然。我们必须让天更蓝一些,水更清一些,让风该吹的时候吹,雨该下的时候下,让自然回归自然;让春光百般红绿争芬芳而宜人,让秋色万类霜天竞自由而爽目,让百鸟在蓝天翱翔,让群兽在大地共舞,让万物共存共荣,和谐相处。当然,当代中学生的血液中也是应该勃发着一脉勇士的真气,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他们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同邪恶势力、突发灾难等正面交锋的能力,他们当然可以理性地采取“拨打110”“向老师、家长和有关部门报告”这并不失勇敢之举,但如果偏要他们去勇斗歹徒、抗洪抢险,我们是不是片面强调了勇敢主义,而忽视了对生命的关爱额这样的无畏不就是一种鲁莽,对生命的不重视“畏”就是畏惧,就是退缩,就是裹足不前;不“畏”就是勇,就是迎着艰难上,就是当仁不让。一味地“畏”就是一种怯懦,畏首畏尾,终将会错失良机;毫不“畏”惧也是一种鲁莽,头脑简单,也终将会带来遗憾。“畏”,其实有时也是一种策略,一种机智,一种胸怀;不“畏”有时也是一种气概,一种胆识,一种尊严勇者无畏我们对失去要无所畏惧。生命中的所有东西最终都会无声无息地化为乌有,这是毫不奇怪的。即使在我们的黄金时代,印象最深、感受最强烈的东西最终也不会留下多少痕迹,事物后浪推前浪地接踵而来,一个取代一个。在人生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的层次上复得。我们不要在那些无可挽回的往事里挥霍眼泪,而要把眼泪化做汗水,把精力集中在那些将来有可能成功的事情上,用激情去拥抱生命中的每一分钟,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精彩,用所有的力量去开创新的生活。我们对挫折和失败要无所畏惧。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欣然地接受上苍的馈赠,却不能坦然地接受另一半——让我们感到怨恨、气馁的事,而这些同样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陷入低谷的时候,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此时我们如果能以一种无畏的勇气去面对,就能走过坎坷。无论是人生的荣耀,还是人生的灾难,都是一时的风起云涌,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平淡。面对挫折和失败,不必去喟叹生活的艰辛,不必去缱绻情感的紊乱。这样在生活的风浪中,可以静若处子,可以动若巨浪,可以宠辱不惊。我们对衰老和死亡要无所畏惧。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越来越多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无论他们曾经多么强大,或者多么弱小,此刻他们都一样平等。衰老,当然是指一种青春不再的落寞,一种朝气尽消的沉沦,是生机渐退、死亡逼临的境地。身体有衰老,可我们的心却是灵明空广、超越一切的。率性而为,对钟爱的事情全神贯注,又有什么能够让我们老呢。个体生命终究因死亡而终结,这是谁也逃避不了的。因为有死亡,生命才存在,如果没有死亡,就不会有任何生命。死亡不是结束,死亡也不是敌人,用无所畏惧的精神面对死亡,就能超越死亡而战胜死亡。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往往交织包容在一起,对于有所畏惧的事,必须以无所畏惧的精神去坚守、去捍卫。之所以无所畏惧,因为有所畏惧;之所以有所畏惧,因为无所畏惧。
本文标题:无所畏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85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