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水稻无公害食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水稻生产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重点提出了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的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措施,规范了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生物农药种类和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品种。本规程适用于无公害水稻生产中的病虫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T8321.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GB/T8321.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GB/T8321.4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T8321.5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GB/T8321.6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GB/T8321.5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DB51/336无公害农产品(或原料)产地环境条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404.1粮食种子禾谷类GB/T15790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GB/T15791稻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GB/T15792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GB/T15793稻纵卷叶螟测报调查规范GB/T15794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1-NY/T59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5116—2002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3生产基地条件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符合DB51/336和DB51/T339的规定。4术语和定义4.1无公害农产品所谓无公害农产品是指农产品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农产品。4.2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植物保护措施。目的是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5防治技术原则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技术防治蔬菜病虫害,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保障水稻农药残留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规定标准。6绿色防控主要技术6.1植物检疫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植物检疫条例》、《四川省植物检疫条例》执行,加强植物检疫执法,凭植物检疫证要求书,对方检疫后出具检疫证书,方可调入水稻种子,防治危险性病虫入侵。6.2农业防治6.2.1品种选择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高产、抗病水稻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减轻病虫害的发生。6.2.2合理轮作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种养(稻鸭、稻鱼等)结合、健身栽培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6.2.3合理稀植杂交水稻每667㎡种植1.2万穴—1.7万穴,超级稻优质稻每667m1万穴—1.2万穴。6.2.4平衡施肥,合理灌溉-2-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施用,肥料使用原则应符合NY/T496的规定;灌溉水质应要求应符合NY/5116—2002的规定,返青斯保持浅水层,分蘖期湿润灌溉,苗数达到穗数的80%--90%时开始露田和晒田,采取多次轻晒,以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下扎生长和壮秆健株。穗分化后灌水并保持浅水至抽穗扬花期。灌浆成熟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收获前7天左右断水。6.3生物防治6.3.1稻鸭共作在秧苗移栽返青后,释放鸭群进入稻田,每亩稻田释放15-20只,抽穗后停止释放。能有效控制螟虫、福寿螺等为害。6.3.2生物导弹(赤眼蜂)在一代螟虫产卵高峰前期,释放生物导弹,每亩挂赤眼蜂卡4-6个,防治螟虫。6.3.3生物农药防治选用生物农药防治纹枯病、稻曲病、部分推荐生物农药见附表1。6.4理化诱控6.4.1杀虫灯诱杀按30-50亩安一盏黑光灯或太阳能杀虫灯及频振式杀虫灯,安装高度为1.7-2米,诱杀鳞翅目、同翅目害虫,并监控稻水象甲。6.4.2信息素诱杀每亩挂放1个二化螟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成虫,每30天换一次诱芯。诱捕器悬挂高度为高出秧苗15cm,诱杀水稻二化螟虫。6.5药剂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GB4285、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部分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和禁止使用农药品种见附表2和附表3。附表表1水稻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生物农药农药推荐表有害生物名称防治适期及指标生物农药及用量使用方法安全间隔期(天)稻瘟病依据GB/T15790的规定亩用1000亿/g可湿性粉剂90-180g喷雾21-3-稻纹枯病依据GB/T15791的规定(发病初期)20%井冈霉素水溶性颗粒50-60g喷雾14白叶枯病发病初期亩用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200-400g喷雾7稻曲病孕穗中、后期亩用2.5%井冈.枯芽菌水剂300ml喷雾14稻立枯病苗期亩用72%链霉素4-5g喷雾5二化螟幼虫初孵到二龄期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ml喷雾7三化螟螟卵孵化初盛期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ml喷雾30稻飞虱百丛量达1500--2000头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60-80g喷雾14稻纵卷叶螟幼虫初孵到三龄前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ml喷雾7稻蓟马苗期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60-80g喷雾14稻苞虫孕穗、抽穗期亩用2.5%三氟氯氰菊脂乳油50ml喷雾5福寿螺苗期亩用50%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45g撒施30表2水稻有害生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农药推荐表有害生物名称防治适期及指标常用农药及用量使用方法安全间隔期(天)稻瘟病依据GB/T15790的规定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g--25g喷雾21稻纹枯病依据GB/T15791的规定(发病初期)亩用2.5%井冈.枯芽菌水剂200-300ml喷雾14白叶枯病发病初期亩用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80g喷雾7稻曲病孕穗中、后期亩用30%嘉润乳油15ml喷雾14稻立枯病苗期亩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5二化螟幼虫初孵到二龄期亩用48%毒死蜱乳油80-100ml喷雾7三化螟螟卵孵化初盛期亩用20%三唑磷乳油100ml喷雾30稻飞虱百丛量达1500--2000头亩用50%啶虫脒水分散剂4-8g喷雾14稻纵卷叶螟幼虫初孵到三龄前2.5%三氟氯氰菊脂乳油50-60g喷雾7-4-稻蓟马苗期亩用70%吡虫啉分散剂3-4g喷雾14稻苞虫孕穗、抽穗期亩用3.2%甲维盐乳油50-60ml喷雾5福寿螺苗期亩用6%四聚乙醛(密达)颗粒0.5-0.7kg撒施30表3禁止使用农药名单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氯唑磷、氧乐果、三氯杀螨醇、灭多威、硫丹、溴甲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药安全使用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使用农药人员的安全防护和安全操作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农业使用农药人员。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3.1持效期(pesticideduration)农药施用后,能够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为害所持续的时间。3.2安全使用间隔期(preharvestinterval)最后一次施药至作物收获时安全允许间隔的天数。3.3农药残留(pesticideresidue)农药使用后在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活性成分及其在性质上和数量上有毒理学意义的代谢(或降解、转化)产物。3.4用药量(formulationrate)单位面积上施用农药制剂的体积或质量。3.5施药液量(sprayvolume)单位面积上喷施药液的体积。3.6低容量喷雾(lowvolumespray)每公顷施药液量在50L~200L(大田作物)或200L~500L(树木或灌木林)的喷雾方法。-5-3.7高容量喷雾(highvolumespray)每公顷施药液量在600L以上(大田作物)或1000L以上(树木或灌木林)的喷雾方法。也称常规喷雾法。4农药选择4.1按照国家政策和有关法规规定选择4.1.1应按照农药产品登记的防治对象和安全使用间隔期选择农药。4.1.2严禁选用国家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选择限用的农药应按照有关规定;不得选择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茶叶、果树、中药材等作物和防治卫生害虫。4.2根据防治对象选择4.2.1施药前应调查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对不能识别和不能确定的,应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有关专家,明确防治对象并获得指导性防治意见后,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4.2.2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单一发生时,应选择对防治对象专一性强的农药品种;混合发生时,应选择对防治对象有效的农药。4.2.3在一个防治季节应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品种交替使用。4.3根据农作物和生态环境安全要求选择4.3.1应选择对处理作物、周边作物和后茬作物安全的农药品种。4.3.2应选择对天敌和其他有益生物安全的农药品种。4.3.3应选择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农药品种。5农药购买购买农药应到具有农药经营资格的经营点,购药后应索取购药凭证或发票。所购买的农药应具有符合NY608要求的标签以及符合要求的农药包装。6农药配制6.1量取6.1.1量取方法6.1.1.1准确核定施药面积,根据农药标签推荐的农药使用剂量或植保技术人员的推荐,计算用药量和施药液量。6.1.1.2准确量取农药,量具专用。6.1.2安全操作6.1.2.1量取和称量农药应在避风处操作。6.1.2.2所有称量器具在使用后都要清洗,冲洗后的废液应在远离居所、水源和作物的地点妥善处理。用于量取农药的器皿不得作其他用途。-6-6.1.2.3在量取农药后,封闭原农药包装并将其安全贮存。农药在使用前应始终保存在其原包装中。6.2配制6.2.1场所应选择在远离水源、居所、畜牧栏等场所。6.2.2时间应现用现配,不宜久置;短时存放时,应密封并安排专人保管。6.2.3操作6.2.3.1应根据不同的施药方法和防治对象、作物种类和生长时期确定施药液量。6.2.3.2应选择没有杂质的清水配制农药,不应用配制农药的器具直接取水,药液不应超过额定容量。6.2.3.3应根据农药剂型,按照农药标签推荐的方法配制农药。6.2.3.4应采用“二次法”进行操作:1)用水稀释的农药:先用少量水将农药制剂稀释成“母液”,然后再将“母液”进一步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2)用固体载体稀释的农药:应先用少量稀释载体(细土、细沙、固体肥料等)将农药制剂均匀稀释成“母粉”,然后再进一步稀释至所需要的用量。6.2.3.5配制现混现用的农药,应按照农药标签上的规定或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7农药施用7.1施药时间7.1.1根据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发生程度和药剂本身性能,结合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信息,确定是否施药和施药适期。7.1.2不应在高温、雨天及风力大于3级时施药。7.2施药器械7.2.1施药器械的选择7.2.1.1应综合考虑防治对象、防治场所、作物种类和生长情况、农药剂型、防治方法、防治规模等情况:1)小面积喷洒农药宜选择手动喷雾器。2)较大面积喷洒农药宜选用背负机动气力喷雾机,果园宜采用风送弥雾机。3)大面积喷洒农药宜选用喷杆喷雾机或飞机。7.2.1.2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经国家质检部门检测合格的药械。-7-7.2.1.3应根据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防治需要和施药器械类型选择合适的喷头,定期更换磨损的喷头:1)喷洒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应采用扇形雾喷头或激射式喷头。2)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宜采用空心圆锥雾喷头或扇形雾喷头。3)禁止在喷杆上混用不同类型的喷头。7.2.2施药器械的检查与校准7.2.2.1施药作业前,应检查施药器械的压力部件、控制部件。喷雾器(机)截止阀应能够自如扳动,药液箱盖上的进气孔应
本文标题: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79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