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的内容、意义新民主主义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具体奋斗目标。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他在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带有过渡性质。毛泽东指出,国体——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此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对发展现代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必须采取保护的政策。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封建专制的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指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是指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对于封建时代创造的文化,应提出其封建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同时要尊重中国的历史,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文化,以发展民族新文化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是指要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文化工作者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使它成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思想武器;同时又要以人民大众的实践作为创造的源泉,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意义1、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2、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3、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4、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民主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2、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3、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以及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原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我国对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以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条件的。任何否定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根本上说是由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虽然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总地说来,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和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仍然处在并将长时期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的不平衡性,给非公有制经济留下了广阔的空间。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内容以及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的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市场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除了按劳分配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下,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如果不将贡献大小,而是只讲平价分配,那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只会仍然共同贫穷。今天我们收入差距的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经过一个过程。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应该是保证人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因而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决不能采取劫富济贫的办法,而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地从事“财富创造”的同时,给低收入者更多的能力和机会,给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可能引发社会问题。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问题,其本质是劳动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积极因素及生产力发展水平起决定的作用。二是合理调剂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现在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格局,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地区、行业、部门的收入差距,缩小东、中、西部的收入差别,也必须综合治理。第一,要社会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第三,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第四,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第五,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总之,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三个有利于”体现得越充分,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条件就越具备,就越能增强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以及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原因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需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在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需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原因: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但是由于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小康,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小康相比是低水平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但是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依然还有不稳定因素。我国走的社会主义道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但是国情不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结合实际,不能照搬照抄。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就要求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而且,当今世界生产力迅猛发展,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肩负着更为艰巨、复杂的任务。一方面,工业化依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还要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的不利地位的压力。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6,“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意义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意义:“三步走”战略目标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这个人口大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将使中国综合国力居于世界前列,将使中国人民普遍过上比较富裕的日子,将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将结合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国家走出一条道路,将进一步显示0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证明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3)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
本文标题:毛概习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5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