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毛邓三考试复习总资料汇集
1一、毛邓三复习提纲1、毛泽东思想1.产生条件: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具体见书13页最后一段至14页第二段)2.形成过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和发展。”(书14页至15页第一段)3.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基本点一是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有两个部分: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和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二是认为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具体见书16页第二段)4.评价:(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具体见书20页至22页)2、邓小平理论1.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具体见书23页第二段)历史和现实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时间。(具体见书23页第三段)2.形成和发展过程:“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载入宪法。”(具体见书23至24页)3.科学体系及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4.历史地位:(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2.提出过程:见书29至30页。3.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根本利益。“(具体见书30至31页)24.历史地位:(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党的思想路线形成、重新确立、丰富发展的过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思想路线做出的主要贡献。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掌握“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关系。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确立、重新确立和发展形成:1.毛泽东在1929年写的分析红四军党内错误的信中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概念。2.1930年,通过《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3.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政治报告,以“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态度。确立:此后,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字校训,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重新确立:粉碎四人帮后,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重新强调“实事求是”。丰富发展:1980,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关系实事求是内在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5、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提出过程。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是否等于社会进步,是否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五.科学发展观提出过程:1.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32.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3.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的持续发展的轨道。4.20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一五”规划,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5.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提出原因: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6、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1.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们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如何做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义的伟大实践。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更高目标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要求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者具有共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特点、优势和必要性)。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单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些部门和领域市场不能调节,有些则不能让市场发挥调节作用。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控制和调节。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主要任务和目标,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的增加,也体现为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基础,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公有制经济范围指哪些?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我国对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以确保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条件的。任何否定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意思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它在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坚持完善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和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
本文标题:毛邓三考试复习总资料汇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57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