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课题《核舟记》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下册执笔:赵军审核:八年级备课组姓名:学号:班级: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2、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学习重点: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3、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词序和重点句子的翻译。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虞初新志》及课文作者魏学洢。2、重点字词。盖大苏范赤壁云:盖,表推测的句首语气词。云,句末助词无义,可不译。轩敞:高起而开敞启窗而观:打开,顺承关系石青糁(sǎn)之:代词,代字迹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的人东坡右手执卷端:拿绝类弥勒:极像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类似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左手倚一衡木:倚,倚靠。衡,同“横”。若啸呼状:若,好像。状,形状,样子。若听茶声然:……的样子其船背稍夷:平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而,表转折,相当于“可是”。曾,尚,还。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挑选。为,动词,刻。3、全文采用了“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请为第二部分划分层次,并归纳大意。4、文中介绍船上的人物、情景说得有条不紊清清楚楚,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并据此归纳。)中轩敞者为舱,船头坐三人,舟尾横卧一楫。5、课文分述部分不是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描述“核舟”上的景物。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好处?先主后次,先中间后两边,不仅显示了核舟这件工艺品结构上对称的美,也使文章在结构谨严之中,产生了很强的层次感。22(二)达标测评:1、《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苏轼。“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作用见教参P2042细读两篇短文,找出课文有“为”字的句子,整理在下面,比较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1、唐人尚未盛为之(做)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是)3、又为活板(发明)4、每字为一印(刻)5、满铁范为一板(成为)6、未为简易(算是)7、每韵为一贴(做)8、不以木为之者(刻制,制作)9、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被)10、为宫室(雕刻)11、中轩敞者为舱(是)12、为字共十三有四(刻)13、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刻)14、中峨冠而多鬓者为东坡(是)15、为人五(刻)详见“探究·练习”参考答案二下面八句话中加点的词有四组同义词,请把同义词连起来,并解释词义。薄如钱唇箬蓬覆之意思:盖。持就火炀之其船背稍夷意思:平整。则字平如砥东坡右手执卷端意思: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细若蚊足意思:好像。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来雕刻),每样东西具有(每样东西的)神态。(2)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东坡泛游赤壁的故事(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帽,长满络腮胡子的是苏东坡(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人眼神正注视着(茶壶),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壶中的水开了没有。找出下列各个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板印书籍同“版”,用雕版。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同“以”,以后。若止印三二本同“只”。为字共三十有四同“又”。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左手倚一衡木同“横”。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同“拣”挑选(三)探究分享学习完本课后,你对作者、字词、篇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想法,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3《核舟记》导学案2一、解释、翻译: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二、回答下列问题:1、这段文字主要写:2、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而表现的范围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3、哪一句说明他构思精巧,技术高超?4、哪一句点明“核舟”的主题?三、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44四、回答下列问题:1、这段文字主要写:2、这段文字重点写:3、哪些句子显出雕刻家构思的巧妙?4、本文段写了核舟的两点奇妙之处,请用自已的话概括这两点内容: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的有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身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五、回答下列问题:1、这段文字主要写:2、本文段是()写,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3、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以()为说明顺序。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554、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一个动作和“”的神态看出来。5、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的性格特点。6、本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六、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七、回答下列问题:这段文字主要写:写舟子神情的句子是:从文段中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八、回答下列问题:1、这段文字主要写:2、哪一句再次显示了雕刻家高超技艺?通计一舟:为()人者五,为窗者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者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66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九、回答下列问题:1、这段文字主要写:2、本段中哪一句呼应开头?3、在本文段中作者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4、、综观全文,理清文章脉络,①首段中“”伏第二段的“”和“”(末段)。②“因势象形”伏下文的“”③“各具情态”④“大苏泛赤壁云”伏下文“”(第二段)及“”(第三段)5、、文章中具体描写了“船头”“舟尾”人物各异的情态,其目的是:6、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7、文章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8、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十、《核舟记》译文明朝有个手巧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小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刻着)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77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个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总计(在)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书画横幅,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啊,技艺真是奇妙极了。《核舟记》文言词归类小卷城南初中赵军1、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诎右臂支船(3)左手倚一衡木(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5)虞山王毅叔远甫2、一词多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有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为宫室、器皿、人物神情与苏、黄不属为中轩敞者为舱属通计一舟,为人五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人视端容寂其人视端容寂其端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右手执卷端文曰“出平山人”佛印绝类弥勒曰绝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径寸之木而启窗而观之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一义多词(1)约——可(2)历历——了了(3)状——然4、数量词的用法①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②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一()手卷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篆章一()一()舟为人五()为窗八()5、词类活用(1)箬篷覆之(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石青糁之(4)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6、对下列几句“之”字的指代对象分析正确的是:()①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②闭之,则右刻清风徐来……③石青糁之④左臂挂念珠倚之88A.舱雕栏小窗舟身B.舱顶小窗刻的字左膝盖C.舱顶小窗雕栏佛印D.舱顶刻的字小窗左膝盖7、解释下列词语(1)为宫室:(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罔不因势象形:(4)尝贻余核舟一:(5)长约八分有奇:(6)中峨冠而多髯者:(7)能以径寸之木(8)如有所语:(9)其两膝相比者:(10)神情与苏黄不属:(11)诎右臂支船:(12)珠可历历数也:(13)其船背稍夷:(14)钩画了了:(1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8、翻译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3)启窗而望,雕栏相望焉(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5)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6)细若蚊足,钩画了了(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8)嘻,技亦灵怪矣哉!23、核舟记魏学洢【作者作品简介】本文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它是一部小说集,共二十篇,所收集的多为明末清初人的文言短篇,并附有评语。作者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0,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明朝散文家。他一生没有做官。生活在明末阉党横行的年代,父亲魏大中因弹劾权宦魏忠贤而被诬入狱。魏学洢由家乡入京都,曾改名换姓,昼行夜出,设法营救父亲。但魏大中终被魏党买通狱吏,暗害于狱中。他扶柩归乡,因父亲冤案,整天号泣,不久也悲愤而死,大约只活了三十岁。崇祯初年,皇帝下诏,旌jīng表他为孝子。【课文全解】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曰]叫,叫做。[以]介词,用。[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本文标题:核舟记导学案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0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