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科学课校本课程纲要及教案示例课程名称:科技制作课程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内容为各种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电子玩具、纸木塑料结构手工制作、车辆模型、飞机模型等。课时安排:每周三课时。授课地点:小学科学教室。授课时间:每周周日下午。授课对象:科技制作班学员(三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学习形式:选修。教材及课程纲要:电子玩具类(15—18课时)——电学模型、电动小老虎、创意机器人、按摩器、陀螺、飞盘等。手工制作类(21—24课时)——植物标本、岩石标本、纸结构制作、沙画、金粉画等。模型类(24—36课时)——各种车辆模型、航海模型、飞机模型、仿真火箭模型、建筑模型等。教案示例:制作岩石标本课程名称:小学科技制作课程类型:课程改编授课对象:3—5年级学生。基本教学目标:1、根据自己采回的岩石,让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岩石的一般特性,比较熟练地辨别常见的岩石。2、了解岩石标本的制作方法,知道岩石的作用。3、通过实验与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发展性目标:1、通过自己研究岩石,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主动探求新知的兴趣。教学重点:动手制作岩石标本。教学准备:锤子、杯子、小袋子、号码标签、双面胶、透明胶、卡纸、放大镜、稀盐酸、滴管、锤子、小刀等。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进程:第一、二课时教师带学生去湘江河边采集各种各样的岩石。1、教师交待本次活动的目的,要求采集的岩石具有以下特征:形状特征明显、各种各样。2、教师交待本次活动注意事项:纪律、安全、卫生、合作等。3、分发器材。4、排队步行前往湘江河边。沿途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道路两旁、建筑工地的各种岩石,了解岩石在自然界的分布和生活中的运用,并拍下照片。5、来到河边,分组活动。6、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各种交流。7、按时返回。8、分装各种石头。第三课时一、观察并实验,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识别依据——花岗岩:有花斑、粒粗、很硬。主要由三种不同矿物组成,其中白色是石英,肉红或淡黄色的是长石,黑色的是云母。石灰岩:灰色或灰白色,俗称青石,粒细而密,硬度不大,遇盐酸剧烈冒泡。大理石:一般是白色,有的具有美丽的花纹,颗粒均匀,紧密、遇盐酸冒泡。砂岩:由粗或细的砂粒构成的岩石,黄色、灰色或绿色、很硬。页岩:由颗粒很细的粘土构成的岩石,灰色或红褐色、较软、具有薄层状构造。玄武岩:黑色或褐色、颗粒密而细、坚硬常有圆形的孔洞,有的表面有杏红状的斑点。进程——第一步:观察。工具:放大镜用放大镜观察自己采回的岩石,看看岩石表面有什么特点?第二步:实验。(1)用锤子、铁钉、小刀敲打、刻划岩石,看看它们的硬度怎样?(2)用滴管在岩石的表面上滴几滴盐酸,看看岩石表面有什么变化?第三步:各小组整理实验与讨论的结果,填写表格。编号特征初步确定种类二、汇报展示与交流。(对于某种岩石的特征,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形容方法,他们用的词可能互不相同,但只要是符合那种岩石的基本特征,并能达到区分岩石的目的,就应该给予肯定。学生在对照标准岩石的特征定名时,可能定的并不准确,这没有关系,教师可以把正确的名字告诉学生,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鉴定的方法。通过定名,可以对学生概括的某种岩石的特征是否正确加以检验。)三、快速识别岩石比赛:教师说出各种岩石的名称,看谁能最快地将它们找出来。(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页岩、玄武岩)第四课时一、讨论制作岩石标本的方法。1、师生一起交流讨论。这一节课,我们要把采回的岩石制作成岩石标本,可是怎么制作呢?2、明确基本制作步骤:第一步:把岩石洗干净。第二步:把岩石砸成小块。第三步:把岩石固定在底板上。第四步:贴上标明岩石名称的标签。第五步:贴好制作标签(要求说明制作时间、制作人)。3、强调制作要求:第一,所选岩石大小比较均匀。第二,注意摆放整齐、美观。第三,种类不要重复。第四,正确标明岩石的名称,自己不能确定的要与老师或其他同学一起认真识别。二、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给予帮助,提出一些建议与要求。三、展示与评价。四、根据课件资料展开讨论:1、回顾采集活动时沿途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说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2、vcd光盘——各种各样的岩石。制作仿真模型火箭课程名称:小学科技制作课程类型:课程拓展授课对象:3—5年级学生。基本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什么是反冲现象,了解反冲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2、通过自己制作火箭模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积极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室外发射小火箭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合作能力。发展性目标:1、通过对嫦娥一号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情感、关心祖国的科学事业。2、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并发射小火箭,提高他们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与能力。教学重点:动手制作模型火箭。教学准备:小气球、反冲小车、火柴、MR-09东风一号仿真模型火箭及装配工具、视频资料等。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1、演示实验(放飞充气的小气球)。2、师生交流讨论,使学生知道当一个物体向某一个方向射出(或抛出)它的一部分时,这个物体的剩余部分将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反冲。3、提问: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反冲现象?二、观看“嫦娥一号”发射的直播视频。三、制作火箭模型。1、激起兴趣。2、介绍火箭模型套材,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MR-09模型火箭是按照我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的外形尺寸1:75缩比制作而成的模型。箭体直径22毫米,总长336毫米,飞行高度约为60—100米。箭体内有回收装置,可安全回收模型火箭从而重复使用。飞行性能良好!3、发下器材(快干胶、裁纸刀、直尺、医用胶布、透明胶带、订书钉),小组尝试进行制作。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说明书,积极思考解决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步,粘接头锥和头锥堵盖。第二步,安装尾段。第三步,安装卡钩。第四步,粘接导向管。第五步,安装尾翼。第六步,装饰。第七步,制作降落伞。第八步,连接降落伞和弹性绳。第九步,折叠降落伞。第十步,合拢头锥。4、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帮助、提出一些建议与要求。5、总结交流。6、改进自己的模型。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二、讲述发射火箭的注意事项。1、对发射场地的要求。2、发射过程中如何操作。第一步,清点所需发射器材:A6—3发动机、点火头、发射架、点火控制器、卫生纸。第二步,装配回收系统。a、打开头锥,从箭体筒段内取出降落伞。b、将卫生纸撕成略大于筒段内径的纸片数层。c、将降落伞(飘带)打开,重新折叠,然后在卷好的一端包上手掌大小的棉纸数层塞入箭体筒段内,最后合拢头锥。第三步,安装发动机。第四步,点火。注意:两个点火用电线之间不能短路,两个接线夹也不能同时接触金属圆盘。所有人员撤离到距发射中心五米以外的地方,确信无任何不安全因素后,进入倒计时口令:5、4、3、2、1.....点火!3、小组怎样分工合作。4、发射后清理场地的要求。三、排队外出到发射场地(外操场,如有车辆摆放就改在大运动场)。四、火箭发射。1、教师组织学生围成一圈,观看第一次发射(演示)。2、请一组学生表演,大家观看并评价他们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3、划分场地,各小组发射自己的火箭。五、总结交流。《小风车》首先给出一个背景,是让学生由此产生对风车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观察风车的各部件让他们想想、看看,悟出怎样制作的技法,再写出自己的设计思路。这是培养学生做任何事都必须先想好了再做的习惯,改变那种做到哪里是哪里做不好就拆掉的坏习惯。其次,明确我们今天要制作一件风车的活动目标。再让学生看看手边的工具和材料以及向你介绍的一种制作方法,想想说说自己的制作方法,然后把自己的设计思路写出来。完成后,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评比可以根据准确、速度、美观、牢固、灵活等条件进行。把风车真正玩起来,使课堂教学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给学生进一步自由。最后,进一步向课外拓展。让学生观看更多的风车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进行创作,并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更美观、更灵活。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学会小风车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力;2、通过小风车的制作,培养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和爱好,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积极进取的意识。活动准备1、教师:课件一个。作品若干。2、学生:卡纸、一次性纸杯4个,工具:小剪刀1把,胶水、木筷、牙签。活动过程分5个小活动进行活动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观看一段录象,看看录象中哪些作品你最喜欢,它们各叫什么名字?(各种风车、电扇)2、欣赏其他班同学的一些风车模型。3、仔细观察,先看看这些风车是怎样装配起来的?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4、对同学的制作提出问题。5、思考:想拥有一架小风车吗,用什么办法?活动二:仔细观察、设计方案1、在观察中发现什么问题吗?同桌说说,小组说。台前展示在观察中发现的问题,或者给这些作品作作评价?2、教师介绍一种制作方法(教师制作)“方方正正纸一张”。请同学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稍厚的白纸(彩纸也可)。“对角剪开四片连”。先将纸对角折好,再用剪刀剪开对角线,不要完全剪断,四片要有连接的地方。在风车的正面和反面都涂上喜欢的颜色。(如果用的是彩色纸就不必涂色了)“每隔一角中心卷”。剪开对角线后一共有八个角,按照顺序间隔着卷四个角到中心。“图钉钉住吹就转”。用图钉钉住卷起的四个角和纸的中心,钉在铅笔杆上,风车就做好了。用嘴吹风车的叶片或跑动就会转动。(卷好的四个角也可用浆糊粘牢)3、将观察到的和想到的东西写在自己的“点子站”里。4、学生设计制作(初次写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多加指导)活动三:巧手制作、拓展思维1、展示已经写好的作品设计思想。2、如果把想法变成现实,在制作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3、师、生合作做一种小风车。4、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开始制作。活动四:评价激励、保持创作热情1、请各小组长推荐出自己小组最好的作品,上台展示,并做简单介绍。2、学生进行作品介绍3、玩小风车活动五:活动延伸、继续创新大家做的作品老师都很满意,可我相信同学肯定还想把自己的作品做的更加漂亮、结实,刚才有的同学在议论想改进自己的作品,还有的同学想另做一个更难、更漂亮的呢。这很好!那么就请你在家里或课外把它完成,我们在下次科技制作课继续比赛,祝大家成功!相关链接:玩纸风车纸风车,潮人叫风。做风,可先找来一张稍厚的纸,大小随各自的意,将规则或不规则的纸刮成一个正方形,再将其分别四线对折,便成了一个小正方形。找来剪刀,沿那四张纸没有相连的角的斜线一直剪进去,至斜线的四分之三部位停下来,这张正方形的纸张就成了八个角,剪线余下的四分之一相连接着。掀起第一个纸角至中心点,再依次将第三、五、七等四个角掀至中心点,并相叠起来,不要压平,让其自然弯曲。四个角迭起来后,可用削圆的竹枝或铁丝将四个角串起来,再穿过纸背,让纸背与四个角自然伸展。限制在杆固定的位置,这样,纸张便好似风扇的扇页,有坚挺的角,也有圆润的弯处,竹枝或铁丝穿过的孔可稍微挖大点。将风正面迎风,纸张便迎风转动,转速与风力成正比,风大则快,风小则慢,无风则停。这是由于风的速度而带动纸张旋转将风放在顺风的地方,它就会迎风飞舞,乐趣无穷。儿童们做几个风,插在门缝上,窗框旁,桌椅上,让其自由自在地随风吹鼓,与时间赛跑。有时也会持在手上,举到身前,迎风奔跑,跑快了就转快,跑慢了就转慢,随机性强,儿童们的心绪也全系在这小风上,忘记了路途,忘记了时间,不知不觉中目的地到了,也记不起累来了。做风,是一次手工劳动,使儿童们学会将平面化为立体,将静态变为动态,在制作中锻炼静心作业,劳动创造的习惯。风怎样吹起?大气为什么会运动?是什么力量驱使它运动的呢?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水平的风,垂直的升降气流,不规则的乱流运动,都各有其复杂的成因。这里先就风的成因谈起吧。自从十七世纪出现了气压表,指出空气有重量因而有压力这个事实以后,为人们寻找风的奥秘提供了开窍的钥匙。十九世纪初,有人根据各地气压与风的观测资料,画出了第一张气压与风的分布图。这种图不仅显示了风从气
本文标题:校本课教案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01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