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代理成本影响的实证研究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代理成本影响的实证研究作者:屈韬,陈军才,QUTao,CHENJun-cai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经济贸易与统计学院,广东,广州,510320刊名:广东商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GUANGDONGUNIVERSITYOFBUSINESSSTUDIES年,卷(期):2009,(1)引用次数:1次参考文献(19条)1.CLAESSENSS.DEMIRG(U)C-KUNTA.HUIZINGAHHowdoesForeignEntryAffecttheDomesticBankingMarket?20012.BONINJP.HASANI.WACHTELPBankPerformance,EfficiencyandOwnershipinTransitionCountries20053.LAPORTA.RAFAEL.FLORENCIOLOPEZ-DE-SILANESInvestorProtectionandCorporateValuation20024.BARTHJR.CAPRIOGJR.LEVINERBankSupervisionandRegulation:Whatworksbest?20045.BECKTDEMIRG.(U)C-KUNTA.MAKSIMOVICVBankCompetitiouandAccesstoFinance:InternationalEvidence20046.BERGERAN.HASANI.KLAPPERLFFurtherEvidenceontheLinkBetweenFinanceandGrowth:AnInternationalAnalysisofCommunityBankingandEconomicPerformance20047.廖国民.周文贵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三个分析视角[期刊论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05)8.陶正芳.杨振东.李艳萍从控制权到所有权: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逻辑[期刊论文]-金融研究2004(04)9.郑义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取向研究-安徽个案[期刊论文]-金融研究2004(11)10.吴明理.于雷.徐东风行政行为与监管行为的动态优化:威海市商业银行风险化解个案研究[期刊论文]-金融研究2003(03)11.BERGER.ALLENN.BONACCORSIDIPATTICapitalstructureandfirmperformance:Anewapproachtotestingagencytheoryandanapplicationtothebankingindustry2006(04)12.CRESPIRAFEL.GARCIA-CESTONAGovemanceMechanismsinSpanishBanks.DoesOownershipMatter?200413.BERGERAN.MESTERLJInsidetheBlackBox:WhatExplainsDifferencesintheEfficienciesofFinancialInstitutions?199714.DIAMONDDOUGLASWShouldJapaneseBanksBeRecapitalized?200115.陈冬华.陈倍元.万华林国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期刊论文]-经济研究2005(02)16.ANGJ.COLERL.LINJAgencyCostsandOwnershipStatcture200017.吴淑琨.柏杰席酉民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的分离与合一:中国上市公司实证分析1998(08)18.曾庆生.陈信元何种内部治理机制影响了公司权益代理成本--大股东与董事会治理效率的比较[期刊论文]-财经研究2006(02)19.曾康霖.高宇辉中国转型期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2006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黎梅我国上市非国有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实证研究2008中国金融业改革的进程显示,中国银行业历经银行商业化,信贷计划管理转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权开始独立于所有权;加入WTO,对外开放,境外战略投资者参股,股权改制:有序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加快境内外上市步伐等改革过程。改革的显著标志之一是中国银行业开始全面对外开放,中资银行,特别是中资上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产生了巨大变化。股权结构一直是学界和业界关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研究中备受关注和最具特色的问题之一。但与一般公司相比较,商业银行具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特殊性质,并由此决定了关于上市商业银行治理并不是公司治理理论在商业银行领域的简单运用,而是一般公司治理理论与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特殊性的有机统一。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研究商业银行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关于商业银行所具有的特殊性质,Levine(2004)[1],成思危(2006)[2],DiamondandDybvig(1983)[3];LaPortaetal(2002)[4],杨德勇,曹永霞(2007)[5],Macey和O’Hara(2003)[6]等对银行的特殊性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刻的总结描述,在普遍的意义上分析了一般公司治理架构对于商业银行的适应性。银行公司治理的理论研究重点主要定位于商业银行的金融契约、金融产业、金融产品等方面。CaprioandLevine(2002)从全球的视角探讨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本质特征[7];ArunandTumer(2004)对发展中国家商业银行体系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8];Sang-WooNam(2004)认为银行业的脆弱性意味着包括风险管理在内的内控制度比其他行业更加重要[9]。银行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方面,Anderson&Campbell(2000)[10],Kameyama(2005)[11],Polsiri&Wiwattanakantang(2005)[12],Soon&Koh(2007)[13],Jae—HaPark(2005)[14]分别对日本、印尼、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李维安,曹廷求、郑录军:于建霞等[15]—[19]在其系列研究成果中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特殊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商业银行效率及影响因素、股权结构、治理机制与城市银行绩效等进行了实证分析。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关系的研究,朱建武(2005)采用EVA[20],顾洪梅(2006)分别采用SFA,DEA方法[21]、杨德勇和曹永霞(2007)采用主成份并加权平均方法[5]、吴栋,周建平(2007)采用SFA方法[22]分别对中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或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总体上股权结构与绩效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纵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实证研究,其主要差异主要集中于关于银行绩效的测度方法和股权结构的划分方面。但笔者以为,商业银行确实存在与一般企业不同的自然特性,从而使得其治理问题和治理机制也明显地区别于一般企业。因此,对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的研究,笔者认为,必须充分考虑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问题和治理机制上的特殊性,同时还应考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自身的差异性、绩效测度中的结构性等方面的问题。基于此,已有关于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的研究成果,笔者以为存在以下值得思考之处:(1)度量绩效或效率指标时,忽略了结构性方面的问题。测试银行绩效的方法常见的主要有2种:财务指标法和效率分析法。财务指标法的基本思路是将多种财务指标通过不同方法量化为一个综合指标,以测度商业银行的绩效,这是国内学者在银行股权实证研究中常用的方法。笔者以为,财务指标法在其综合的过程,尽管从单一指标角度提供了绩效的评价,有其长处的一面,但并没有对构成银行绩效各个财务指标结构方面的信息,进行适度的披露,进而难以测度和反映出股权结构对银行绩效中具体方面所产生的影响,难以具体进行银行绩效影响的结构性分析,所得研究结论也就较为笼统。效率分析法核心思想是将银行效率细分为成本效率、标准利润效率和可替代利润效率,可采用SFA(随机边界法)方法来对投人、产出、成本、收益和利润等来估计这些不可观测的效率。应当说,效率分析法除在结构性方面依然值得深入研究之外,在采用银行相关财务指标估值效率的方面尚需商榷。(2)异质性战略引资和构建股份制对不同商业银行绩效必然形成非同质性的影响,已查阅的现有研究成果尚无关于商业银行绩效差异性的报道。为此,笔者试图采用面板数据建模技术(paneldatamodeling),在绩效异质性的约束下,探索构成商业银行绩效的结构性财务指标与多维股权结构指标进行依存关系分析。本文正文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首先介绍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提出本文研究框架,最后提出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这部分大致可以分为两节。第一节从公司股权结构入手总结国内外前人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国内外研究主要讨论点在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是否有关联,如果存在相关性那么是呈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第二节进一步回顾关于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国内外的实证研究以及国内外对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总结。第三部分是理论陈述和国外经验借鉴。这部分包括三节。本文将从银行治理、股权结构、绩效影响因素这三方面进行理论阐述,为后面实证分析打好基础。第一节是分析银行行业的特殊性。本文从三个方面说明银行行业的特殊性,分别是资本结构的特殊性、资产交易的非透明性和行业管制的严格性。其中关于资本结构,银行具有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三个方面的特征:高资产负债比、债务结构的分散化和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正是因为银行属于特殊的企业,天生的特殊性造成债权人和政府对其治理的约束力量很大,而股东在公司治理这方面的话语权较小,所以在研究银行治理、银行股权结构方面也不同于一般公司。第二节是对于股权结构的阐述。本文从两个层面来解释股权结构:第一个层面是从股权集中度的角度将其分为股权高度集中,高度分散和相对集中三大类。从一般公司治理的角度对这三类股权结构进行比较,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即在股权相对集中情况下最有利于公司治理。第二个层面是从股东性质角度,再根据银行的特殊性和这几年笔者比较关注的股东,将股权结构分为有限售条件的股份(非流通股)和无限售条件的股份(流通股),有限售条件的股份(非流通股)中重点考虑国有股,国有法人股,一般法人股和外资股。然后总结了国外银行在改革过程中股东性质一些变化,发现去国有化是全球银行改革普遍采取的方式。第三节分析银行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除了股权结构外,银行经理层、人力资本的质量对于银行的发展,绩效的提升与否也是有显著影响,这为后面选择控制变量做好理论铺垫。第四部分是实证假设和模型设定,包括三节。第一节变量的选择。将选取的10个银行财务指标分别单独作为被解释变量(这10个指标选取的依据是依照前人研究成果和国际通用指标的总结),来衡量银行不同方面的绩效。解释变量分别选取前五大股东中国有股,国有法人股,一般法人股和外资股的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和以及前两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选取来银行的资产规模,董事最高薪酬作为控制变量,使模型更具备经济解释意义。第二节提出假设。这是按照理论分析思路得出了关于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假设。第三节模型建立。关于股权结构对银行每一方面绩效设定了实证模型。第五部分是实证分析,包括三节。第一节样本选择。本文最终选取了2000年至2007年六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作为研究样本。第二节数据分析。将选取的这六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八年的相关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尽管每家银行在股权结构上有所差异,但仍可发现一些共性:国家持股比例均有递减趋势,银行股权也越来越朝分散化的方向发展。第三节实证结果分析。回归结果发现股权结构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银行盈利性、成长性、安全性、竞争性这几个方面,而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回归结果还显示流通股比例与银行绩
本文标题: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代理成本影响的实证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8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