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株洲市2009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1株洲市2009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株洲市2009年的中考物理卷以《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物理》为依据,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这些充满时代气息又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理念。同时又全面反映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不仅考查知识和技能,同时重视了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1.试卷的结构1.1近三年试题的数量、分值及其分布表12007年、2008、2009年试题题量与分值分布年份试卷题量分值200732T100200832T100200932T100从表1可以看出2009年的试题量跟2007、2008年的题量相同,题型也基本稳定。其共同之处是,减少了记忆性试题、突出了应用性试题和探究性试题,从而适当延长学生思考和答题时间的缘故。1.2试题所考查的科学内容与能力表2双向细目表题号题型科学内容(探究)能力要求分值1选择题长度测量A22选择题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A23选择题能源A24选择题导体和绝缘体A25选择题分子热运动A26选择题能量转化A227选择题声音的特性A28选择题力的作用效果A29选择题光的知识B210选择题串联和关联B211选择题摩擦力B212选择题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电功率B213选择题阿基米德原理B214选择题透镜成像A215选择题密度的应用B216选择题串联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率B217选择题功率B218选择题杠杆平衡条件B219填空题液化A220填空题天平的使用C221填空题速度A222填空题浮沉条件A、B223填空题液体压强的规律A、B224填空题质量、密度A、B225填空题大气压B226填空题蒸发A227填空题透镜成像规律A、B228填空题光的直线传播A、B229综合题功、功率的计算,对图像意义的定性理解和定量分析。Bc830综合题安培定则的应用、气压式抽水机工作原理及过程、能量的转化、热B103量和功率的计算31综合题路程和体积的计算式推导,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对学生分析、理解、推理、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B1032综合题磁极、磁感线分布规律、对图像的物理意义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电路的连接、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分析与综合计算、提出问题能力B16双向细目表中能力要求的具体含义是A.了解和认识所列的知识内容。能描述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举出例子,在有关问题中再认或识别它们。B.理解所列的知识内容。能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能运用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会收集、整理信息,并能用来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如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区分不同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等。C.能独立操作实验仪器;会实验探究。统计表明,2009年的中考物理新课程卷所考查的科学内容中,“物质”10分,“运动和相互作用”46分,“能量”44分;“科学探究”约35分,均比较合理地渗透在科学内容中。2.1近三年中考命题意见反馈科目回收反馈表数整卷难度体现新课程理念整体评价适中偏难太难体现很好有所体现优秀良好一般(07)物理2820802712530(08)物理15123013212304(09)物理3025502822820可以看出,老师们普遍认为09年中考物理试题整卷难度适中,无论是在课改理念的体现方面还是对整卷的评价,都做得比较好。大部分物理教师对中考试题的评价已从过去单单看及格率和平均分的高低来评价试题的优劣的传统观念向是否有利于引导新课程的实施、是否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是否有利于高中学校选拔新生的观念转变。很显然,这种转变与我市高度重视新课程培训是密不可分的。2.2试题的特点2.2.1努力为物理教学提供课程资源,积极引导课堂教学。课程资源是指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从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来看,凡是有助于教与学的各种因素都可以归于课程资源,这是一种开放的课程资源观。那种将课程资源物化,认为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实验仪器等实体的认识,是片面的。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看,好的课堂教学,既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又要有体现教学理念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然而,若缺乏课程资源的支撑,教师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美好的教学设计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课堂教学的首要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可是,单一化课程资源势必遏制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和有个性的学习。可见课程资源是教与学的基础和保障。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教师一个十分迫切而又非常重要的课题。如果不否认中考的“指挥棒”作用,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中考这个“指挥棒”将初中物理教学导向实践新课程理念和实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正确方向上来。我们认为,一份好的中考物理试卷应该努力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尽可能多的物理实验资源:利用常见简单易得的器材、设计通俗易懂的实验方案、呈现鲜活有趣的实验现象,而株洲市2009年中考物理试卷呈现的素材不但丰富了现有的初中物理课程资源,而且有效地检测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诸多能力,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也是整张试卷中颇具特色的亮点。1、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丰富物理教学的资源5石墨木材金属橡皮图1[例1]4.图1中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下属于导体的是A.木材、橡皮B.石墨、金属C.木材、金属D.石墨、橡皮导体和绝缘体是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一个很简单的科学内容,而铅笔是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最为常用的工具。该题表面是考查学生对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了解,但其内涵却是:学生是否真正用自己的铅笔做过类似的物理实验(现行课本中就有利用铅笔做滑动变阻器的实验),而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是否就“利用铅笔还可以完成哪些物理实验”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过启迪呢?该题向学生暗示着:用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材料可以做成很多物理实验,很多看似简单的生活用具,其中都包含着很多物理原理,形象地说明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2]7.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A.音速B.音调C.响度D.音色一年一度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广大民众在大年三十晚上的一顿“视(听)觉大餐”。当我们的情绪在被精彩纷呈的节目调动得如痴如醉时,又是否从物理学角度来冷静地进行过更深一层次的思考呢?作为物理教师——课程标准的真实执行者,你又是否曾事先布置学生作过这方面的研究课题呢?[例3]19.用水壶烧开水,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而在壶嘴处却没有“白气”冒出。这是由于这一高度处空气的温度与壶嘴处的温度相比,明显(填“高于”或“低于”)水蒸气的温度,这样,来自壶内的水蒸气遇冷就(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烧开水是很多学生都从事过的日常活动(也是教材要求必做的实验),而烧开水时冒“白气”则是学生最常见而往往又视而不见的现象。尽管很多学生都看到过“白气”冒出的现象,但并非绝大多数学都看到了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6大量“白气”,而在壶嘴处却没有“白气”冒出这一奇特现象,即使有学生看到过这个现象也不会进一步探究其原因。此题向学生表明:观察和思考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是多么重要!本题中既熟悉又有趣的物理情景,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继续在考场外对此现象再次进行研究,那么正是命题者希望看到的。这道题给我们有两方面的启示是:一是提示我们,在烧开水过程中,究竟还有多少“视而不见”而又值得我们继续探究的物理现象呢?二是作为物理教师,在生活中要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敏锐的课程开发意识,若对很多眼前现象“视而不见”,那将丧失很多开发新课程资源的机会。[例4]28.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株洲长江北路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光的现象,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小孔成像的原因是什么?小孔所成像的形状是由什么来决定的?物体在小孔中所成的像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等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吸引人的。本题第一小问是学生很常见的问题,绝大多数学生解答起来并不很困难。而第二问却一定的开放性,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但是,如果仅仅将它等同与一道普通的物理试题,我们认为还远没有品出试题的“味”来!重要的是,隐藏在试题背后,命题者真正的意图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有人思考过上述那些问题,但很少有人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过科学探究。也许命题者真正要考问的,是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实践能力:你平日看到过“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一现象吗?你想过这些问题吗?你会怎样研究这些问题?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蕴涵于普通试题之中,这正是这道题的品位所在!2、加强对中考试题的研究,丰富自身复习教学资源。随着中考命题权力的下放,命题的地域越来越广,大量的生活中的素材被广泛挖掘,无形中加大了中考命题的难度,而09年的中考试卷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往年一些优秀试题的素材,也不乏一种创新之举。[例5]2.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7A.行船B.远树C.河岸D.山峰本题主要考查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08年中考题第6小题的“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文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的缩影。[例6]23.在靠近塑料瓶底部的侧壁上开一个小圆孔,用胶带封住小孔,接着拧开瓶盖,往瓶中加入水,然后撕去胶带,水便从小孔射出,如图9所示。随着瓶内水面的不断下降,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个实验表明。本题是利用08年的第26题“在靠近塑料瓶底部的侧壁上开一个小圆孔,用胶带封住小孔,接着拧开瓶盖,往瓶中加入水,然后撕去胶带,水便从小孔射出,如图13所示。接着盖上瓶盖并拧紧,不久水便停止从小孔中射出,此时瓶内水面上方气压外界大气压。这个实验表明气体的压强随体积的增大而。”素材,从考查方向来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理解;从考试要求来看,本题比原题更具思考性和开放性,素材的外表基本相似,但内在的要求却有着天壤之别。这种命题的思维方法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例7]24.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在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过程中,水银的质量,密度。(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本题也是取材于08年的第29题(综合题)中的第2小题,与原题的第2小题相比,它显得更加短小精悍,由于本题中缺少提示思考“体积变化”的问题,因而设置了一个小小障碍,对学生的思维也是一个小小的考验。在当前的中考复习当中,出现了两类现象:一是学生的复习资料“满天飞”、很多学生陷入“题海”不能自拨;二是有些教师由于对中考试题的缺乏深入、有效的研究,使得他们无法把握复习教学的重点,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而09年中考试卷这一小变化给我们有如下启示:一是要加强对以往中考试题的研究,提高中考复习的针对性。这主要是因为以往的一些优秀试题能较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能较好地覆盖了学科主干知识,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在平时复习当图98中,要多让学生接触到这些题,让其得到很好的启迪和锻炼。二是加强对中考的研究、特别是尝试命题以提高教师学科素养。当我们尝试着将以往的一些好中考题进行简化、变换、组合等多种变化时(如例6),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纵横结构,能激发教师本人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三是教师在复习教学当中根据自身对中考研究,要善于将历年来比较新颖、优秀的试题进行整理、归类、比较、分析,形成独具特色的试题库,既丰富了复习教学的资源,又有利于教师本人提高驾驭复习课教学的本领。2.2.2科学探究的考查突出过程和方法,体现了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科学探究作为物理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是区别于旧课程的显著标志,对于实现“过程和方法”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探究的考查既不能将其分解为生搬硬套的知识和按部就班的程序,也不能“天马行空”,脱离学生的实际经验、水平和能力。选择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设置情境,考查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运用知识的水平和各种探究能力,既是
本文标题:株洲市2009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02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