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技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面向制造行业,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工艺编制、冲压和塑料成型加工、数控机床的操作以及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上具有较强的工程运算和机械制图能力;具有编制一般塑料成型工艺和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能进行模具及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能比较熟练地操作多种模具加工设备,有实施模具制造的能力;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模具CAD/CAM技术;具有应用CAD/CAM软件进行自动编程的能力.素质目标上应具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问题;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具有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开拓创新,身心健康,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能力目标在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先进的设计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具有分析、解决有关模具及其制品成型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和生产现场管理的能力。二、知识能力要求表知识结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支撑课程:《高等数学》,《Access》专业理论知识主要支撑课程:《机械制图》,《材料力学》技能基础知识主要支撑课程:《AutoCAD》,《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模具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压制设备》技能专业知识主要支撑课程:《模具钳工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塑料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Pro/E模具设计》,《MasterCAM》,《数控编程与加工》能力结构学习能力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培养方式或途径:课堂教学专业能力应具备的学习能力:掌握必需的机械技术基础知识、数控加工操作编程知识、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模具CAD/CAM技术、掌握必需的设备及机电控制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培养方式或途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沟通能力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具有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培养方式或途径:课外实践创新能力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培养方式或途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知识能力要求表(续)素质结构政治素质主要支撑的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培养方式、途径:课堂教学人文素质主要支撑的课程:《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用写作》培养方式、途径:课堂教学专业素质主要支撑的课程:《机械制图》,《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模具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压制设备》培养方式、途径:课堂教学职业素质主要支撑的课程:《模具钳工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塑料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Pro/E模具设计》,《MasterCAM》,《数控编程与加工》培养方式、途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身心素质主要支撑的课程:心理健康辅导培养方式、途径:课外实践三、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二)修业年限:本专业学业年限:叁年(全日制)四、课程体系简介(一)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及作用的介绍)1、《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我国高等学校本专科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其基本内容主要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基本原理与基本观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等作出概要性的论述。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本课程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3、《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是我院各专业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必修课。该课程全面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分析当今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问题,等等。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当今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4、《高等数学》高等数学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第一门重要的数学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处理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程以微积分学为核心内容,首先介绍了微积分研究的对象--函数及微积分研究的重要基础--极限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元函数微积分学的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概念、理论和应用,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空间解析几何和向量代数,并介绍了微积分学的有关理论的应用。作为微积分学的延伸和应用,本课程在最后介绍了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解法。5、《大学英语》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任务是注重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6、《体育》体育课实行专项课教学模式,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基础和自身情况选择专项体育课学习内容,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应系统学习两门专项课内容。大学体育课学习内容设置如下: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操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增强体魄,具有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7、《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为全院所有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属计算机方面的入门课程。本课程涉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Internet技术。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较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常用的微机操作技术,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计算机文化素质,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8、《应用写作》应用写作是为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的主要内容为两部分:一是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二是常用文体的写作,主要讲授简报、总结、调查报告、申论、公文中的通知、报告、请示、函、会议纪要。课程的主要目的和要求是:通过精讲多练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应用写作的重要意义,掌握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与规律,掌握常用的应用文体的写作,基本掌握应用写作的技能,以适应择业、就业的要求。9、《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课主要讲授就业环境与就业制度、就业程序与形式、职业选择的准备、求职信息获取与使用、求职材料的制作、求职的主要途径、笔试与面试、自主创业、完成角色转换,适应职场社会。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掌握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能够规划学涯和职业生涯,掌握基本的求职择业的方法、途径,为将来顺利就业提供必要的支持。(二)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及作用的介绍)(1)机械制图与AutoCAD掌握制图基本知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基本几何体的投影与图形,组合体的视图,机械零件常用的表达方法:如视图、剖视图、断面图。标准件和常用件的画法,复杂零件图,中等难度装配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工程制图识图和应用目前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进行平面和三维图形的计算机辅助绘图。(2)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日后从事机械设计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在近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高等工科院校中近机械类专业一门主干课程,在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掌握常用机构及机械零部件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机构,蜗轮蜗杆传动,链传动,带传动,轴及轴承,键销联接,螺纹联接。(3)机械制造基础掌握常用金属材料、刀具材料、刀具几何角度及金属切削基本知识,熟悉金属切削过程与切削用量的选择,常用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及设备,机床的结构布局、成型运动、传动路线、典型机构的结构与调整方法。熟悉车削加工与普通车床,铣削加工与万能铣床,其他加工方法及机床。掌握工件的定位、夹紧原理:工件的定位,“六点定位原理”,定位基准选择原则、工件的夹紧,熟悉典型机床专用夹具结构,专用夹具设计方法。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毛坯选择,零件工艺分析、工艺路线拟定,确定加工余量,填写工艺流程。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轴类零件加工,套类零件加工,箱体类零件加工。具备一定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知识:装配、装配精度和装配尺寸链,装配精度的方法,装配工艺规程制订。(4)公差与技术测量本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互换性及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公差配合的应用,理解各章的重要定义和基本公式,对于最新的国家标准一般的了解;要掌握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理解误差和公差之间的必然联系,了解光学量仪的使用方法和检测原理。侧重技术测量的操作与工具的使用方法。(5)CAD软件掌握常用CAD/CAM软件(如Mastercam、CAXA、UG、Pro/E等)的应用,能熟练应用软件进行模具的造型设计和数控加工。(6)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由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的技术基础课,与生产及工程实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课程内容主要有杆件基本变形的强度、刚度;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强度;能量法和超静定;动载荷和疲劳强度;压杆稳定和联接件强度。实验内容有材料力学性能和电测法。通过材料力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杆件变形、应力和破坏形式的分析方法及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中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问题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处理方法、熟练的工程计算能力和初步的试验能力。(7)ACCESS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熟悉数据库设计方法和开发技术。本课程以ACCESS为平台,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角度出发,全面系统介绍数据库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并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创建、使用和管理技术,运用ACCESS进行表设计、查询设计、窗体设计、报表设计等工作。(8)模具制造工艺学是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是在《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塑料模设计》等相关课程之后,安排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其主要宗旨是使学生基本掌握模具制造的加工工艺,熟悉常用的模具加工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应用,进一步提高完善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9)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是研究工程材料的性质,应用及其热处理工艺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热处理工艺的基础知识,具有合理选择材料和妥善安排工艺方案的能力,为学习其它后继课程及将来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使学生熟悉金属
本文标题: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2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