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版本:A/0无损检验作业指导书05--10--1中国二十冶钢结构制造厂作业指导书0.总则本作业指导书是制造或检验压力容器、金属构件、机加工件等内在质量检测的技术规定,无损检测人员必须遵照执行。检测方法的选择应依据无损检测委托书。如果用一种检测方法有怀疑时,可用其它方法复验。无损检测人员至少应受过无损检测基础知识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可持证操作。1.超声波探伤(UT)1.1适用范围1.1.1钢板适用于厚度12-120mm的压力容器及钢结构件用钢板。1.1.2焊缝适用于焊件对接处厚度8-120mm的钢制压力容器及钢结构件的焊缝探伤。不适用于铸钢、奥氏体不锈钢、耐酸钢及允许根部未焊透的单面焊钢制压力容器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1.1.3钢管适用于S/Dn60%(S为管壁厚、D为管内径)、外径22mm、厚度2mm的高压无缝钢管。1.1.4钢锻件及其它机加工件。1.2仪器、试块1.2.1探伤人员应根据委托书及工件特点合理选用仪器和试块。1.2.2用于探伤的超声波探伤仪必须符合ZBY230-84规定的指标。仪器必须满足:a.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2%;b.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8%;c.动态范围不小于26dB;d.盲区要小;e.分辩力应能将CSK-IA试块上50与44两孔分开;f.有效灵敏度余量不小于10dB。1.3对被探工件要求1.3.1被探工件温度不高于60C。环境应避开强磁场和高频磁场。1.3.2所探部位两侧不得有飞溅、焊疤、氧化皮及其它污物等。应打磨光滑,露出金属光版本:A/0无损检验作业指导书05--10--2中国二十冶钢结构制造厂作业指导书泽,保证探头接触耦合面不小于90%。1.3.3接触面打磨宽度不小于探头移动区域。1.3.4探伤前工件要写好编号及其它应有的标记。1.3.5焊缝外观及探伤面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探伤。1.4操作1.4.1耦合剂采用浆糊、水或机油等。1.4.2所用斜探头K值参见表1。表1板厚T(mm)K值8-253.0-2.025-462.5-1.546-1202.0-1.01.4.3探测频率一般采用2.5MHz,板厚较厚时可采用1.25MHz。1.4.4扫描线的调节在与被检焊缝相同或相近声程的反射体上进行。1.4.5距离-波幅曲线是在对接焊缝探伤时,以所用探头和仪器在CSK-ⅡA或CSK-ⅢA试块上实测的数据绘制而成的曲线。该曲线由定量线、判废线和测长线组成。定量线与判废线之间称Ⅱ区,判废线以上称Ⅲ区。不同板厚范围的距离-波幅曲线的灵敏度见表2。表2试块型号板厚(mm)测长线定量线判度线CSK-ⅡA8-16240-18dB240-12dB240-4dB46-120240-14dB240-8dB240+2dBCSK-ⅢA8-1516-12dB16-6dB16+2dB15-4616-9dB16-3dB16+5dB46-12016-6dB1616+10dB1.4.6距离波幅曲线的校验在CSK-ⅢA试块上进行,校验不少于两点。1.4.7探伤时应对表面声能损失与材质衰减进行修正,修正量必须计入距离-波幅曲线。1.4.8焊缝探伤面和探头移动区a.板厚8-46mm的焊缝探伤面为工件内壁或外壁焊缝的两侧,探头移动区为P≮2TK+50mm。其中P-探头移动区,T-被探件厚度。b.厚度大于46-120mm焊缝探伤面为工件内、外壁焊缝的两侧,探头移动区为P≮版本:A/0无损检验作业指导书05--10--3中国二十冶钢结构制造厂作业指导书TK+50mm。c.对于厚板焊缝如因条件限制,只能从一面或一侧探伤时,还应增大K值探头探伤。d.如需检测横向缺陷,应将焊缝磨平后探测。1.4.9斜探头移动方式a.探伤时探头沿焊缝作锯齿形移动,每次前进距离不得超过晶片直径。在保持探头与焊缝中心线垂直的同时作大致10-15的摆动。b.为发现焊缝与热影响区的横向缺陷,对于磨平的焊缝可将斜探头直接放在焊缝上作平行移动,对于有加强层的焊缝,可在焊缝两侧边缘,使探头与焊缝成一定夹角(10-45)作平行或斜平行移动,但灵敏度要适当提高。c.为确定缺陷位置、方向或区分缺陷波与假讯号,可采用前后、左右、转角、环绕运动等四种探头移动方式。1.4.10探伤灵敏度不低于测长线。1.4.11缺陷的测定焊缝探伤位于定量线和定量线以上的缺陷进行幅度和缺陷指示长度的测定。a.缺陷的幅度测定:将探头置于出现最大缺陷反射波位置,读出该波幅所在的区。b.缺陷指示长度的测定:1)当缺陷反射波只有一个高点时,用半波高度法(6dB法)测其指示长度。2)当缺陷反射波有多个高点时,端部反射波高在定量线上及Ⅱ区时,用端点半波高度法测其指示长度。而当缺陷端部反射波高位于Ⅰ区,操作者认为有必要记录时,可将探头向左右两个方向移动,且均移至波幅降到测长线指示度的一点,以此两点间的距离表示指示长度。1.4.12现场探伤时允许携带试块,对扫描线及灵敏度进行校验。1.5验收标准a.对接焊缝按JB1152-81、GB11345-89规定执行。b.钢板按ZBJ74003-88规定执行。c.钢管按GB5777-86规定执行。d.锻件按JB3963-85规定执行。1.6原始记录和报告1.6.1原始记录应包括工件名称、编号、材质、坡口形式所使用的仪器探头(频率、尺寸、K值)、试块型式、耦合剂、探伤部位、返修部位、返修长度、深度及返修次数、焊工号、版本:A/0无损检验作业指导书05--10--4中国二十冶钢结构制造厂作业指导书探伤者等。1.6.2反射波高位于Ⅱ区,指示长度大于10mm的缺陷应予记录。反射波高位于Ⅰ区指示长度较长者,也可记录备案。1.6.3探伤报告应写明:工件名称、生产令号、工件厚度、探伤方法、所使用仪器、探头、试块、验收标准、探伤比例、部位示意图、缺陷情况、返修情况、探伤结论、操作者、探伤日期等。2.焊缝x射线探伤(RT)2.1适用范围透照力相当于碳钢厚度60mm以内的各种材料,检查其焊缝的内部质量。2.2探伤工艺选择应按材料厚度、胶片、增感屏等诸因素综合考虑。均应以满足透照底片的三大质量要求-象质指数、黑度、几何不清晰度。2.3操作者应根据板厚选用x光机。在透照前,应了解被探件的名称、规格、探伤部位、焊缝型式等。当被探件表面温度大于40C或容器内部有介质时,均不能进行透照。焊缝的表面质量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像,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做适当的修理。2.4裁片2.4.1根据现有胶片规格和暗袋尺寸,视被探情况,一般将胶片剪为36080mm、30080mm、24080mm等尺寸。2.4.2将手洗净、擦好裁片刀和工作台,根据所需胶片尺寸,对好刀口。2.4.3关闭照明灯和门窗,洗片灯要安全,暗室内不得有自然光线。2.4.4打开胶片盒,逐张带纸裁剪,手不得接触胶片面。2.5装片2.5.1装片前首先检验暗袋内外是否清洁,不得露光,检查增感屏是否完好。增感面必须无裂纹、无折纹、无污物、无划伤,不合格的增感屏或暗袋应及时通知组长收回。2.5.2装片时增感屏全部拉出暗袋,去掉胶片隔离纸,用手指捏着胶片两侧,勿触摸胶片面,轻轻将胶片放在两屏之间,推进暗袋。注意增感面不得装反。2.6拍片2.6.1根据透照件的特点,采用适当的透照方法。在透方法中必须确定的事项是:射源位置、透照方向、象质计和标记的位置、散射线版本:A/0无损检验作业指导书05--10--5中国二十冶钢结构制造厂作业指导书的屏蔽和监测;必须确定的几何参数是:焦距F(包括射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L1和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L2)、一次透照长度L3、环焊缝100%透照时的最少曝光次数N;同时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是:几何不清晰度Ug、透照厚度比K、横裂检出角、纵裂检出1、有效评定长度Leff以及100%透照时相邻两片的搭接长度L。2.6.2正确贴片。一般暗盒背后衬铅板、贴正。撑力不要过猛,防止损坏增感屏或使胶片感光。2.6.3正确贴标记。要整齐、不错不漏。底片上各种标记不许压焊缝,标记距焊缝边缘至少5mm。底片应有如下标记:日期、生产令号(订货号)、照像编号、焊工号、透照件的规格厚度。返修透照部件还应有返修标记R1、R2(其数码1、2指返修次数)。现将管板分别示例如下:板对接焊缝照像示例:2.6.4金属丝象质计在x射线底片上必须显示的线号、线经按透照厚度和所需达到的象质等级确定。象质计必须放在工件射线源一侧有效照像范围的一端,金属丝垂直于焊缝,细金属丝向外。只有当无法放置时,可以放置在胶片工件之间,但必须通过对比试验,使实际象质指数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且应附加“F”标记,以示区别。象质计观察方法:应在黑纸遮板上开一个宽度略小于焊缝的窗口。观察时,把遮板从象质计较细一侧逐渐移向较粗一侧,以最初能清晰地发现的钢丝为准。2.6.5胶片不准贴斜,机头窗口必须对正。底片上各种标记掉落或者白头均为质量问题。2.6.6曝光量的选择应依据x光机的型号、能量大小、胶片类型、增感方式等。管电压应尽可能低。底片的黑度应在1.2-3.5范围内,胶片灰雾度应不高于0.3。版本:A/0无损检验作业指导书05--10--6中国二十冶钢结构制造厂作业指导书2.7暗室处理2.7.1清理好洗片台,准备好显、定影液(注意溶液温度、浓度、陈旧程度),将手洗净,关好门窗,闭掉照明。2.7.2将照好的胶片同增感屏一起从暗袋里全部拉出,轻轻取出胶片。2.7.3显、定影温度18-20C,显影时要使交片迅速浸入溶液,并及时翻动。操作在安全灯(红灯)下进行。2.7.4当胶片显影黑度使焊缝与母材不易分清时,用清水冲掉底片上残余显影液,放入定影液中进行定影。在定影时也要经常翻动,使之充分定影,焊缝达到透亮为准。2.7.5冲洗用水要清洁,不得有水锈、杂质存在。水冲洗要充分,水冲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2.7.6夹好片面角进行干燥。要做到正确的显影、足够的定影、充分的漂洗和整洁的晾干。2.7.7显定影液采用胶片厂推荐配方。显影液应保存在避光暗处,力求与空气及光线隔离。2.8焊缝的质量评定、原始记录和报告。2.8.1评片由有经验的持证探伤人员担任,应严格按照GB3323-87标准要求进行评定。不合格者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返修。2.8.2原始记录应认真填写,字迹应清晰,不得随意涂改,草图应简单明了。要求绘制部位图,图上应有符号说明及方位指示、缺陷及返修情况。报告栏中应有订工号、材质厚度、探伤比例、探伤标准、评片者、审核者及日期等。2.8.3探伤报告应一式三份(另有要求时除外),分送表面检查员一份;无损检测专责工程人员一份(供交工用);另一份随同底片存档备查。2.8.4存档底片报告设专人保管。2.9防护x射线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应尽量避免射线的直接照射和散射线的影响。2.9.1定期向二十冶医院劳防科提出申请,测定工作环境的射线照射量。2.9.2射线操作人员应佩戴计量牌,以测定个人受到的累计剂量。2.9.3操作时操作人员必须置于屏蔽中。2.9.4在现场进行检测时,应设置安全线。安全线上应有明显警告标志,夜间应设红灯。3.渗透探伤(PT)3.1渗透探伤检验方法适用于检查非多孔性材料,钢制压力容器焊缝及其零部件表面开口缺陷。如表面裂纹、缝隙、折迭、分层和气孔等。版本:A/0无损检验作业指导书05--10--7中国二十冶钢结构制造厂作业指导书3.2渗透操作方法采用着色渗透检测法,即用肉眼观察。当受检表面有缺陷即可在白色的显像剂上显示出红色图像。3.3渗透剂、清洗剂、显影剂采用溶剂去除型。3.4灵敏度试片在任何工件上进行渗透探伤时,必须同时在试板上采用相同的渗透探伤条件进行测试,以保证探伤结果的可靠性。3.5操作技术3.5.1渗透探伤用溶液系易燃、微毒液体,操作时严格火种和有必要的通风措施。如在容器内操作,尚需采取防毒措施,以防操作人员中毒。3.5.2渗透剂须存放在阴暗通风处,且存放温度不得40C,以免变质失效。3.5.3渗透探伤前应对受检表面及附近30mm范围内进行清理。不得有污垢、锈蚀、焊渣、氧化
本文标题:无损检验作业指导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86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