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听课观察表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案例分析报告平南县平南镇中心小学郑梅一、现场观察的背景与目的1、样本上课学校类型年级学科课型班额教师情况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职务平南县平南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新授53人女3616本科小学高级教师2、教学变量控制这是人教九义教材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的一节新授课,内容是《比例的意义和写基本性质》,课时计划40分钟,实际用时42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新授环节计划用时18分钟,实际用时21分47秒。我认真听完整节课的全过程,参与课堂观察,基本上反映了常态的教学。3、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自学,经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自主发现、感知和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在会用比例描述与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比例在生活中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4、教学意图(1)教材分析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绘制地图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还经常用到两种量之间成正比例关系或成反比例关系,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另外,通过对比例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量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学好比例这部分内容是很重要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分两段,先教学比例的意义,再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根据这个基本性质教学解比例。关于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主要是应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进行解比例。(2)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执教者从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这个班级的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较强,表现欲也较强。根据本年龄段以及本班学生的特征,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自学探究、比赛激趣等环节,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个性,体会成功的喜悦。25、课堂观察目的(1)能借助于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技术,分析本节课教学过程特点,评价得失,实践反思,促进执教者和听课者者的专业成长。(2)对教学的时间分配、教学环节设计、教师提问技巧进行专项分析,提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建议,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水平。二、主要观察技术的选择1、课堂教学全程录像、录音。2、逐字记录课堂教学实录以及教学程序表。3、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4、提问类型频次表。5、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统计。三、观察结果记录以及诊断分析表1课堂环节教学过程时间分布教学环节学生看书问答讲解合作交流总计时间5分16秒21分47秒15分32秒42分35秒提问(次)0330表2重要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时间分布教师讲解师生问答学生练习合作讨论总教学时间大致时间9分20秒12分27秒7分30秒8分2秒36分97秒占环节教学(%)24.89%33.19%19.75%22.18%表3教学程序表教学环节和时间教学过程板书、投影尝试准备(2分17秒)情景导入自学(5分16秒)学生自学课本P1~3投影片出示火车行驶图片。尝试探索(8分16秒)你们再比比看,谁能根据我们以前学的知识和刚刚接触的新知识出题考大家吗?汇报交流(15分32秒)1、引导学生观察火车行驶图片;2、理解“什么叫比例”,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3、小组交流,说出本节课你懂得了什么?尝试引申老师这儿有12、15、4、5四个数,你们能用这些数组成多3(9分59秒)少个不同的比例呢?尝试总结(1分55秒)同学们,你们本节课有什么收获?1、说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并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学生划出书中本节课的知识点,并齐读。板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表4教师提问技巧与学生回答检核表序号问题回答方式A老师提问B学生答问无关组织认记理解推理创造无关无答机械认记理解创造1我们的省城在哪儿?2什么叫比?你们能根据题中所给的两个量写出一个比吗?√√√3谁能根据这两个量再说出不同的比?√√4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5下面哪些比的比值是相等的?√√6知道路程和时间能求出什么?√7他的回答对吗?√√8第一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9第二次呢?√√10这两比的比值各是多少?√√11看了这几个比,你们想做些什么吗?学数学就是要善于比较,如果把这几个比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会发现些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12你们发现了什么?√√13什么叫比例?√√414知道了什么叫比例,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可以组成比例?√√15谁来回答?√√16有没有不同意见?√√17同意刚才同学的说法吗?√√18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17请你说说为什么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19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20老师这儿有12、15、4、5四个数,你们能用这些数组成多少个不同的比例呢?√√√√21你们观察这些比例,还发现什么秘密没有?√√√√22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23在这个比例中,两内项相乘的结果是多少?两外项相乘呢?√√24你发现了什么?√√25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26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否可以判断两个比组成比例?√√27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还可以做些什么?√√28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吗?√√29有两个比,它们的比值是2,把这两个比组成比例,你们能写出多少个不同的比例?√√√√30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出来?√√31你们再比比看,谁能根据我们以前学的知识和刚刚接触的√√√√5新知识出题考大家吗?32学习比的时候,我们把组成比的两个数分别叫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比例出现后,你们能叫出这四个项的名字吗?√√√√33同学们,你们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注:回答方式0、思考与动作;1、先举手后指名;2、一问齐答;(答案划一)3、一问众答。(答案不一)表5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表行为类别频次(总次数)百分比A、提出问题的类别1、与教学无关的问题26.06%2、组织性问题824.2%3、认记性问题721.21%4、理解性问题1442.42%4、推理性问题39.09%5、创造性问题515.15%B、学生回答的类别1、与教学无关的问题00%2、无回答13.03%3、机械判断是否39.09%4、认记性回答1133.33%5、理解性回答1751.51%6、创造性回答721.21%C、回答方式1、思考与动作1356.5%62、学生举手后指名回答626.1%3、一问齐答;(答案划一)313.0%4、一问众答。(答案不一)00%四、教师提问的技术、方式、水平的分析1、提问方式分析在这节课中,提问方式基本上体现了多样方式,有师生的一问一答,有学生之间的你问我答,也有教师一问多答。2、提问水平分析在这节课中,在老师的所提问题中,属于“认记“的问题有7个,理解知识的问题有14个,属于组织的有8个,,属于创造能力的有5个,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有1个,综上所析,发现老师的有效提问31个,无效提问2个。本节课内容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应该是对这两项内容的理解,课中属于理解性提问的问题有14个,在学生回答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这14个问题中,已基本从中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在“认记”方面,问题只有7个,“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应该让学生在可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老师并没有很好的让学生通过所提问的问题让学生认记一下,加深理解。另外,创造性提问只有5个,说明还没有很好的激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上做得有点欠缺。综上所述,本节课教师的提问应在“认记”和“理解”上更多一些,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点燃智慧的火花,才能提出一些有创造性的问题,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能力。五、练习设计本节课的练习有以下的3个特点。1、趣味性。以比赛的形式组成比例。一系列的练习设计,使学生熟练和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情感性。在设计本课练习时,我们注重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的培养。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渗透了相关的情感教育。同时,注重合理运用激励机制,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3、学科整合性。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创设情景,沟通了其它学科与数学学科的联系点,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趣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六、学生学习效果检测分析表6学习前测分析表7内容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第六题第七题正确率见过98%未见2%95.5%98%95%97%觉得有用100%选“强烈”90.6%选“一般”7.58%选“没兴趣”2.52%学生分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1、学生已有知识背景(1)学生已有知识背景检测题附: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前测试题学校:平南县平南镇中心小学班级:1、你学过比例吗?(打√选择)(见过没有见过)2、请你写出2~3个比。3、5:6的比值是(),25:30的比值是()。4、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1610:69:1250:305、上面哪些比的比值是相等的?6、你觉得学习比例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用吗?7、你对比例的知识学习的欲望怎么样?(打√选择)(强烈一般无所谓没兴趣)(2)检测分析内容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第六题第七题正确率见过98%未见2%95.5%98%95%97%觉得有用100%选“强烈”90.6%选“一般”7.58%选“没兴趣”2.52%参加测试的一共是51人。第1题选择“见过”的50人,占98%,选择“没有见过”的1人,占2%。第2题能够正确书写38人,占74.5%;书写不规范的10人,占19.6%,不会的3人,占5.9%。第3题答对3人,占5.9%,答错36人,占70.6%。从问题的角度回答,没有审清题意,回答不完整。第4题答对24人,占47%,错27人,占35.3%.8第5题正确表达的33人,占64.7%,不会理解或者错误表达18人,占35.3%。第6题觉得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有用的占100%。第7题对于学习比例的欲望,选“强烈”90.6%选“一般”7.58%选“没兴趣”2.52%从第1题的前测情况看,学生在比例的知识都有了接触,为比例产意义的学习奠定了较好基础。第3、4题分别有48人、27人不能正确表达,说明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对于求比例的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从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学生认为比例的知识在生活中是否有用以及对比例的知识的兴趣还是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和看法。但是总而言之,大部分学生对具体的比例的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2、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概念是抽象的。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概念的抽象性这一矛盾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表7学习后测分析表内容1、填空题3、选择1234正确率98%86.8%26.4%61.2%70.1%1、后测试题附:人教版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后测试题学校:平南县平南镇中心小学班级:028班同学们,为了真实了解大家对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请你独立思考,如实完成下面的检测题。1、填空题。(1)6:9和(:)组成比例,15:20和(:)组成比例。(2)3×40=8×15改写成比例式是()2、选择题。(1)下面哪一组可组成比例?A、6:3和8:5B、2:25和4:50C、7:8和10:4(2)解比例根据的是什么?()A、比例的意义B、比例的基本性质C、分数的基本性质(3)2:8=9:Ⅹ中Ⅹ的值是()9A、36B、3.6C、12(4)根据5a=3b,那么a:b=(),b:a=()A、3:5B、a:5C、a:3D、5:3E、b:3F、5:b2、分析从后测的结果看,学生对比例的意义掌握得比较好,而对本课的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理解得不是很透彻,表达不准确。具体表现在:不会区分“比和比例”的异同,有41.5%的学生不知道“比不能带单位”,同时,学生对于后测题中的一些生活事例不能准确找到答案,表现在课堂教学与现实的联系不是很密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不是很高,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数学知识的运用,联系实例,加深对比例的意义
本文标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听课观察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4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