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名词解释1.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资产和负债总额的业务经营活动。即指那些有风险且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金融活动。2.储蓄存款:指为居民个人积蓄货币资产和获取利息而设定的一种存款。可分为定期和活期两种。3.存款保险制度:所谓存款保险,是指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在规定缴纳保费后,由官办或民营的存款保险机构对其吸收的合格存款给予保险的制度。4.贷款承诺:是指商业银行与借款客户之间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契约。商业银行将在有效承诺期内,按照双方约定的金额、利率,随时准备应客户的要求向其提供信贷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承诺佣金。5.抵押贷款:即财产担保贷款,是指抵押人(债务人)在法律上把财产所有权转让给抵押权人(债权人)以取得贷款。若抵押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金的利息,抵押人有权处分该抵押物,并优先受偿的贷款方式。6.核心资本:为银行资本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又称一级资本),它同时也是判断银行资本充足比率的基础,对银行的盈利及竞争能力影响极大。7.票据贴现:是指票据持有人将未到期的票据转让给商业银行,并向银行贴付相应利息的一种融资行为。8.融资租赁:又称金融租赁,是现代租赁业务中最主要,使用最广泛的租赁形式。是指为企业需要购买设备时,采用较长期租赁设备的融资方式来代替融资购买,从而达到融通资金、改善企业财务状况的目的。9.银行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吸收来的存款向客户发放贷款,在客户所获贷款还没有完全使用的情况下,余额又形成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存款),银行又可据此发放贷款,从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扩大货币供应总量,满足更多客户对资金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10.真实票据理论:又称商业贷款理论。该理论从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活期存款,金融市场不发达现实考虑,认为存款有随时提现的可能。从保持资产流动性角度考虑,为了应付存款人提款的需要,保证商业银行的安全性,银行只能发放短期的,与商业生产和周转相联系,以真实票据为凭的具有自偿性的贷款。11.资金转换法:在这种方法下,商业银行选择资产首先考虑负债结构的特点,并据此对资金来源按不同比例分配到不同的资产上去。12.总分行制:亦称分支行制,是指那些在总行之下,可在本地或外地设有若干分支机构,并都可以从事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制度。二.论述题1.负债管理理论有哪些内容答:负债经营理论是以负债经营为重点并提供商业银行流动性需要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在保持流动性方面,没有必要完全依赖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储备资产,一旦需要流动性,可以通过向外举债的方式筹集资金来满足。在负债管理理论指导下,即使存款不增加,资产未到期,银行也可以通过主动负债来满足这些需要。包括:A、储备头寸管理方法:指银行借入资金补足一级储备,以满足存款提取和贷款,通过营运头寸调度来保持高收益低流性的资产。B、全面负债管理方法:银行通过借入外来资金持续扩大资产负债规模的方法。前提是借入资金具有较大的供给弹性,即市场上有足够的参与者和足够的资金,又称纯负债管理方法。2.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的观点答:利率敏感性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两者之间的差额。A、如果利率敏感性资产额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额,那么该商业银行此时保有正缺口,当保有正缺口时,如果市场利率上升,那么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利率水平将同时上升,而由于此时利率敏感性资产的金额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金额,因而利率上升的结果将是银行的利率总额扩大利润上升,相反,利率下跌则利润水平下降。B、如果利率敏感性资产额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额,则银行保有负缺口,如果市场利率上升,商业银行将面临利润下降,利率下降则利润上升。C、如果利率敏感性资产额等于利率敏感性负债额,则银行保有零缺口,当保有零缺口时,那么便能基本上保证利差收益的稳定规避利率风险。3.如何看待负债管理理论答:负债经营理论的出现,对改善商业银行流动性、扩大贷款规模、减少对存款的依赖、真强竞争力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实践中也表现出一些缺点。(1)短期借款可以在短期内使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迅速膨胀,容易造成短借长贷的现象,从而使商业银行在日后可能陷入更加严重的流动性问题。(2)从理论上讲,短期借款可满足流动性需求,但前提是有款可借,。由于客观经济环境变化,或银行自身经营问题,短期借款能力遭到削弱,如同行不愿拆出,则银行会陷入困境。因此,商业必须谨慎使用“创造负债”这种技术。4.商业贷款理论与预期收入理论的比较答:商业贷款理论从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活期存款、金融市场不不发达这一现实出发,认为存款有随时可能提现的可能。从保持资产流动性角度考虑,为了应付存款人提款的需要,保证商业银行的安全性,银行只能发放短期的,与商业生产和周转相联系,以真实票据为凭的具有自偿性的贷款。预期收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根据借款人的未来收入进行安排。如果借款人未来收入有保障,贷款投资项目的前景光明,那么即使该项贷款的期限较长,商业银行也可以接受。相反如果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水平很低,或者预期收入根本无法确定,那么即使是短期贷款,商业银行也不应该发放。5.商业银行存款经营策略主要有什么内容答:1.存款利率和服务收费策略:存款利率越高,居民、企业和其他社会公众的闲置资金就会从其他投资工具流向商业银行。银行存款利率越高,就越能提高它在存款市场中的份额。但是商业银行通常不主动采用利率战这一形式来争夺存款。2.金融服务项目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配套服务的健全和多样化能大大提高银行竞争存款,特别是活期支票存款的能力。银行提高质量的全面服务对在几家银行和存款机构间徘徊的选择的企业客户尤其有吸引力,是一个极有分量的砝码。3.合理设置银行网点和改善营业设施: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存户,总是就近选择银行作为他们的开户银行,这就要求银行广设营业网点。营业设施主要是银行营业大楼的外观和宽敞的停车场。一座能产生舒适、高效、愉快气氛的银行大楼可以有效地吸引企业等有大量存款平均余额的存户加入,这是银行提高存款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4.提高银行资信水平和贷款便利:银行的资产规模和信誉评级是测试银行实力的两个可信度最高的指标。5树立良好的银行形象和雇员形象:在社区中建立良好的形象可以形成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差别,有助于银行开拓存款源泉,保持负债潜力,高效、礼貌。热忱的雇员体现着银行良好的管理素质和经营素质。6.商业银行贷款5级分类答:按照实际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分成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其中后三类为不良贷款(问题贷款)。1.正常类: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的贷款2.关注类: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因素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贷款。3.次级类: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问题,依靠其正常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的贷款。4.可疑类: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的贷款。5.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贷款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的贷款。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揭示贷款的实际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加强信贷管理,同时还可以判断呆账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7.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管理原则答:1.适度控制存量原则。由于商业银行现金资产具有高流动性、低盈利性的特点,故合理安排现金资产的存量结构就十分必要。如存量过高,机会成本太大,就会影响盈利性目标的实现;存量过低,则不能满足客户流动性需要,又必然危及银行的正常经营。所以,商业银行在进行流动性头寸业务时必须坚持适度控制存量原则,协调者两方面的矛盾。2.适度调节流量原则。现金资产的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金流入流出的数量。在存量适度的情况下,银行经营中资金不相等的流入流出,必然会破坏存量的适度性。因此唯有灵活的调节流量,才能始终保持存量的适度性,即当资金流入量大于资金流出量而导致存量过大时,就需要及时调度资金头寸,扩大对盈利性资产的投量,以保持现金资产存量的适度性。相反,当资金的流出大于流入而导致现金资产的减少时,就必须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速度迅速弥补现金资产的不足。3.加强库存现金的安全防范。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是基本协调一致的。唯有库存现金虽然是具有流动性的资产,但不一定是最安全的资产。库存现金的风险主要来自于被盗、被抢和自然灾害的损失,也存在着清点、包装差错和贪污挪用的风险,尤其是现金调拨和运送途中,风险更大。因此,加强库存现金的安全防范,保证不出差错,也是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经营管理的重点之一。8.商业银行主要职能答:一信用媒介职能: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负债业务,将其投放到需要资金的客户,即充当资金闲置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成为经济活动中无始无终的支付链条和债权债务关系的中心。二.支付媒介职能: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在账户上的转移,为客户办理支付交易款项,在支付双方中间扮演中介人的角色,发挥着支付媒介的职能。三.信用创造功能:信用创造职能是商业银行在信用媒介和支付媒介基础上客观具备的一种特殊职能,具体含义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吸收来的存款向客户发放贷款,在客户所获贷款还没有完全使用的情况下,余额又形成商业银行的存款,银行有可据此发放贷款,从而衍生出更多存款,扩大货币供应总量,满足更多客户对资金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四.金融服务职能:金融服务职能是指银行利用其在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依靠在充当信用媒介和支付媒介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先进工具,为客户提供理财信息、代理融通、信托、租赁、现金管理等服务。五.政策职能:即充当政府调控经济增长和实现社会目标的手段。9.商业银行抵押贷款和业务对抵押物有什么要求答:1.易售性:即抵押物品的需求相对稳定性,并且存在该抵押物品的交易市场,一旦清理该抵押物品时,能够迅速售出变现。2.稳定性:抵押物品的价格和性能基本上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市场风险小,这一方面有利于抵押物品的估价;另一方面易于保管,不易变质。3.易测性:即对抵押物品进行鉴定所需技术不很复杂,能够对抵押物品较为方便地加以鉴定。10.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答:版本A;实现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三位一体的经营目标,是商业银行自身的客观要求。因为是经营特殊商品——货币的特殊企业,所以除了具有企业的普遍属性——追逐利益外,还必须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没有盈利性,商业银行就不可能存在;没有安全性,商业银行就不饥饿能拥有源源不断的生息资金;没有流动性,商业银行就没有了安全性。盈利性是目的,安全性是基础,流动性是手段,三者缺一不可。版本B;1.盈利性:商业银行属于金融企业,因此具有企业的普遍属性,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为其终极目标,同时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2.安全性:指商业银行的资产、信誉以及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3.流动性:之资产的变现能力,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全部应付款的支付和清偿要求的及各种合理的资金需求的能力。11.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意义(答案来自课件)答:1.增加银行的收入:中间业务不需占用或少占用商业银行资金,而主要通过为客户服务获得收入,具有风险小、投资少、收益高的特点,在当前信贷资产质量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通过发展中间业务提高经营收入应是一个较好选择。2.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提供风险抵御能力:对现代商业银行而言,提高经营效益,开拓新的效益增长点,中间业务具有极大的潜力。发展中间业务可以改变商业银行单一的资产形式和获利手段,从而改善银行的资产结构,提高总体资产质量,增强抵御企业转制过程中对银行利率债权造成冲击的承受能力,取得较为稳定的经营成果。3.扩大信贷规模支持传统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开展多样化的中间业务,为大客户量身定做金融组合产品,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可吸引大量优质客户,而客户的增加将直接促进其他业务如存款业务等的发展。4.提高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拓展其
本文标题:商业银行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