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民营资本投资旅游景区典型案例
民营资本投资旅游景区典型案例分类:中国旅游景区经营和投资分析报告2009-01-2214:47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展,民间投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1981年到2001年,我国民间投资从165亿元猛增到14305亿元,增长85.7倍,年平均增长25%,比同期全社会投资平均增长20.4%快4.6个百分点,比同期国有及控股投资平均增长17.8%快7.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也由1980年的18.1%提高到38.4%,增加1倍多。表1改革开放以来民间投资的发展情况年份投资额(亿元)增长速度(%)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1981年293.577.930.51982年385.131.231.31983年478.124.233.41984年648.135.635.41985年862.733.133.91986年1041.220.733.41987年1342.92935.41988年1733.829.136.51989年1602.2-7.636.31990年1530.7-4.533.91991年1880.722.933.61992年2581.437.331.91993年403356.230.91994年521829.430.61995年6499.224.632.51996年7740.919.133.71997年8352.27.933.51998年9260.110.932.61999年10224.710.434.22000年12144.418.836.92001年14304.617.838.4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2》和《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投资的方向,决定着投资的效益、经济的结构和经济的增长。在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买方市场逐渐形成的情况下,市场容量总体基本已经饱和,市场普遍过剩,民间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投资的方向。关注民间投资方向,对于更好地引导民营资本投资,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民营资本投资景区是从“七五”时期起步的。这一期间,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国家旅游局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有重点的较大规模开发阶段,提出了“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起上”的投资方针,拉开了民营资本开发旅游景区的序幕。但是这一时期民营资本主要集中在人造景观的开发建设,1989年开业的深圳华侨城锦绣中华造成的轰动性示范效应,引发全国性人造景观热,民营资本纷纷进入这一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到1992底全国已建起大中型人造景观近百处,其中绝大部分由民营资本投资开发。但是由于大多数人造景观投资经营者在未作深入的市场调查的情况下盲目进入,多数人造景观主题雷同,缺少新意,而且建设水平和层次较低、观赏价值不高,因而多数以失败告终。目前全国共有2500个人造景区,其中约70%处于亏损状态,盈利的只有10%左右。民营资本开发自然景区的时间较晚,大约在90年代初期,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始出现小型民营旅游景区、景点,这些景区以满足当地居民日常休闲需要为主,数量不多,规模有限,但效益很好;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们对旅游景区需求的增大,以及民营资本实力的提高,民营资本开始以获得景区经营权的方式,进入长期由国家统一开发的大型自然景区领域,并由此形成民营资本开发景区热潮。虽然有关部门对此存有异议,但由于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家财力有限无法承担全部景区的开发的现实情况,各地方政府仍出于各种原因积极吸纳民营资本开发景区,目前已有多家民营资本入主多个景区,包括宋城集团、浙江旅业集团、广厦集团、四川万贯集团等几十家民营企业以出租、委托经营、买断经营、合股经营等方式,进入四川、广东、湖北、湖南、浙江、安徽、山东、云南等旅游业发达省份的大型景区,控股的比例在51%至55%,经营年限从30年至70年不等。总的来看,民营旅游景区的数量不多,2002年,仅占全国旅游景区总数的5%左右,国有及国有控股景区的比例高达74.38%,但是效益较好,平均利润率高达24.4%。根据对首批4A景区1999年经营情况的统计,景区经营利润率平均高达24.4%,远高于同期旅行社行业利润率1.93%和全国500间以上大型旅游饭店利润率8.1%。由于旅游景区的利润率较高,吸引了众多民营资本投向该领域,但是由于民营资本自身的缺陷和旅游景区的特性,民营旅游景区存在许多问题,包括:1、投资主观性绝大部分投资旅游业的民营企业家都是被这个产业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所吸引而来的。比方说,看到别人摘主题公园赚了钱,匆匆忙忙也来搞主题公园,想分一杯羹,不经过前期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全凭主观的头脑发热,仓促上马,粗制滥造,大肆制造声势;而往往由于简单的模仿,缺乏个性,造成近距离雷同,导致达不到预期的市场反应,最终落个失败的下场。这种一哄而上,缺乏客观分析的做法相当普通,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和企业家们的重视。另外,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主,尽管他们在其他行业是行家里手,但却是首次接触旅游业,他们缺乏有关旅游的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又不善于借助外部的智力资源;往往不能按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其结果也就事与愿违了。2、管理水平的落后这也是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民营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即使大型民营企业,也是从小企业逐步发展起来的,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管理体制很不完善,存在封建家长式的管理,一个人说了算;家族式的管理,任人唯亲,企业所有的领导岗位都被一家人所占据。这样的结果就是极大的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浪费了优秀的智力资源,吸引不到高水平的人才。往往这样的企业在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必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跨下来;因为他没有形成一个其中各部分相互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管理系统。而这样的企业中,领导者的文化程度和其自身素质,往往决定了这个企业将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和规模。3、经营规模小,建设水平低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往往都是一个企业投资规划建设一个或几个单独的景点,很少有企业投资规划整个景区,进行总体的和全方位的开发和建设。像浙江临安,有80%的景点是由民营企业投资开发的,但几乎每一个景点都有各自的业主,而且没有一个景点投资超过一千万。由于投资的门槛较低,对投资者的资金要求不高,结果在同一旅游区域形成了众多的小旅游企业。导致同一景区的各旅游景点形成不相协调的局面,欠缺总体布局的规划。也为以价格战为代表的恶性竞争创造了条件。众多的中小旅游企业所进行的项目建设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有些地方由于众多企业的低水平建设,不仅使整个景区看上去杂乱无章,而且也破坏了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往往都是不可再生了,使整个景区为此得不偿失。4、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搞旅游就是为了赚钱,可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主都是这么想的。在他们眼中,青山绿水、珍禽异兽、新鲜的空气、辽阔的大海,甚至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遗迹、遗物,都变成了绐他们带来利益的摇钱树。很多人出于一种纯商业的目的,对珍贵的旅游资源进行未加任何保护措施的开发。一般民营旅游企业都与当地旅游管理部门签下几十年的开发协议,在这几十年中,他们可能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尽最大的可能把旅游资源的价值转换成“商业利益”。这种只重经济效益的开发活动,往往给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并且有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形成环境污染,造成恶性循环。以上问题虽然存在,但并非所有的民营旅游企业都是如此,也不能因此而否认民营资本对中国旅游业发挥的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民营资本介入旅游景区出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以下进行介绍和分析。同时,也将对经营比较成功的国有旅游集团——深圳华侨城的经营战略进行介绍和分析。这些案例对今后的旅游景区开发和经营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四川万贯集团——碧峰峡模式碧峰峡作为蒙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86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风景名胜区,1994年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雅安市政府曾于1994年对碧峰峡进行旅游开发,1994年—1997年间,雅安市政府先后投资580万元,仅完成少部分建设工程,年仅接待游客4万人,年收入仅30万元,未形成真正的接待能力。万贯集团是成都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1996年形成集团规模。此时,第一次创业己步入经济运行的衰退期,以董事长陈清华先生为首的公司高层决定对万贯集团进行产业调整,同时寻找资本营运的新切入点和载体,作为万贯集团进行资本扩张的战略平台。经过对中国产业形势的系统分析与预测,最终确定以旅游业作为万贯集团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1997年10月,集团开始对景区选点进行调研。先后对雅安碧峰峡、华山等景区进行踏探,掌握了详细的背景资料,经过比较后决定对碧峰峡进行旅游开发。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旅游业和中国风景区管理的现状,邀请设计、动物界、风景园林界、植物界、文化艺术界、餐饮界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确定“严格保护、合理开发、精心设计、统一管理、永续利用”的开发理念,提出“在一个风景区,由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在政府的指导下,统一规划,并由一家企业整体控制50年,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实现国家资源的保护、保值和增值”的景区开发思路。1998年1月8日,四川省雅安市政府与成都万贯集团签订了由其独家开发碧峰峡风景区协议,出让碧峰峡风景区50年独家经营权。同时成立由成都万贯集团、雅安市旅游局和成都铁路分局经济开发总公司共同投资的“四川雕安万贯碧峰峡有限公司”,负责碧峰峡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协议签订后,万贯集团先后投入1.8亿元进行建设。1999年12月28日碧峰峡风景区正式开园,截至2000年底,碧峰峡风景区共接待游客93万人次、总收入达6000余万元,总利润2580万元,上缴税金500万元。碧峰峡由一个不知名的小景区一跃成为四川省十大景区之一。万贯集团也因此成为整体进入开发风景区的中国第一家大型民营企业。(一)碧峰峡模式的含义碧峰峡模式概括地讲是,“在一个风景区(旅游区)内,由政府统一规划,授权一家企业较长时间独立控制和管理,组织一方或多方投资建设,统一规范有序经营,追求永续发展”。所谓独立控制和管理是指在一个时期内,由一家独立的法人企业实施对旅游区的总体控制,包括统一区内规划,统一区内建设,统一区内管理标准,使区内所有从业者都能如一个企业内部各环节一样得到有效控制运转,并最终达到统一的质量水平。以独家经营为主导,以多家经营为辅助,控制主要接待设施和高利润部分,放开次要设施和低利润部分。(二)碧峰峡模式与资源保护、开发在碧峰峡模式中,由于投资主体获得50年独家垄断经营权,万贯集团成为国有资源的直接责任人,而作为以旅游景区为主业的企业,资源是其生存的基础和条件,因此,万贯集团从一开始意识到必须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为了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万贯集团将碧峰峡定位为深生态乐园,即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核心,发展与之和谐相融的旅游项目,使旅游者享受欢乐。在开发过程中,万贯集团请四川省城乡规划院专家给碧峰峡景区进行统一规划,并为景区确立了三个“之外”,即主要接待设施建在核心景区之外、污染物排放在景区之外、农民搬迁到景区之外;同时建议应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把动植物、水、空气、岩石、文物。阳光等资源当作景点向游人介绍,把动植物,水、空气、岩石、文物、阳光等资源当作企业的财富与资产进行管理,把生态效益放在比经济效益更高的角度处理。在选择景区的经营项目中,万贯集团为加强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原有动物园的基础上,建立西南地区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加强对动物资源的保护,使环境更优美,资源更丰富。为了维护环境质量,万贯集团全面推行HSE国际规范,进行游客人数限制,建立安全、健康、环保的人文环境。确立打造精品旅游、环保旅游和深生态旅游,追求高质量服务,使游客满意,获得欢乐的发展宗旨。在景区建设中,万贯集团坚持边建设、边恢复、边保护的原则。具体做法包括:(1)对所有施工单位约法三章:随意砍一棵树,无论大小,罚款500元,砍10棵,罚款10000万元,并清理出场。(2)工程建设与植树造林同步,从景区建设到现在,公司己累计植树造
本文标题:民营资本投资旅游景区典型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61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