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校内试讲手册(2011年12月23日)
1校内试讲手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09计算机接本学号200920405023姓名桑立亚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2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校内试讲实施办法(1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说课活动,要求每生说1节课。说课内容主要是说教学目标及要求、说教学流程(围绕教学设计思路,说具体的教与学活动安排及理论依据)、说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说预期效果、说教材教参及教学学时等。(2)试讲试讲时间由指导教师自行确定,每名学生准备约50分钟(含讨论时间)教案,教案内容应与本专业相关。试讲完毕后,指导教师应给出每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点、缺点、应注意改进的事项。填写相应表格存档。试讲要求每个实习生准备教案不少于2节,听课不少于10学时,且应作好听课记录,并作好课后评议。(3)教学体会介绍组织学生开展教学体会总结,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关于教学教法、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经验交流论文,并进行个人总结。衡水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实习生校内试讲成绩考核评估表项目内容校内试讲评定标准满分得分校内试讲备课备课认真,独立处理教材,能正确掌握教材的思想性与科学性,教案质量高。15试讲教材内容掌握熟练,教态自然,富有激情,板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符合教学要求。15说明:本项占教育实习成绩30%总分--1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校内试讲报告专业计算机科与技术年级09计接本姓名桑立亚学号200920405023试讲地点试讲时间年月日——年月日指导教师试讲小组长试讲小组成员试讲成绩指导教师签字一、说课模块(说教学设计与创意、说教学策略与教法、说预期效果、说教材教参)①教材教参《计算机应用基础》②教学目的、要求及学时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概念。教学要求:③教学流程④教学策略与教法⑤预期效果--2二、试讲模块1、试讲教案《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的两大分类;理解计算机五个组成部分的基本概念;初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②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③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④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问法、讲授法⑤教学正文部分--3一、计算机硬件系统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计算机硬件,就是计算机系统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像主机、键盘、鼠标等设备,都是计算机的硬件。1、认识计算机的外观(播放PPT展示计算机的图片)从外观上介绍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等。(1)主机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设备,它决定了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它包括的主要部件有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和主板等。其他部件如有硬盘、光驱、软驱、显示卡、声卡、网卡、电源、喇叭等部件,还有连接导线以及各种各样的接口。1中央处理器:简称cpu,是计算机的核心。Cpu就像计算机的“大脑”,它完成计算机的各种运算,指挥计算机的各种设备协调工作。2内存储器:简称内存,用于存储当前工作所需的数据或程序,相当于内部的存储中心。存储容量是内存的重要性能指标,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为字节Byte(简写为B),常用的单位还有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换算关系: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3其他部件:包括连接各个部件的主板和接口卡、给各部件提供动力的电源等。(2)外部设备1输入设备:可以向计算机输入指令,指挥计算机工作。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的典型输入设备。键盘是我们控制、操作计算机的基本工具,通过键盘,可以向计算机发出控制命令,也可以输入英文字符,汉字等信息。鼠标:鼠标是控制,操作计算机的基本工具,与键盘相比较,运用鼠标可以更加直观、方便、轻松地操作计算机还有扫描仪、数码相机、手写板、麦克风等2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显示出来。显示器是计算机典型的输出设备显示器:显示器是人与计算机交流的窗口,我们输入的内容,计算机处理的结果等各种各备注--4⑥教学总结⑦指导教师评价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52、试讲教案《认识计算机病毒》①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及病毒的种类;初步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治方法;提高学生防治电脑病毒的意识,加强学生防治计算机病毒能力;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水平;②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危害形式。③教学难点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治方法。④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启发式、探究发现式教学,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探究。⑤教学正文部分--6一、知识导入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到现在的六十多年的时间里,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计算机开始逐步走进家庭,但是,同学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尤其是上网以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今天这节课,我就给大家介绍计算机病毒方面的知识。二、授课过程1、病毒的定义从广义上定义,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直到1994年2月18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在《条例》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2、病毒的历史1988年发生在美国的蠕虫病毒事件,给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罩上了一层阴影。蠕虫病毒是由美国CORNELL大学研究生莫里斯编写。虽然并无恶意,但在当时,蠕虫在INTERNET上大肆传染,使得数千台连网的计算机停止运行,并造成巨额损失,成为一时的舆论焦点。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病毒是80年代末出现的黑色星期五,米氏病毒,小球病毒等。因当时软件种类不多,用户之间的软件交流较为频繁且反病毒软件并不普及,造成病毒的广泛流行。后来出现的word宏病毒及win95下的CIH病毒,使人们对病毒的认识更加深了一步。3、病毒的特征未经授权而执行。一般正常的程序是由用户调用,再由系统分配资源,完成用户交给的任务。其目的对用户是可见的、透明的。而病毒具有正常程序的一切特性,它隐藏在正常程序中,当用户调用正常程序时窃取到系统的控制权,先于正常程序执行,病毒的动作、目的对用户时未知的,是未经用户允许的。(1)传染性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它的计算机当你在一台机器上发现了病毒时,往往曾在这台计算机上用过的软盘已感染上了病毒,而与这台机器相联网的其它计算机也许也被该病毒侵染上了。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2)隐蔽性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序。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代码分析,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别开来的。病毒一般只有几百或1k字节,而PC机对DOS文件的存取速度可达每秒几百KB以上,所以病毒转瞬之间便可将这短短的几百字节附着到正常程序之中,使人非常不易被察觉(3)潜伏性大部分的病毒感染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它可长期隐藏在系统中,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时才启动其表现(破坏)模块。只有这样它才可进行广泛地传播。例如:黑色备注--7⑥教学总结⑦指导教师评价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8三、听课模块听课人授课人课程名称听课节数听课小组成员听课时间教学主要内容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的评价建议--9听课人授课人课程名称听课节数听课小组成员听课时间教学主要内容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的评价建议--10听课人授课人课程名称听课节数听课小组成员听课时间教学主要内容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的评价建议--11听课人授课人课程名称听课节数听课小组成员听课时间教学主要内容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的评价建议--12听课人授课人课程名称听课节数听课小组成员听课时间教学主要内容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的评价建议--13听课人授课人课程名称听课节数听课小组成员听课时间教学主要内容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的评价建议--14听课人授课人课程名称听课节数听课小组成员听课时间教学主要内容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的评价建议--15听课人授课人课程名称听课节数听课小组成员听课时间教学主要内容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的评价建议--16听课人授课人课程名称听课节数听课小组成员听课时间教学主要内容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的评价建议--17听课人授课人课程名称听课节数听课小组成员听课时间教学主要内容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的评价建议--18四、试讲日志日期有关试讲内容及进展描述--19--20五、试讲总结1、试讲情况介绍(介绍主要包括试讲主要内容及流程;试讲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对策。)--212、业务收获(结合试讲主要内容及过程,逐步分析,总结试讲中的主要收获和心得体会,从全局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总体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注:校内试讲总结应该内容真实,要有观点,有典型材料,有分析,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理通顺、行文规范。总字数不少于1500字。--22试讲鉴定表试讲小组意见组长:(签字)年月日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试讲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系主任意见
本文标题:校内试讲手册(2011年12月23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9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