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毛中特概知识点(2013)
毛中特概知识点(2013修订版)书本架构: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到第四章:毛泽东思想部分,后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未涉及部分第五章到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重点考核章节:一、五、六、七、八、十二注意每章后边的思考题,部分在笔记中标记,部分未标记,未标记的自行寻找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3、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论新阶段》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1945年七大,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写入党章。5、问:为什么马克思主义需要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课后思考1)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指导实践)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中来)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进入精神层面)三、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后思考2)1、两大理论一脉相承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2)时代背景:战争与革命(因此,毛泽东思想有战争革命有关内容)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农村包围城市(中国国情,农村人多统治薄弱)、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来源,阶级斗争发展为武装斗争)(2)遵义会议以后: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理论。二、主要内容(课后思考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前三战争革命相关,后三建设政策相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课后思考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实践中来)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提升为理论)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精神层面)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晚年犯有严重错误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形成和发展1、注意书本P16~17描述性内容,尤其注意年份:1978、1982、1987、1992、19972、时代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但总体上是和平与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围绕三大问题:(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2)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内容:(课后思考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第一章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七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第八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第十一章第一到三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第十一章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第十二章)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课后思考4)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实践中来)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升为理论)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精神层面)第四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1、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2、发展过程及其相关文件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1937年《实践论》《矛盾论》(中国近代以来少有的哲学理论)1938年《论新阶段》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新中国成立以后,《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78年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二、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三、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课后思考5)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3、实事求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记忆时注意省略定语)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目的:认清国情时代特征:战争与革命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1、大革命失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遵义会议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三大法宝、基本纲领等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总路线(课后思考1)1、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2、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3、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社会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课后思考2)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推翻对象,建立领导、动力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对象,分给动力)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凡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道路1、道路的探索大革命失败,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文章:1928年,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1930年,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课后思考3)依据:(1)基本国情决定的,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2)城市统治强大,农村统治薄弱简答题: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土地是利益)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敌人粗暴,只有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依托)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课后思考4)统一战线(对朋友要统一)武装斗争(对敌人要斗争)党的建设(对自己要清醒)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1、经济社会状况决定社会性质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虽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总路线的提出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理论依据P59~61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小到大,最后全行业联合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和平赎买(2)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二、历史经验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积极引导、逐步过渡3、和平方法进行存在问题:简单粗暴、急于求成,经济模式过于单一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1、极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任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文章:《论十大关系》内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文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内容:矛盾普遍存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要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矛盾性质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P80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文章:《论十大关系》1、实现工业化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必要条件。2、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3、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为序发展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经济建设方针;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科学和教育;知识分子工作。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认识国情2、国情与理论相结合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2、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P98倒数第三段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2)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第五章的第2题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的2、经济社会发生的新变化:(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2)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3、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仍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P108~109分五个方面,五位一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第八章有详细论述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1
本文标题:毛中特概知识点(201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54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