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章水土保持规划第一节水土保持规划概述一、水土保持规划的概念、作用和意义(一)水土保持规划的概念水土保持规划(Soilandwatercenserrationplanning)是为了防治水土流失,做好国土整治,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水土及生物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生产和经济发展,根据土壤侵蚀状况、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用水土保持原理、生态学原理及经济规律,制定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的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根据规划的区域范围大小,可分为大面积总体规划和小面积实施规划两类。大面积总体规划是指大、中流域或省、地、县级的规划,面积几千、几万到几十万平方公里。其主要任务是在水土流失综合调查基础上,按照水土保持区划原则划分出若干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区,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各类型区的自然、社会及经济情况和优势,分别拟定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方向及模式,确定治理目标和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及治理进度,作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学预测。小面积实施规划是指小流域或乡、村级的规划,面积几个到几十平方公里。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大面积总体规划提出的方向和要求,以及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具体地确定农林牧生产用地的比例和位置,针对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地配置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提出各项措施的技术要求,分析各项措施所需的劳工、物资和经费,在规划期内安排好治理进度,预测规划实施后的效益,提出保证规划实施的措施。(二)水土保持规划的作用水土保持规划是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主要依据,也是农业生产区划和国土整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为了指导水土保持实践,使控制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工作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进行,避免盲目性,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我国一些山地丘陵区,广种薄收,单一农业经营十分普遍,这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造成水土流失和人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明确生产发展方向,对原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进行有计划的调整,改变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恰当地安排农林牧业生产用地比例,变广种薄收、单一经营为少种高产多收的农林牧副综合发展,从而达到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在许多地广人稀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科学的水土保持规划,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最终实现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统一的目标。2、确定合理的治理措施,有效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是开展水土保持治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和前期工作。由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涉及面较广、工作量较大、开展时间较长,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而且各项措施、多种因素相互关系复杂,要经过一定的分析、计算、预测、评价。因此,要做好水土保持的防治工作,就必须制定科学的规划。没有规划,凭主观意愿去指挥,造成盲目性、随意性,结果会事与愿违或事倍功半,挫伤群众的积极性。通过规划,可确定需采取的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农业耕作措施,如梯田、坝库、林草、沟垄种植等的科学布局、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等,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特别要处理好治坡与治沟的关系,上游和下游的关系,工程、林草、农业耕作三大措施之间的关系,以及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的配套、治理和管护。多年来不少地方由于处理不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治理效果却不显著。因此,必须研究制定科学的规划,协调处理好这些关系,使水土保持工作得以顺利地向前发展。3、制定改变农业生产结构的实施办法和有效途径水土保持是一项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通过规划,根据客观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采取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等有效措施,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再逐步加以改变。4、合理安排各项治理措施,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规划中的任务,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劳动潜力,和机械设备把一切能用上的力量全部都使出来;另一方面,要注意协调各项措施的关系,包括施工季节和年进度安排,使各项措施相互促进。5、分析和估算水土保持效益,调动群众积极性治理水土流失、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变山丘区贫穷落后面貌,增加群众收入,同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境质量。如在经济效益方面,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后,在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现金收入,改变群众贫困面貌等方面能达到什么程度。用这些能达到的美好前景教育群众,调动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水土保持防洪、减沙效益的估算,可为大中河流的开发治理和各项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三)水土保持规划的意义水土保持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的建设方针、国家规定的水土保持发展目标、各方面对水土保持的需求,以及规划范围内的条件和特点,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提出一定时期内预防、监督、治理、开发的方向和任务,以及需要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和分期实施步骤,据此来安排水土保持计划,指导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做好规划是水土保持工作实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只有搞好规划,才能科学地指导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使治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用较小的代价,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达到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在资源利用方面,合理开发利用流域的水土资源,并进行综合配置,以保持系统具有持续、稳定的生产力;在社会经济方面,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改善、提高生产和生活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从整体上保持流域内的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充分发挥流域系统的功能,使流域系统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因此需要努力认真地做好水土保持规划,使其具有可操作性,真正成为水土保持工作中展望未来的蓝图。二、水土保持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水土保持规划的指导思想1、水土保持规划应符合我国经济建设总的战略部署,与当地的农业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为实现农业发展战略目标和经济建设目标,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服务。2、规划应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结合,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主要问题服务。既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改变当地的生产条件,又要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把群众脱贫致富的要求作为规划重点。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首先解决粮食、燃料、饲料、肥料、现金收入等问题,有的地方还要解决人畜用水困难。通过水土保持,逐步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开拓脱贫致富的道路。一些严重侵蚀地区开创的“开发性治理”已经在此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3、全面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与为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协调发展服务,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在充分分析和调查生态环境和效益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有效地增加农林牧副渔各业的总产值和净产值。为此,应在规划中搞好经济核算,计算各项措施的投入与产出,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优选出最佳的土地利用与措施布局方案。4、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科学论证水土流失与低产贫困的根本原因,提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及逐步实施的步骤。5、突出水土保持的特殊性,重视水土保持与全社会工矿、交通、文教、卫生、商业等发展的相互依存性。(二)水土保持规划的原则水土保持规划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恢复、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在这个总原则的指导下,水土保持规划的原则具体概括为以下几条: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无论生产建设方向的确定,治理措施的布局,治理进度的安排,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都应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办事。2、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我国幅员广大,各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因此在规划中必须认真研究各地区、各流域的具体情况,在类型区划分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和经济技术指标等,使之形成多层次良性循环体系。3、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必须做到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治坡措施与治沟措施相结合,造林种草与封禁治理相结合,骨干工程与一般工程相结合。在治理工作中,各项措施、各个部位同步进行,或者做到从上游到下游,先坡面后沟道,先支、毛沟后干沟,先易后难,要使各措施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的防护作用,要做到治理一片,成功一片,受益一片。4、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水土保持要以生态效益为基础,经济效益为原动力,坚持以经济效益促进生态效益,以生态效益保护经济效益的良循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水土保持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没有经济效益的生态效益,不易被群众理解和接受,也缺乏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内在活力;相反,没有生态效益的经济效益,会使水土保持走向急功近利的极端,从而丧失生产后劲,乃至资源也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在规划中要做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治理与管护相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要做到经济上合理,各项措施符合设计要求,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水土保持规划的内容与程序(一)水土保持规划的内容水土保持规划的内容和详简程度,要按照规划区的大小、年限的长短、实施的要求等情况综合确定。一般包括: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规划、土地合理利用的规划、水土保持措施的规划、投入和效益的计算、保证规划实施的措施等。其中水土保持措施的规划是规划的主体部分,要针对坡耕地治理、荒坡治理、侵蚀沟治理分别提出治理措施,规划出应采取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工作量,在根据投资能力和经济要求,规划出开展的先后步骤及其进度指标,同时也要对已成措施的管理养护、经营运用做出规划安排,以保证措施能充分发挥作用。投入的计算,包括人力、物资、财力。效益估算,主要是蓄水保土效益、增产粮食、木材、燃料、饲料的效益等。保证措施主要是制定开展水土保持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也包括组织领导、技术队伍、宣传教育等。这些措施一定要具体、能落实,只有保证措施落实了,整个水土保持规划才能实现。(二)水土保持规划的程序水土保持规划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准备工作(1)组织综合性规划小组由于水土保持规划工作涉及的部门多,综合性强,要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反复分析、论证、综合、平衡、对比定案。因此需要组织一个具有农、林、牧、水利、水保等业务部门的技术人员和领导参加的规划小组。(2)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规划的任务、工作量、要求;制订规划工作进度、方法、步骤,人员组成与分工;并做好物质准备、经费预算及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3)制定规划提纲根据规划的任务、要求,制定规划提纲,包括水土保持综合调查提纲和相应的调查表格。一般水土保持规划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前言:说明规划任务来源、目的、要求等;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等;水土流失:包括水土流失的现状、危害和水土流失的成因;治理的现状:包括治理的过程,治理的效益、经验、问题和教训;系统分析:包括资源的分析和评价,社会经济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等;治理规划:包括规划的指导思想,土地利用规划,治理措施规划与设计,其他规划等;实施计划:包括进度的安排,实施规划的措施等;投资和效益估算:包括劳力、资金、物质的投入,可能获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4)培训技术人员在规划工作开始之前,应对参加规划的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学习规划的有关文件和技术,明确规划的任务和对本专业的要求,统一标准和规范。此外,进行水土保持规划除要做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仪器装备准备和技术培训外,大量的工作是资料方面的准备。要根据规划范围大小收集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航空照片、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图、土壤图、土壤侵蚀图、坡度图等;收集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土壤、植被、主要河流特征及现状;收集有关社会经济、水土流失及治理的资料等。对收集的资料应进行认真分析整理,不足的要进行补充调查。2、进行水土保持综合调查调查分析规划范围内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特点四个主要方面;以及调查总
本文标题:水土保持学第六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71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