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译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子非鱼”感悟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名言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2、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偷钩子的小贼,要被处死。而偷取整个国家的大盗反倒成为诸侯。)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水干了,好多鱼被困在陆地上,相互用嘴吐气,用吐沫相互沾湿,这就莫如在江湖中生活自由自在,相互忘掉。)无端崖之辞庄子•小测试:•1、庄子属于先秦哪个学派?•2、《庄子》一书的别名叫什么?•3、庄子最重要的篇章是什么?•4、庄子本人的文章即《庄子》内篇,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道家《南华经》《逍遥游》奇妙深幽关于庄子及《庄子》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7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15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11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孔子负责八小时以内,庄子负责八小时以外——于丹在八小时之内要以一种儒家的职业化标准要求自己,为这个社会去尽一份道义和良知,在八小时之外,人的那种自由、闲散,善待生命中的每分每秒,这则是庄子给我们的逍遥游一、无端崖之辞解题:语出《庄子·杂篇·天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庄子认为天下之人沉滞混乱,不能跟他们讲严正的话,所以在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时,他使用“迂远的说教、荒唐的言论、无头绪无边际的言辞”,这使得他的文章奇特之极。郢(yǐng)垩(è)斫(zhuó)儵(shū)缁(zī)犗(jiè)会(kuài)稽期(jī)年錎(xiàn)鬐(qí)侔(móu)腊(xī)辁(quán)鲵(ní)鲋(fù)顾:回头/垩:白色土/漫:弄脏/匠石:名叫“石”的工匠/斫:砍掉/斤:斧头听:任意、随意/失容:脸色变/为:替(做)质:对手、对象/无以:没有用来……的。第一则运斤成风: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庄子讲这个故事的意图是什么?是说匠石的高妙?是说郢人的高妙?其根本是说二人搭档配合的高妙。换一个工匠,郢人不会如此安然地承受这一砍;换一个对象,匠石也不可能砍得如此准确无误。目的:“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以言之矣”(自从惠子死了以后,自己已经没有谈话的对象了,自己已没有谁可以说了。)以“郢人斫垩”形象地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选段妙趣横生。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提示】庄子和惠子面红耳赤地争论,交情却极为笃厚。此则寓言表现庄子追念亡友,一往情深,并未因观点不同而影响他真实性情的表露。牡丹虽好,要靠绿叶扶持。我们分析任何一件事情,除了研究其本身外,还要看到与之有联系的其他方面;评价一个人获得的成就,不能忽略与之有关的其他人的努力。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要好好珍惜,没有“他”,自己的才能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相关链接钟期死,伯牙不复弹;郢人死,匠石不复斫;惠施死,庄子无与言。呜呼,人生在世,虽挟绝技,又恶可以独施乎哉!(清•宣颖《南华经解》)伯牙和钟子期知音何处寻?请说出结成“知己好友”的相关人物。1、管鲍之交2、李白与杜甫3、马克思与恩格斯4、廉颇和蔺相如(刎颈之交)……引:拉开弓/措:安放/象人:木偶人/射:专心射箭/尝:尝试/履:踩/进:使……走上前/逡巡:退却/上、下:向上、向下/挥斥:奔放/怵:惊恐万状/恂:通“瞬”,眨眼/殆:危险。第二则伯昏无人的技艺更高超表现在哪里?他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列御寇的射箭术很高明,他已经忘记了弓箭和射术,已成一种下意识行为。但这还不够,因为这仍是有心射箭的技巧,心中还装着个“我”,受着自己的束缚,因此射箭术达不到超一流。人做到了忘我,没有了负担,心态就能够变得轻松自如,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做事,就容易取得成功。生活中这类例子很多。时:时常相与:一起遇于混沌之地:于混沌之地遇谋报:商量报答以:用……来。第三则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提示】事物皆有其特殊性,强求一律,反而坏事。一个人的本真是最重要的,不要试图去改变本真。浑沌无为则生,有为则死;天下事也一样,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即使是好心做事,也会造成惨重的后果,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好心办坏事,何其多!1、大跃进2、文化大革命3、填湖造地4、盲目地建设“开发区”……拓展延伸从第3则来看,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如何以自己的行为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国家?【提示】任何决策都必须从客观规律出发,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不能想当然地处理问题,也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而做出决定,否则,即便出发点是对的,愿望是良好的,也同样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惨重损失。已而:不久/侔:等同/惮:威震/若:此/离:剖开/腊:做成干厌:饱/辁才讽说:才能低下,道听途说揭:高举/趣:通“趋”,奔向/小说:偏颇琐屑言论/经于世:管理世事。第四则•巨大的鱼钩和钓绳,五十头阉割的牛做的钓饵——任公子钓鱼,真是不同凡响•钓的鱼巨大威猛——钓鱼者的超群拔类、超绝古今•“离而腊之”,从制河到苍梧一带的人都吃得很饱——表面说鱼大,实际说任公子是多么了不起。•才小识浅的奔走相告——烘托任公子其人其事的了不起•其他人守在小沟渠边钓鱼——对比,小沟渠里怎能钓上大鱼?突出任公子的才能。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粉饰肤浅小语来游说一县之长,这样对于获得很显达的地位来说也差得太远了!所以说不曾听说过任氏钓鱼的传闻,恐怕是不可以参与管理天下,而且其间的差距也很远了。庄周悟道图任公垂钓【寓意】人生在世,应当有大志向、大抱负,才能达到目的,才能真正参与社会生活、参与治理世事。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1、南郭先生(滥竽充数)2、赵括(纸上谈兵)3、蒋干(群英会蒋干中计)4、马谡(失街亭)……为:替/使:出使/说:通“悦”,喜欢/益:增加/悟:让……省悟/从:使……跟从/所治愈下:治的病越脏越恶心/何:怎么会。第五则曹商是个怎么样的人,庄子对其态度怎么样?他为什么要持这种态度?本则思想:用曹商使秦,得车百乘而得意忘形的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择手段谋取利益、追求荣华富贵的小人。而舔痔破痈,正是对这种小人最为辛辣尖刻的讽刺。反映了庄子对当权者及名利之徒的蔑视。贷粟于监河侯:于(到)监河侯贷(借)粟/忿然:愤怒/中道:途中/子何为者:为何,做什么/岂:也许/游:游说/乃:竟。第六则1、监河侯不是同意借三百金给庄子吗?庄子为什么还“忿然作色”?2、庄子说了“鱼求水”的故事又说明了什么?•本则思想: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人情的虚伪。也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但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就等于“西江引水”,因为那是时间、地点和条件所绝对办不到的事。空头支票害死人。相梁:在大梁做相/发于南海、飞于北海:于(从)南海出发/练实:洁白如绢的果实。第七则鹓(刍鸟):比喻志向远大的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禄。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刍鸟),将惠子比作鸱,既表明了自己不追求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而无端猜忌别人。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这则寓言中三种物的比喻义是?思考讨论庄子的寓言和孟子的寓言有何不同?【提示】《孟子》寓言虽然有夸饰,但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其人物、事件、情节基本上不背离现实生活。如五十步笑百步、邻人攘鸡、揠苗助长等。《庄子》寓言则倾向于对现实做超现实的夸张,形成了新奇的文风。如庄周梦蝶、《秋水》中的自大的河伯等。
本文标题:无端崖之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8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