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案例分析量化投资程序化交易
案例分析——量化投资程序化交易程序交易案例(1)—「难以定义的指标背离」这个案例所要面对的是交易者共同的期望—「如何复制经验到不同市场到不同市场中」,同时这也是最多交易者想到运用程序交易起始动机。一位成功的交易者,提到他使用的指标(包括RSI、MACD、KD等)虽不特别,但运用「背离」的概念,在市场颇具效果;他自己也写一些交易系统做指针的计算与判断,但背离的判断必须依据「目视」,难以程序化,以至于他无法把成功经验复制到更多的其它市场中。何谓「指标背离」,举例来说,当价格创新高(低),但指标没有同步创新高(低),那么就是市场反转的讯号。从信息处理的角度,这是一个「图形辨识」(PatternRecognition)的问题,处理程序有点复杂,首先要先对县图做平滑处理(均线是常见的处理方式),继而抓出连结波动高(低)点产生趋势线,以反三角函数计算趋势线的角度,最后由趋势线角度的正负,才能决定是否背离;到这个阶段,交易者可以回测不同背离角度,决定对于指标背离的参数选择,形成处理指针背离的交易策略。这个案例的重点不在于前述的处理过程,而是当前述的程序完成后,在策略验证(Verification)过程才发现这位交易者的主观交易其实隐含了他自己都不甚清楚的细节。在依据其期望完成指针背离策略的编码后,经比对策略回测过程的进出与其过去的进出记录,发现并不一致,交易者的交易过程中,出现在相同的背离情况下,做出不同交易决策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是对于过去的交易行为没想清楚,以至于参考到其它信息而不自知。当交易者回顾检验与他认知不一致的交易时点时,才发现关键在于他的实际交易其实受到盘前分析信息的心理影响,通常交易者在开盘前会做一些功课,如参考提前开盘的其它股市、新闻讯息,当趋于悲观时,对于背离的角度判断就产生影响。为此,我们在指针背离的交易系统中,加入可以设定盘前气氛的架构(Setup)条件,融入交易者的看法(View),才可以复制交易者的经验到不同市场中,只是必须在开盘前在程序交易模块中处理「看法参数」。从这个范例也可了解,如果一个主观交易者对于他的交易策略讲(想)不清楚,就无法将主观操作客观化;反之,如果交易规则可以清楚到连计算机都懂,就真的清楚了。在一次演讲中,与会的交易者对于「看法」参数是否可以或必须要量化成一个数值有不同的讨论,但其实程序交易并不然一定要做完全自动化,不是0与1间的选择,可以先做0.3再不断提升到0.4、0.5…,即使不能做到完全自动化,也可大幅降低交易者的压力,扩大交易者可以照顾的范围。下一个案例,正足以说明这种状况。程序交易案例(2)—「VIP当冲客的难题」透过程序不仅可以复制交易者宝贵的操作经验,还可以帮交易者分担解劳。有一位交易者在券商总部的VIP操盘室,跨夜不留部位,以避免隔夜风险。要成为券商的座上宾进VIP是操盘,操作部位必须够大,而在VIP是操盘的好处是可以取得较高质量的报价,以及藉由券商内部的信息人员之助提供客制化的操盘环境。这位成功的交易者已经上了年纪,累积多年的交易经验,不相信机器,依着自己累绩的「盘感」进行短线进出,典型的主观交易者。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看实时盘交易的当冲交易者」的操盘模式,除了眼睛盯着盘面上价量的实时变化,同时也会关注到委买委卖交易簿的信息,以及相关商品的价格(例如操作台指期货,会注意到期货与现货间的价差,近远月期货的价差,以及不同指数选择权的盘面变化)与市场的实时新闻讯息等,如果觉得会有一段涨势,则做多,反之做空;送单时以快速下单接口点选下单。这位交易者的交易模式最担心的是恍神、喝个水、上个洗手间时,万一变盘怎么办?虽然,他还无法完全可以透过程序自动交易,而比较相信自己的直觉操作,但还是希望能透过程序做「规则式的反应」,如立即的停损或停利,因此他希望在操作过程外挂自动执行设定规则的程序。就这样,以比较能相信的规则反射为基础,对程序的外挂上了瘾,在操作环境中除了难以量化的直觉反应外,透过大大小小的程序做规则的反应,讯息的提醒,包括当期现货价差超过设定警戒值时做提醒、立即计算委买委卖累积量的差异,超过门坎值执行指定操作。到最后,他的操作环境逐渐挂满各式各样的程序。在此案例中,程序交易终究没有完成取代人工主观交易,但担任了辅助交易的助手。计算机与人脑,各有专长。当工作内容需要创意、直觉、模糊判断时,人脑较占优势;但牵涉到快速精准计算、大量储存、远程访问等情况时,计算机就比较有优势了。在下一个案例中,我们可以透过计算机突破人类执行交易的能力极限。程序交易案例(3)—「市场很快,你们总共只有一次射击机会」有些类型的交易,例如套利交易,竞逐的是有限的交易机会,当有竞争者抢先执行套利,市场就回复均衡,套利机会也就消失了。以指数期货与现货的套利交易来说,基于期货到期时价格等于现货的「一价法则」(OnePriceRule),只要期货与现货价差大到一定水平(此价差点数由交易成本、风险溢酬与套利希求利润决定),就可以买高卖低建立套利部位(可以做多现货放空期货,或者放空现货做多期货),待价差收敛到可以获利的程度,即可进行反向交易(将建立的期货与现货多空部位平掉),套取利润;最差可以等到期货到期再进行反向交易。套利交易有稳定市场的经济功能,因为套利的执行可以让存在相关性的商品可以维持价格的合理性,也因此套利是有限机会的交易,当相关商品价格回到合理水平后,套利交易机会也就消失了;因此,套利交易过程,建构套利交易部位的成本决定套利资格(入围者),但速度决定最后优胜者;套利成了成本与速度的竞争。曾经有一个位在高雄的套利团队抱怨,他们离市场太远了(因为两个交易所都在台北),套不过台北的交易者,这是把地理空间的距离认为是网络空间距离的误解;但网络节点间的信息传递也非瞬间即至,假若位于同一个网域空间内(所谓内网)速度较之不同网域(所谓外网)速度就快很多,因为网络讯息的传递必须透过讯息封包的组成、不同路径间的传递,到封包的拆解与重组,遇到网络塞车时,也要耽误许多时间,因此进行套利等竞速的交易时,就必须在网络传递过程斤斤计较,专线的使用与主机共置的服务即因应而生。套利交易从其名称上看,充满吸引力,但也隐含陷阱,套利者永远要自我质疑,如果一个套利策略逻辑这么明确,为何机会会落在我身上,是因为我有部位优势吗?(例如可转债与转换标的的套利,可能必须融券,但不是所有人可以取得券源)速度优势吗?太好赚的套利利润反而让人质疑是否隐藏为之风险。重新检视台指选择权组的套利机会,在考虑交易簿的深度与报价存续的时间后,就几乎没有套利机会了;但即使如此严谨的分析,也只能说是纸上交易,实作过程可能更没有机会,或者将面临无法预期的滑价与单边曝险,获利更是遥不可及了。与套利交易类似的交易是价差交易,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出相关度高的资产,再由两资产的追踪价差建立买低卖高的部位,但价差交易并非依循「一价法则」,运用上的风险比套利交易更高。然而富贵险中求,金融交易本质上就是靠承担风险赚取利润,白吃的午餐是不可能的,不冒险甚么都做不了,有句话说「不冒险的风险最高」。此外造市交易也是强调速度的策略,造市者提供流动性赚取投资者或噪声交易者(NoiseTrader)的价差,惟必须设法提防信息交易者(InformationTrader)或其它造市者的「TakeOutSlowMovers」高频策略。总之,对于本案例所提及的交易逻辑明确、极短线的高频交易策略(如套利交易、价差、造市策略),早就有数以万计的程序守住瞬间即逝的交易机会,人工交易的机会几乎不存在;也因为建构快速的交易平台、取得较低的交易成本,大概只有法人才作得到,自然人能参与的空间不大。因为计算机的快速精确运算能力,与透过网络远程取价下单能力,我们以为当机会快速出现的时候,才是程序交易的战场,其实不然,下一个案例我们将探讨机会等很久才会出现的交易,也可以请程序帮忙守住市场机会。
本文标题:案例分析量化投资程序化交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08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