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武汉大学校史知识学习竞赛系列辅导材料
校史研究会2010武汉大学校史知识学习竞赛系列辅导材料马超salt珞珈山武汉大学校习竞赛系列辅导材料武汉大学校史知识学习竞赛系列辅导材料...................................................................................1一、历史沿革篇...............................................................................................................................2二、人物篇.......................................................................................................................................4三、建筑篇.......................................................................................................................................6珞珈山新校舍建设...................................................................................................................6六一纪念亭...............................................................................................................................7四、樱花篇.......................................................................................................................................8五、补充篇.......................................................................................................................................8一、历史沿革篇武汉大学校名沿革湖北自强学堂(1893.11-1902.10)湖北方言学堂(1902.10-1911.2)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13.7-1923.9)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3.9-1924.9)国立武昌大学(1924.9-1926.10)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6.12-1927.12)国立武汉大学(1928.7-1949.8)武汉大学(1949.8-)武汉水利学院(1954)-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59)-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93)武汉测量制图学院(1956)-武汉测绘学院(1958,1970年被撤销,1974年恢复)-武汉测绘科技大学(1985)湖北省立医学院(1943)-湖北省医学院(1949)-湖北医学院(1953)-湖北医科大学(1993)新武汉大学(2000.8-)自强学堂的创办:张之洞向光绪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1893年11月29日)自强(方言)学堂的专业设置:1893年:方言、格致、算学、商务1896年:算学移归两湖书院,格致、商务停办,方言一门扩大为英文、法文、德文、俄文四门,并入矿务、化学学堂1898年:增加东文(日文),共计五门武昌高师的专业设置:教育部规定高等师范学校开设课程:预科、本科国文部、本科英文部、本科历史地理部、本科数学物理部、本科物理化学部、本科博物部1913年:英语部、数学物理部1914年:英语部、历史地理部、数学物理部、博物部1917年:英语部、国文史地部、数学理化部、博物地学部1922年:国文系、历史社会学系、教育哲学系、英语系(1925年改为外国文学系)、数学系、理化系、生物系、地质系国立武汉大学的建立:1928年5月上任的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刘树杞提议在武昌重新办一所大学。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主张新建大学“必须避免地域性而明定为国立”。1928年5月18日,中华民国大学院正式决定彻底改组武昌中山大学,在此基础上筹建国立武汉大学,蔡元培指派刘树杞、王星拱、李四光、周览(周鲠生)、麦焕章、黄建中、涂允檀、曾昭安、任凯南等9人组成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以刘树杞为主任委员,筹委会于7月24日正式宣告成立,并以武昌东厂口前武昌中山大学第一院为校址,开始组建工作。1928年8月6日,蔡元培发布大学院院令,任命刘树杞为国立武汉大学代理校长。9月,大学院指聘闻一多为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筹备主任,王星拱为理工学院筹备主任,皮宗石为社会科学院筹备主任,梁明致为预科筹备主任。1928年11月28日,国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以武昌城外、东湖附近落驾山一带地基为新校舍建筑地址,并向中央申请150万元作为建筑设备费。国立武汉大学历任校长名单及任期刘树杞代校长1928.8-1929.3王星拱代校长1929.3-1929.5王世杰校长1929.5-1933.5王星拱代校长1933.5-1934.6王星拱校长1934.6-1945.7周鲠生校长1945.7-1946.2刘秉麟代校长1946.2-1947.1周鲠生校长1947.1-1949.8李达校长1952年11月--1966年8月庄果校长1980年6月--1981年6月刘道玉校长1981年7月--1988年4月齐民友校长1988年4月--1992年10月陶德麟校长1992年10月--1996年10月侯杰昌校长1996年10月--2003年9月刘经南校长2003年9月--2008年11月顾海良校长2008年11月—至今武汉大学校训:“朴、诚、勇”——武昌高师(1919)“明诚弘毅”——国立武汉大学(30年代)“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武汉大学(1993)武汉大学建校纪念日(校庆日)的变迁自强学堂成立(11.29)(1893)武昌高师开学(11.2)(1913)(校产移交,正式迁入,11.29)国立武汉大学开学(10.31)(1928)1963年50周年校庆(11.15)1983年70周年校庆(11.15)1993年100周年校庆(11.29)国立武汉大学六大学院变迁1928:文学院、社会科学院、理工学院1929:文学院、法学院(社会科学院改名)、理学院、工学院1933:设农学院筹备处1936:农学院正式成立(文、法、理、工、农)1938:农学院并入中央大学1946:农学院恢复,医学院筹备委员会成立1947:设立医学院(文、法、理、工、农、医)武大校址变迁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1893.11-1902.10)武昌东厂口(1902.10-1932.3)武昌珞珈山(1932.3-1938.7)四川乐山(1938.4-1946.10)武昌珞珈山(1946.10-)院系调整中的武汉大学(部分)文学院:外文系英文组并入中山大学,哲学系合并到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和电机系参与组建华中工学院(1985年改名为华中理工大学,2000年与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为华中科技大学);土木系参与组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58年改名湖南工学院,1959年改名为湖南大学);矿冶学系参与组建中南矿业学院(1985年改名为中南工业大学,2000年与湖南医科大学合并为中南大学);水利工程学系参与组建武汉大学水利学院,成为武大历史上“第七个学院”,后又参与组建独立的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93年改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0年与武大合并,其主体成为武汉大学工学部)。农学院:参与组建华中农学院(1985年改名为华中农业大学)。医学院: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合并为中南同济医学院(1955年改名为武汉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二、人物篇刘树杞:字楚青,湖北蒲圻(今赤壁市)人,1928年8月至1929年3月任国立武汉大学代理校长。提出:学校学术的勃兴,大半系乎教授;而教授的聚集,也大半看学校的精神。校址——伟大学校的建筑可以说是学校发扬的场所。王世杰:字雪艇,湖北崇阳人,著名的国际法专家。1929年2月至1933年5月任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提出:经深思熟虑后,认为不办则已,要办就当办一所有崇高理想,一流水准的大学。武汉市处九省之中央,相当于美国的芝加哥大都市。应当办一所有六个学院——文、法、理、工、农、医,规模宏大的大学。十年之后,学生可达万人。李四光: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著名的地质学家。提出:中国现在太没有建设的工作了,尤其是教育方面;现在我们要努力建设这个武大,就是让国人认清楚,建设并不是不可能或太难的事。胡适:“你如果要看中国怎样进步,去武昌珞珈山看一看武汉大学便知道了。”王星拱:字抚五,安徽怀宁人,1933年5月至1945年7月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与王世杰校长并称“二王校长”。1949年10月8日,王星拱病逝于上海永川医院,上海市长陈毅评价其为“一代完人”。提出:“大学的任务,在道德方面要树立国民的表率,在知识方面要探求高深的理论,在技能方面要研究推进社会进步的事业。”周鲠生:原名周览,字荫松,湖南长沙人,1945年7月至1949年8月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在任期间,武大真正的实现了“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齐备的综合性大学。李达: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和教育家,1927年任教于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53年2月至1966年8月任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这是我国解放后自己培养的大学生中第一位担任大学校长的人,也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新华社电讯任期:1981年7月-1988年3月改革举措:学分制(1978)、导师制(1982)、学术假制(1982)、主辅修制(1983)、双学位制(1983)、插班生制(1984)、贷学金制、提前毕业(1984)、免试推荐硕士生(1984)和博士生(1987)以及研究生中期分流(1987)等制度(在全国率先实行),另有少年班制(1985)社会赞誉:“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区”、“全国高校中的深圳”(“高校领域的深圳”)鉴于刘道玉在教育和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贡献,1985年法国总统密特朗授予他最高荣誉勋章;1987年获日本东洋哲学学术研究奖章;1993年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20世纪勋章。闻一多:湖北浠水人,1928年9月至1930年6月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首任院长。将“落驾山”(一说“罗家山”)改名为“珞珈山”。他又为武汉大学设计和书写了小篆体“武大”二字的校徽,使过去武大的学生以佩戴它而倍感自豪。“珞珈三女杰”苏雪林,武大中文系教授,1931-1949年任教于国立武汉大学中文系。一生跨越两个世纪,杏坛执教五十春,创作生涯七十年,出版著作四十部,被誉为中国文坛的“常青树”。袁昌英,武大外文系教授,1921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成为当时在英国取得硕士学位的第一位中国女性。凌淑华,武大文学院第二任院长陈源先生的妻子,“哈佛三剑客”20世纪40年代前期的哈佛大学里,三位优秀的中国留学生韩德培、吴于廑和张培刚的戏称。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的两年里,这三人先后都接受了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周鲠生先生的邀请,回国到武大任教,成为武大三剑客。以三剑客为代表的海归派的充实,使得武大形成了真正意义的自由之风。武大中文系的“五老八中”“五老”刘永济,字弘度,人称“弘老”,古典文学专家;“学衡派”代表人物之一,1932年起任教于国立武汉大学,1942-1949年任文学院院长,一度代理教务长。刘赜,字博平,人称“博老”,文字声韵学专家,章(太炎)黄(
本文标题:武汉大学校史知识学习竞赛系列辅导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43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