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程教学单元设计序号15单元题目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时2授课班级上课地点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认识大学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控能力。了解和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意义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能力训练任务训练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控能力。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全面掌握党十六大以来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能够理解社会主义和谐提出的原因和意义。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具有较强的社会观察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教学参考、视频资料。工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复习导入提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什么?在2004年以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是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个部分组成的,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后加上的一个社会建设是指什么呢?这个社会建设就是我们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那么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是本章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提问思考回答5min内容讲授第十一章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什么是和谐和谐通常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二)什么是和谐社会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建设美好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的追求的社会理想。所以从历史上来看,我们很早就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所以我们首先来介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1、我国古代对和谐社会的憧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非常丰富。孔子提出“和为贵”,“和而不同”,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肯定“和”的作用。“和”的本质在于统一和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讲授听讲25min荀子提出“和则一,一则多力”。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认为只要内部和谐,上下齐心合力,就能无往而不胜。“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2、西方国家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在西方,“和谐”不仅仅是思辨的哲学概念。苏格拉底“和谐”被引入政治和社会领域。柏拉图阐述了“公正即和谐”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权应该由中等阶层来掌握,这样就能很好地协调贫富两个阶层的利益,避免矛盾和冲突,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傅立叶在1803年写的《全世界和谐》一书中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不公正的,将被新的“和谐制度”所代替。英国的欧文对“和谐制度”进行了长期的实验,把自己在美洲的共产主义实验称作“新和谐公社”。尽管欧文为“新和谐公社”倾注了他所有的财产,但最终由于脱离了现实的经济基础,而成为空中楼阁。3、马克思主义对和谐社会的构想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才能达到真正和谐的共产主义社会。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展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那么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举例礼记举例:欧文与新和谐公社的故事讲解听讲听讲思考实践环节讨论:现在我们社会上存在哪些不和谐之音?原因是什么?我们该怎样解决?提问思考回答15min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据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带来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凸显1)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2)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发展速度,使人口、资源、环境等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了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3、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必然要求。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遵循的六个重要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六个必须”的原则是一个整体,它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讲授举例重庆打黑讲授听讲听讲15min20min了未来15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方向和路径、动力和机制以及需要把握的重大关系。我们要按照这些原则的要求,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决定》正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在明确提出这些主要任务的基础上,《决定》强调,要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持续努力,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优化教育结构。(3)推进教育改革创新。(4)坚持教育公益性质。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1)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2)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3)推进就业体制改革。(4)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1)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答点评自学提出问题20min(2)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3)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5)积极发挥商业保险和补充作用。(6)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7)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1)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2)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3)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4)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1)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2)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4)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5)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总结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的共同愿望。总结听讲3min学习与思考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提问思考2min教学体会
本文标题:毛概课程11章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56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