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2)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内容概述一、资本管理二、业务管理三、风险管理四、内部管理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资本充足率的管理资本管理资本结构的管理普通股(增加资本途径的选择)优先股资本债券留存盈余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管理内容负债业务管理存款业务非存款借入资金业务管理业资产业务管理现金资产业务管理务信贷资产业务管理管证券投资业务管理理中间业务管理结算代理融通信息咨询信托租赁表外业务管理担保票据发行便利互换期货期权等国际业务管理国际借贷外汇买卖国际结算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内部管理服务管理效益管理组织管理人事管理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中的地位(美国)存款机构商业银行金融媒介机构储蓄贷款协会金互助储蓄银行融信用社机合同型储蓄机构人寿保险公司构财产事故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投资媒介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财务公司共同基金非金融媒介机构证券公司、投资银行、房地产开发银行等所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戴国强主编《商业银行经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宋逢明《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俞乔等《商业银行管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黄宪等主编《银行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教学内容第一章、商业银行概述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第三章、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第四章、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第五章、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管理第六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第七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第八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第一章、商业银行概述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二、金融创新下的商业银行发展趋势三、商业银行的职能与作用四、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五、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六、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二)商业银行发展的两种模式(一)商业银行的产生(1)商业银行定义传统定义:商业银行是融通短期资金的金融机构。创新中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手段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和一般企业的区别:商业银行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分配环节,经营具有一般使用价值的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一)商业银行的产生(1)1.货币的兑换、保管与汇兑业务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金属货币流通中货币汇兑、保管的必要性:各国铸币单位不同;同一体制的铸币成色、重量不同;长途携带货币的风险。货币的兑换、保管与汇兑业的发展,给钱币业主带来了大量的服务收入,为钱币业主从事贷款业务提供了资金来源。(一)商业银行的产生(2)2.1580年近代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金融机构——威尼斯银行的产生特征:高利贷银行,主要贷款对象为政府,利率较高;17世纪,银行由意大利传到欧洲,荷兰、德国等相继出现了近代银行。(一)商业银行的产生(3)3.现代商业银行建立的两条途径(1)由高利贷性质的银行转变而来;(2)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要求以股份制形式组建的银行。如:1694年建立的英格兰银行,一开始就以低于利润率的利息率发放贷款。(二)商业银行发展的两种模式(1)1.英国模式:融通短期资金的模式理论依据:传统的“商业放款论”。特点:商业银行业务主要集中于自偿性贷款。原因:一是自偿性贷款偿还期限短,流动性强,可以保证银行资金的安全;二是自偿性贷款是根据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需要发放的,不会造成货币和信用的膨胀。(二)商业银行发展的两种模式(2)局限性:一是银行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难以促进一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二是自偿性贷款是相对的,银行资金的安全与否,从根本上说不取决于贷款期限的长短,而在于运用出去的资金能否按时收回;三是不利于银行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不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容易加剧经济周期波动的幅度。(二)商业银行发展的两种模式(3)2.德国模式:全能银行模式特点:商业银行不仅提供短期的商业周转性贷款,也提供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并对新兴企业进行投资。局限性:一是银行业务范围过于广泛,在经营管理和资金流动性方面易于出问题,加大了银行风险;二是银行对企业的直接投资,会导致银行势力的过份膨胀。二、金融创新下的商业银行发展趋势(一)银行经营智能化(二)经营方式网络化(三)机构网点虚拟化(四)业务综合化、全能化(五)金融活动全球化(六)组织体系集中化(一)银行经营智能化(1)定义:指商业银行的业务处理与经营管理日益广泛地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并完善银行业务处理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一)银行经营智能化(2)1、业务处理自动化表现为计算机系统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以电子化方式自动处理日常业务。包括:电子计算机、数据库、网络通讯、电子自动化金融机具(ATM等)和商业结算机具(POS等)联网组成的电子银行业务处理系统。优点:任何形式的系统终端,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记帐、转帐、核算、审核、储存等一系列复杂的业务处理过程。(一)银行经营智能化(3)发展过程:1960年代初实行后台业务处理电子化;1970年代实行前台业务处理电子化;1980年代开始进行电子化系统网络建设,成立总行集中的业务电子化处理中心,使分行的业务系统与总行的业务处理中心联接;1990年代,一方面在后台进行系统整合集成,提高自动化层次;另一方面在前台更新通讯技术和增加交易输入方式,如联名卡、自助银行、家庭银行、电视银行、电话银行中心等。(一)银行经营智能化(4)2、内部综合管理信息化指运用信息技术的管理方法对银行全部信息进行处理、分析、预测、风险控制和管理决策的高度集成化,网络化的人机信息系统。(一)银行经营智能化(5)三层含义:一是各业务处理子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是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部分;二是分析、预测、风险控制和管理决策系统程序的建立;三是将业务子系统与管理子系统综合化、系统化和网络化,建立高效率的有机管理体系。(一)银行经营智能化(6)3、银行业务电子化的最新发展动向——电子化外包商业银行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业务承包给外部信息技术服务商,把银行内部的信息技术人员转到外部服务机构去,倾向于使用外部开发的软件和产品。(一)银行经营智能化(7)原因:适应科技和市场的迅速变化以及“银行再造”所提出的业务流程更新的需要。意义:有利于银行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经营观念上的改变;银行竞争优势在于是否能快速地采用最新的技术。(二)经营方式网络化趋势(1)1、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网络银行是指利用国际互联网,为客户提供开销帐户、查询、支付、转帐、索取对帐单、订购和止付支票、个人理财、信用卡等服务的银行。特点:主要运用智能资本,依靠少量智力劳动者,为客户提供超越时空的“AAA”式服务。即: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任何方式(Anyhow)。(二)经营方式网络化趋势(2)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的产生:1995年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在Internet网上开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网络银行的成本十分低廉,只占收入的15%--20%。电话服务和银行分支行的服务成本也是其数倍;传统银行业务的成本占总收入的60%左右。(二)经营方式网络化趋势(3)2、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营销方式的改变金融由具有地理概念的多中心走向无形化和无中心;银行营销从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从柜面间接被动推销走向直接主动促销;电子货币将改变传统的货币流通形式,畅行于世界网络支付、结算、交易之中;开创全球金融一体化和世界货币一元化的新时代。(三)银行营业网点虚拟化趋势(1)1、银行设立营业网点的主要目的一是满足银行员工与客户面对面服务的需要;二是为了方便客户,在客户比较集中的地点设立网点,以便就近提供银行服务。(三)银行营业网点虚拟化趋势(2)2、银行营业网点虚拟化的特征(1)无人化。即以人为主的银行网点被无人化的电子机器群甚至单机构成的网点所取代。(2)无形化。即传统物理形式的网点将逐渐减少甚至不再有固定网点。(三)银行营业网点虚拟化趋势(3)3、与银行虚拟化发展相关的两个问题(1)货币虚拟化是银行机构虚拟化的基本前提。电子货币是信息技术孕育出的新型货币形式,它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货币流通系统,无实物形态,只需通过各种形式的电子网络终端,便可完成具有完全意义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货币职能。电子货币逐步取代纸币并最终迫使纸币退出流通领域的过程,就是银行有形网点逐渐消亡并最终实现完全虚拟化的过程。(三)银行营业网点虚拟化趋势(4)(2)银行员工数量及结构的变化银行业务处理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导致机构虚拟化,银行逐渐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变,对员工的需求量下降;结构变化表现为:柜面人员、会计人员的比重将大大下降,产品设计人员、分析人员、客户经理、管理人员将成为银行员工结构的主体。(四)银行业务种类综合化、全能化趋势(1)1、传统存、贷、汇业务的多样化经营如:新型的存款工具:NOW帐户、S—NOW帐户、货币市场存款、可转让定期存单等;新型的贷款种类:中长期贷款、设备租赁、不动产抵押贷款、消费信贷、按揭贷款等。(四)银行业务种类综合化、全能化趋势(2)2、传统的商业银行向综合性服务机构转变,业务范围扩展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财务咨询、委托理财、外汇买卖、保管箱、信用卡、代理税务、代发工资、代收代付费用等;通过电子网络,进一步提供诸如旅游、资讯、交通和娱乐等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并充当电子商务的媒介角色。(四)银行业务种类综合化、全能化趋势(3)3、混业型金融集团的产生商业银行逐渐发展成为集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业务于一身的金融集团;所从事的业务:银行业务、证券买卖、委托投资、代理保险、代理各种社会服务等。(五)金融活动全球化趋势(1)金融全球化指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表现为金融机构的跨国经营,金融市场的全球联动,金融产品的全球运用和货币的全球一体化趋势。(五)金融活动全球化趋势(2)1997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全球金融贸易服务协议,其中关于开放成员国金融市场的协议内容包括:允许外国在国内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外国公司享受与国内公司同等的进入市场的权利;取消跨边界服务限制;允许外国资本在投资项目中的比例超过50%。(五)金融活动全球化趋势(3)1.商业银行国际化商业银行国际化是指商业银行业务呈现国际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一些大银行纷纷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附属机构、或收购外国银行、或与外国银行合作成立财团银行。(五)金融活动全球化趋势(4)原因:一是生产和流通的国际化带来了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国际化,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的需要,必需向国外拓展分支机构;二是商业银行要保证其市场地位和盈利的增长,需不断扩大银行规模,增加和分散业务范围,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三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国际间资金的流动和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办理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高效的途径。(五)金融活动全球化趋势(5)银行业务的变化:一是在经营对象上已不单纯是本国货币,也包括国际货币;二是服务对象多为跨国公司、企业和外国政府;三是国际存款数量较国内大。这些变化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国际业务中的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国家风险的防范,成了未来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五)金融活动全球化趋势(6)2.金融创新的多样化金融创新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服务、融资技术以及支付制度等方面的创新。1933年“格拉斯—斯特尔法案”的内容:一是为防止恶性竞争,禁止商业银行对支票存款支付利息;二是严格限制经营范围,不允许发放长期贷款,禁止从事证券业务;三是不准银行跨州经营。(五)金融活动全球化趋势(7)推动美国金融创新的直接原因是金融法律:1970年后逐步放松利率管制;1980年废除Q条例(1935年制定的利
本文标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7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