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柳永《雨霖铃》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4-——4《柳永词两首》导学案第1页共7页《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制作人:黑银良审核:高一语文组时间:2014年4月24日学习目标1.了解词、词的发展、分类及宋代著名词人及其对宋词的贡献;2.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雨霖铃》的创作背景3.体会柳永长调铺叙手法及虚实相济、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学习重点体会柳词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手法学习难点1.柳词所运用的点染(也叫铺叙)和虚实相济的表现手法;2.把握柳词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雨霖铃》的创作背景;2.体会柳永词虚实相济、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案一、课前回顾1.东南形胜,,。2.,,参差十万人家。3.,户盈罗绮,竞豪奢。4.重湖叠巘清嘉,,。5.千骑拥高牙,,。6.,归去凤池夸。二、了解柳永《雨霖铃》的创作背景(一)识记作家作品(读课本P35页注解①;读《创新设计》P19页“写作背景”之《雨霖铃》)明确:“雨霖铃”,又作“”,是,柳永离开都城汴梁时,是一首与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词。(三)基础巩固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骤.()雨凝噎.()暮霭.()2.自由朗读《雨霖铃》,参考课文注解,理解词语意思及词作内容。①骤雨:②无绪:③凝噎:④去去:⑤暮霭:⑥沉沉:⑦楚天:⑧经年:3.结合词作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柳永与红颜知己离别时的情景。高一语文必修4-——4《柳永词两首》导学案第2页共7页探究导学案一、整体感知《雨霖铃》(一)整体感知1.本词的基调是什么?2.本词写的是什么内容?3.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4.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5.《雨霖铃》里描写别时、别后的情景,上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二)概述词的大意上片:下片:二、问题探究(一)赏析上片:1.上片都描写了那些景物?明确:。2.用散文语言描述景物。。3.概述景物特点。4.抄写饯别的诗句。。5.抒发了什么情感?6.念去去千里烟波起什么作用?(二)赏析下片:1.下片都词写了哪些景物?明确:。2.想象描述这一场面。。3.概述景物特点:4.抒发了什么情高一语文必修4-——4《柳永词两首》导学案第3页共7页感?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三、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一)情景交融:根据提示填写词中情景交融的句子,并加以赏析。1.开篇词人有见闻,“,,”融情入景,暗寓别意,所见所闻,无不凄凉。2.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深沉的暮霭,其离愁之深,令人不难想象。3.“,”,极言当时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4.“?,”想象酒醒后,晓风拂杨柳,残月挂柳梢,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皆融入画面之中。(二)虚实相济:写出词中描绘眼前实景实情实事......的句子:,,。,,。,。写出词中设想..别后情景的句子:1.,。2.,!?,。,。,?虚实的结合,拓宽了作品的意境,丰富了词作的内容。课堂训练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凄切.(qiè)罗绮.(qí)处.(chù)之泰然骤.(zhòu)雨B.相.(xiāng)看凝噎.(yē)间不容发.(fā)那.(ná)堪C.应.(yīng)届暮霭.(ǎi)良辰.好.(chén)景都.(dū)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促发帐饮寒婵骤雨初歇B.凝噎箫鼓良辰九霄云外C.暮霭流连处那勘蓝舟催发D.宵夜竞无语嘻笑钓叟莲娃3.下列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A.帐饮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兰舟..(船的美称)催发B.更那堪..(“那”通“哪”,怎么,哪里;堪,能忍受)清秋节...(凄清的秋季)C.竟无语凝噎..(因为激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羌管弄.(吹奏)晴D.此去经年..(经过一年)图.(描绘)将好景4.古代诗歌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下列诗句中颠倒了词序的一项是()高一语文必修4-——4《柳永词两首》导学案第4页共7页A.留恋处,兰舟催发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C.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5.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都门帐饮无绪B.乘醉听萧鼓C.异日图将好景D.念去去千里烟波6.对《雨霖铃》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词的起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为全词奠定了基调。B.“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全是写景,实际上含的都是情,景无边而情无限。C.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人物语言。以冷落的秋景来衬托词人与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D.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这是虚写。虚写中所着意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连“良辰好景”也不能为他排遣痛苦。7.下列诗句所用表现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城声色之盛。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8.下面对《望海潮》《雨霖铃》比较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雨霖铃》善用渲染、铺叙,景深情长。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宋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B.《望海潮》重在铺叙手法。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C.《雨霖铃》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概括的技法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全词虽为离别诗,但叙事笼统,写景工致,以凝练概括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D.《望海潮》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二、阅读柳永的《鹤冲天》,完成下题。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柳永:三、语言运用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表达效果最好的一句是()中外古今的诗人,常喜欢将珍珠与眼泪作比。阿拉伯的诗人说,牡蛎在海滩上赏月,天使的一滴眼泪,正巧滴落在它心上,_________________。高一语文必修4-——4《柳永词两首》导学案第5页共7页A.变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B.就像一颗晶莹的珍珠C.就是一颗晶莹的珍珠D.俨然一颗经营的珍珠链接柳永才华横溢,但仕途长期不得志,多次应进士试不第。据传他因考试落第,写了著名的《鹤冲天》词,其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这首牢骚歌传到了宫里,宋仁宗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三年后的考试中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宋仁宗圈点放榜时,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自命为“奉旨填词”的“白衣卿相”。柳永到了晚年改名应试才考上了进士,在进士及第后也只是当了些小官。由于他长期潦倒落拓,又具有卓越的音乐和文学天才,所以长期置身于歌楼妓馆,为歌伎填词作曲。特殊的生活经历,促使他成了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也奠定了他在词坛上的重要地位。可见,逆境有时候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柳永词两首》导学案第二课时答案制作人:黑银良审核:高一语文组时间:2014年4月24日第二课时自主学习案一、课前自查——名句默写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市列珠玑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二、了解柳永《雨霖铃》的创作背景(一)识记作家作品雨淋铃词牌名离别(三)基础巩固1.注音。骤.(zhòu)雨凝噎.(yē)暮霭.(ǎi)2.自由朗读《雨霖铃》,参考课文注解,理解词语意思及词作内容。①骤雨:阵雨。②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③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④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⑤暮霭:傍晚的云气。⑥沉沉:深厚的样子。⑦楚天:南放的天空。⑧经年:一年又一年。3.结合词作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柳永与红颜知己离别时的情景。探究导学案一、(一)整体感知1.本词的基调是什么?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2.本词写的是什么内容?离别3.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4.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离别时、离别后5.《雨霖铃》上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的,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二)概述词的大意上片:离别时的情景下片:离别后的情景二、问题探究(一)赏析上片:1.上片都描写了那些景物?高一语文必修4-——4《柳永词两首》导学案第6页共7页明确:有寒蝉、长亭、暮霭和楚天。2.用散文语言描述景物。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刚停歇,寒蝉凄切的哀吟,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3.概述景物特点。凄凉4.抄写饯别的诗句。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5.抒发了什么情感?难舍难分无限悲痛6.念去去千里烟波起什么作用?过渡,由实写转为虚写(二)赏析下片:1.下片都词写了哪些景物?下片写了杨柳、晓风和残月。2.想象描述这一场面。一夜漂流后,词人来到异乡,东方即将吐白时,头顶依然有一弯残月,河流两岸朦朦胧胧的杨柳树在瑟瑟秋风中摇曳着。3.概述景物特点:冷清、孤寂4.抒发了什么情感?郁闷、愁思难断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些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勾起离人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渴望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这幅画面又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酒醒”之后。离人本欲借酒消愁,然而酒醒之后,眼前景象凄清,前路“千里烟波”,其离情别绪自是不胜其悲。三、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一)情景交融:根据提示填写词中情景交融的句子,并加以赏析。1.开篇词人有见闻,“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融情入景,暗寓别意,所见所闻,无不凄凉。2.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深沉的暮霭,其离愁之深,令人不难想象。3.“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极言当时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想象酒醒后,晓风拂杨柳,残月挂柳梢,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皆融入画面之中。(二)虚实相济:写出词中描绘眼前实景实情实事......的句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出词中设想..别后情景的句子:1.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虚实的结合,拓宽了作品的意境,丰富了词作的内容。课堂训练案一、基础知识1.CA.绮.(qǐ),处.(chǔ)之泰然;B.间不容发.(fà)2.BA.促-催,婵-蝉;C.连-恋,勘-堪,蓝-兰;D.竞-竟,嘻-嬉3.D经年..:年复一年。4.B常式句是:晓风残月(之)杨柳岸5.DA.无绪;B.萧鼓;C.图将高一语文必修4-——4《柳永词两首》导学案第7页共7页6.CC.“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人物语言”错。7.AA.“暗示出杭城声色之盛”错,应是“暗示出杭城的富庶、繁华”。8.C“叙事笼
本文标题:柳永《雨霖铃》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94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