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毛概整理笔记(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经济体制选择的历程:计划经济(1949-1978)——→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78-1984)——→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1992)——→市场经济(1992-至今)。(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为什么我们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①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说明我们的计划经济不适合我国的发展。※注: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和弊病:a.形式单一,限制、排斥甚至消灭非公有制经济;搞大而公大而全,由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浮夸风共产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b.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c.高度集权政企不分,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d.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②从理论上说,计划经济适合战争年代或者战后恢复期,还有就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阶段。③我们国家搞社会主义逾越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但是不能逾越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被认为是目前最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好方式。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组织形式。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和完备形态◎商品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产品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一阶段)△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劳动力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二阶段)△市场经济(产权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三阶段)市场经济又分为:古典的(或自由的)市场经济(完全靠市场调节)现代的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市场经济优点:低成本,高效率,有效配置资源)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a.社会主义还存在社会分工b.还存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不同利益主体c.还存在多种公有制形式所以,我们要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要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解决初级阶段的问题,完成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注意: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决不是说不要社会主义的计划,而是反复强调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1).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一般性):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特定的社会基本制度的性质,所以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不会因不同国家社会经济制度上的差异而有不同。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主要有:①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靠市场调节。(经济活动市场化)②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经营自主化)③具有完善的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国家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运用各种手段来实行宏观调控。(政府调节间接化)④具有完善的法制基础。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经济运行法制化)(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特殊性)①在所有制结构上,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在分配制度上,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市场建设的全面展开(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与改革的整体推进:1.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3.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2).重点改革方案:企业体制改革(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财税、金融、外汇体制改革;社会保障等宏观调控:经济总量平衡(目标)短期需求长期需求货币财政扩张(积极)均衡紧缩(消极)扩张(积极)均衡紧缩(消极)政策~3~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公有制经济的内涵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③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是就全国来说的,在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人们占有、支配和使用生产资料的方式,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租赁制、承包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方式都是公有制实现的重要形式。现今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有:国有独资经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在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一种私有制经济。●私营经济是指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经济。●外资经济是指通过引进境外资本(包括港澳台资本)在我国建立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4~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①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②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③劳动还是谋生手段的性质客观上要求实行按劳分配。※按劳分配的特点:a.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只是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而不是社会唯一的收入分配方式。b.它不能直接以劳动时间为尺度,只能依据通过商品交换所实现的价值量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c.它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同一标准实现,只能以企业为单位来实行。d.它还不能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实行通过劳动券直接进行实物分配,而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关系来实现。(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决定的。●2.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第一,在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是主体;第二,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是基本的收入分配方式;第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以按劳分配收入为主。●3.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意义: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A.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B.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C.才能保证人民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D.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质上就是按劳分配之外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5~※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及其所有者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作用的大小,按照一定的比例从生产要素的使用者那里得到相应报酬的分配方式。生产要素有两大类:①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②是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现阶段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形式◇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①个体劳动收入②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①按租赁、经营成果分配②按资金分配③按资本分配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如:按提供的信息、科技发明、创造、专利等参与分配。(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1)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是对立的,从广义来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也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形式。(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的作用:有利于培育和完善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重新组合,调动各种生产要素参与经营的积极性,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理想的社会收入分配格局应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在两端,整个社会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多数发达国家都是这种形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主要措施是:一、要控制投资过快增长;二、要控制净出口的规模;三、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标准;四、要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多渠道扩大农村居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五、要鼓励依法创业和投资,保护各类合法收入;六、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6~(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正确认识先富和后富的关系,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②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十七大“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为此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所谓合法,就是来自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而产生的收入差距。所谓适度,就是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使因收入差距扩大而形成的社会矛盾发展到尖锐对立的地步。因此在政策上要做到: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作用):*缓解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经济发展.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内容有:*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点:覆盖范围窄、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问题: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要求。发展目标:从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统筹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统筹城镇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统筹公平与效率,统筹政府作用和市场效率的高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7~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提出的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
本文标题:毛概整理笔记(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55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