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民俗旅游对西双版纳傣族园的影响及开发保护策略
目录中文摘要················································································································Ⅱ英文摘要················································································································III1引言·····················································································································11.1相关研究综述······························································································11.2相关概念·····································································································12西双版纳傣族园旅游发展现状分析········································································22.1傣族园概况·································································································22.2傣族园发展的基本情况················································································22.3旅游开发对傣族园经济和环境的影响···························································32.4旅游开发对傣族园社会和文化的影响···························································73结语····················································································································15参考文献················································································································17II民俗旅游对西双版纳傣族园的影响及开发保护策略摘要随着民俗旅游的不断开发和发展,旅游者的进入在给民俗旅游村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可小视的负面影响。本文以西双版纳为实际案例,从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四个方面入手,研究旅游开发对西双版纳傣族园的影响,并提出使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框架构想,以供借鉴,为自己的家乡尽微薄之力。关键词:傣族园民俗旅游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民风变化:Daipark,folktravel,Environmentalpollution,ecologicaldamage,Localchanges1引言1.1相关研究综述目前,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旅游成为旅游的三大系列产品之一,而少数民族地区别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更是引来了众多的观光者,但随着民俗旅游的开发和发展,对民俗旅游村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国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二十余年。1992年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民航局曾推出“中国友好观光年‘西南少数民族风情游’”,之后又推出“95中国民俗风情游”,两度掀起民俗旅游的高潮,对民俗旅游的研究也随之兴起,一时形成了兴盛局面。少数民族村寨作为民俗旅游的重要因素,当然也受到了广泛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1)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道路。(2)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对村寨产生的影响。(3)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保护措施。针对西双版纳傣族园也有相关的研究文献,如黄亮陆林的《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罗平和少英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等都对傣族园的发展做了研究。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访谈法和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对傣族园的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进行剖析,研究旅游开发带来的正面及负面影响。1.2相关概念由于民俗旅游村在国内外的研究时间都比较短,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本文中使用的部分概念加以界定,以便理解,避免混淆。民俗旅游民俗旅游是以民俗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一种旅游类型,既指一种旅游实践活动,也指旅游产业,还指一种社会现象;既包括汉族地区的民俗旅游,也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旅游。民俗旅游村民俗旅游村是一个文化空间概念,是实地开发的自然村寨,它因具备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优越的区位条件等优势条件而被作为旅游开发的对象。展示民俗旅游村中,开发者为了让游客观赏到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特色,有意突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它不同于博物馆、展览馆的室内的、固定的陈列含义,是指专为游客提供的经过精心选择加工的民族歌舞表演,以及民俗旅游村村民生产和生活原貌的呈现。表演本文中的表演专门为游客提供的民俗旅游歌舞实践活动,是在村寨中2特定的场地或者村民家中进行的民族歌舞艺术文化的非专业表演。2西双版纳傣族园旅游发展现状分析2.1傣族园概况傣族园位于距景洪市27公里处有“孔雀羽翎”之称的橄榄坝(勐罕镇),傣族园规划占地336公顷,目前已开发利用63.4公顷,园内共有5个村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和秀丽的天然湖泊龙得湖将5个村寨环抱中间,滋育了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生态环境和傣族文化保存完好的5个傣族村寨紧紧相连,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橄榄坝总佛寺曼春满佛寺是5个村寨的核心。5个村寨各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曼将(意为蔑套寨),据说因为村民巧妙地用篾套将佛祖指点的大石头搬到目的地而得名;曼春满(意为花园寨),过去,土司曾把曼春满指定为专门栽花的寨子,而得此美名;曼春满是5个寨子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村寨,因为拥有古老而辉煌的曼春满佛寺而成为傣族园的中心;曼乍(意为厨师寨),这个寨子过去专门培养给土司衙门做饭菜的人,而且出了些很有名气的厨师,所以得名曼乍;曼嘎(意为赶街寨),因过去曾经是一个热闹的集市而名;曼听(意为宫廷花园寨),这里花草和果树多,庭院也打理得特别漂亮,过去是专供召片领及其“皇亲国戚”游玩的“御花园”。曼听的历史古迹比较多,有孔雀坟寨心、白塔、塔包树和公主井等,由于生态环境优越,该寨已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文明村”。2.2傣族园发展的基本情况20世纪90年代中期,西双版纳提出了“旅游兴州”的发展战略。1998年,来自广东东莞信益实业总公司考察了曼听、曼春满等村寨后,决定将包括这两个村寨在内的5个傣族村寨开发成旅游景点——傣族园。经报请西双版纳州政府批准,该公司获得了傣族园的开发经营权。后来由于资金问题,由云南农垦集团橄榄坝农场投资入股,共同开发傣族园。农场入股后迅速控股,迫使广东公司退股撤资。而后,由于农场资金不足,傣族园的施工单位——昆明南洋公司同意转债为股,与农场共同经营傣族园,成立傣族园公司。1999年8月,傣族园正式营业,成为西双版纳集中展示傣族宗教、建筑、服饰、饮食及生产生活习俗等文化的风景点。两年后,傣族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从而加速了傣族园的发展。截至2004年,傣族园已发展成全州第二大旅游接待点,游客量仅次于传统风景点勐仑植物园。西双版纳傣族园的主要旅游活动内容有:①泼水节庆活动。天天泼水节,让游客随时都感受到泼水节的狂欢氛围;②傣家民居参观,向游客展示傣家的干栏式建筑,体验傣族的待客礼仪;③歌舞表演,向游客集中展示傣家民间的传统历史文化和傣家少女的靓丽多情。④赕佛,在曼春满古佛寺让游客参加拴线、念经、抽签等佛教活动。⑤根据季节特点,举行傣家传统节日活动,如赛龙舟比赛、放高升、斗鸡赛、丢包、燃放贡菲(孔明灯)、赶摆、赕佛等活动,弘扬傣族传统文化。⑥根据曼将、曼春满、曼乍、曼嘎和曼听5个傣族自然村寨的特点,各有侧重地开织锦、傣式首饰加工、制陶等民族工艺品加工参观,傣家婚礼习俗参观。⑦傣家住宿、餐饮。傣族园的旅游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前,主要的接待对象是专家和学者,主要的活动是进行民族调研和民族文文化研究。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旅游者开始进入,但是数量较少,5个村寨自发的、零散的、初级的参与活动。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旅游者大批量涌入,此时的旅游活动由政府统一规划,运用企业化运作方式。旅游开发公司倡导“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即村寨和村民提供资源,公司投资开发,统一规划,统一包装,共同参与,互惠互利,共同发展。2.3旅游开发对傣族园经济和环境的影响2.3.1社区经济结构的变化游客的到来,给傣族园村民提供了销售农副产品的机会。他们开始种植经济价值高的瓜果,直接出售,转化为商品,农产品的商品率大大提高了。同时,傣族园社区的农业生产兼有观光农业的职能,传统的农具和渔具既可供游客观赏又可供游客使用,果园既可供游客欣赏又可让他们摘果、品尝,参与这些活动让游客充分体验到农业生产的乐趣。这样,社区农业用地不仅有农业产出,又能产生旅游收益。旅游业虽不是绝对的主体经济,但其推动农业内部的结构产生了分化,在傣族园内的傣族村寨种,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相应增加,以经营经济价值高的橡胶业为主,精耕细作的水稻种植业不再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其收益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下降了。农业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变迁,逐步迈向商品化、机械化。4另外,公司对社区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有推动作用,他们积极倡导“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社区居民走出家门出售自产水果和传统手工艺品,免收摊位费,还引导、扶持村民搞“傣家乐”的接待服务。社区村民的经营项目还有很多:曼将村由于靠近景区入口的地理优势,他们主要摆卖烧烤食品和水果;曼春满位于景区的中心位置,他们除了大量经营傣家乐,很多家庭都联合参与出售沙金沙银等工艺品。旅游带动的民族手工业、餐饮业、建筑
本文标题:民俗旅游对西双版纳傣族园的影响及开发保护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5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