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江苏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2006-4-710:13:30教研中心阅读次数:0雉城二小沈利玲长兴县教育局教育研究中心范顺明《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共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项主题活动,每单元四项。规划约课时28完成(每单元7课时)。每周2课时,每学期余下的3周6课时应补充校本德育类课程资源或地方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16篇课文。第一单元:我爱我家第二单元:我的生活好习惯1、我的一家5、我掉了一颗牙2、我是家中小成员6、眼睛与耳朵的诉说3、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7、喝水的学问4、过家家8、在餐桌上第三单元:爱心行动第四单元:火热的夏天9、关心老人13、雷雨来了10、他们需要关爱14、夏天的小虫11、小手拉小手15怎样才凉快12、别把小草弄疼了16、过好暑假整册教材的总目标:培养孩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应付挑战的勇气,并热爱劳动,热爱家庭,热爱生活,愿意亲近自然,能与人合作,交往,诚实友爱,积极向上,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一单元:我爱我家童年是儿童一生中最为快乐和灿烂的时光。在这儿,孩子们被一切无私宽容的爱暖暖地包围着,没有风雨,似乎只有阳光。小到家庭成员的亲情,大到社会大环境的关注。他们都被寄予太多梦幻般美好的期待,他们的心中理应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创造的欲望,扑楞着感恩的爱心……我们感到遗憾的是,本应是和谐的“互爱”的友好氛围,可是“小皇帝,小公主”这些不雅之音却频频出现(甚至愈演愈烈变本加厉),孩子们往往意识不到他人的关爱,认为接受对方的关心是天经地义,凡事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这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重视。“教育的第一位问题是使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可见,利用品德与生活教学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一、本单元教材定位: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很大。儿童家庭的组成,与儿童共同生活的成人的教育态度、方式、价值观以及家庭日常的生活习惯、气氛、人际关系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与家庭合作,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儿童在和谐、民主、温暖的家庭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关爱,学会负责,就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向重要任务。二、课时安排:本单元设计了四个主题活动:7课时完成1、我的一家1课时2、我是家中小成员2课时3、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2课时4、过家家2课时三、单元的主题结构及关联分析:由介绍家庭情况,回忆家庭生活——认识自己是家庭小成员,唤起儿童的责任意识——寻找深层次地体会自己在父母的关心下成长,感悟“家”的含义——再现家庭生活精彩片段的游戏活动,感受家庭生活的情趣。本单元的四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负责。活动主题一:《我的一家》一课时完成。教材分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家庭构成情况各不相同。这一课侧重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体验家庭生活的的欢乐和亲情,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开始,逐步发展对他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意识。本课设有三个栏目:第一个栏目:介绍我的家人。教材第二页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小朋友与家人一起生活的照片。有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在家中合影;有的和爸爸、妈妈去郊外植树;还有的和舅舅、舅妈、姥姥、姥爷去旅游……目的是让学生从多角度介绍自己的家庭,并与大家分享家庭生活的幸福快乐。课本第4页,呈现的是小朋友从不同方面,如家人的年龄、生日、属相、职业、兴趣爱好及对家庭生活的感受等方面介绍自己的家人,在于提示学生可以从多方面了解和介绍自己的家人。第二个栏目:游戏:亲情对对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家长参与游戏活动,引导儿童了解父母,学会关爱。这里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亲子游戏的活动内容是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或其他条件自己确定,但目的应该是一致的,创设儿童与父母相互配合的游戏活动,在共同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帮助家长理解活动的教育价值和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方法,使儿童体验到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第三个栏目:我家的故事。通过展示自己和家人一起生活的照片或画自己的家人,帮助学生回忆自己难忘的家庭故事讲给大家听。引导学生感受亲请,体悟家庭生活在自己成长中的作用。教学建议:1、学生在课前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记在心中准备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介绍。还要让学生准备几张家庭生活照,准备在课堂上向同学们介绍。2、上课时,教师可以示范向学生展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让学生猜一猜哪个是自己。然后介绍照片中的人物与自己的关系、家人的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等。教师介绍要有条理、层次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并易记住表达方式,为自己的交流做好铺垫。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按老师介绍的方式或自己喜欢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课前对家人的观察与了解,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对能清楚明白的介绍自己家人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3、“欢乐家庭故事多”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带来家庭生活录像,播放其中的片断,向全班同学展示与家人在一起生活的美好片断。看过录像后,在请同学讲述一个自己难忘的家庭故事。本课教学应注意的事项:1、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学生的家庭都是温馨幸福的。因此,活动前教师要了解儿童的家庭情况,特别是一些特殊家庭。(如单亲、父母不在身边、家庭是否和睦等)活动中要关注那些问题家庭的孩子,有针对性地指导,避免伤害儿童,帮助他们建立家庭生活的信心。2、在学生介绍自己家人时,因经济、家庭成员状况的不同,儿童的不同家庭、不同生活情况,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尊重那些普通劳动者的工作,避免攀比和伤害单亲家庭的儿童。3、本课的活动方式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实践操作,教学游戏等,努力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通过活动体验亲情,通过活动学会合作与共享。活动主题二:《我是家中小成员》教材分析:现在的孩子,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娇生惯养,依赖性强的现象。如何唤起儿童的责任意识,引导孩子学会爱,学会自理呢?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课教学,主要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是爱父母的表现。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以来父母,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学生自立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教学建议:本课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是该课程的基本特征。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理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通过小组、角色扮演、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乐趣。1、创设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如用音乐,家庭照片等烘托气氛,引领学生进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2、小品表演。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小熊和妈妈,小熊早晨起床后叫妈妈帮他穿衣,帮他拿碗筷,整理书包等等,把这些情境呈现给学生,指导学舌功能讨论这种情境中的不同人物的心情与言行,从剧中人和旁观者的不同身份来评价游戏中的角色行为的是非。学生会发表自己的想法、看法,通过“你想对小熊说什么?”这个问题借学生的口说出学生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感想。如,学生可能会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依赖妈妈……”3、学生仔细地观看录像,或教材中的图片,内容是孩子自己整理玩具,给树浇水,洗手帕等。看了之后学生一定会想这些事我也会做,我还会做其他事情。知道学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两个空白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填补,只要是自己平时做过的事,都可以。教学时可相相机地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自己的事要自己做,自己做带来什么方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理意识。4、我会做,我能行小竞赛。学生会做的事请他借助一些动作表演一下、交流一下。再挑选几位学生当众比赛“穿衣、叠衣服、戴红领巾、梳辫子”这四件事,这四件事从易到难,从学生普遍会做到少数学生会做,经过精心挑选,在完成这四件事的过程中,也是全班学生模仿、学习的过程。万一不会也没关系,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多练习,把课堂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一种爱劳动的习惯,同时也体验到劳动成功之后的乐趣。注意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比如整理书包是每个学生每天都要做的事,做好做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要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整理书包,方便自己的学习活动,动员每个学生人人动手,自己整理。在整理书包之前,请学生介绍以往自己整理书包的经验,肯定学生好的方法,再展示已整理好的书包让学生观看,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这样学生做起来就有法可依,又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书包的结构、用途,从而灵活运用。在活动评价时,不要只重速度,还要重质量,重鼓励。所选的内容都应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联系的事例,通过活动,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4、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在欢快的歌曲中学生劳动得非常愉快。教师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表扬部分学生。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同时也让学生用歌声表达自己热爱劳动的心声,做个自理的好孩子。第二课时:设计我的家。1、活动开始,可以在黑板上贴上学生自己的作品“我的家”,教师一一介绍学生的作品,如:同学们的家真漂亮,有高高的楼房,有养着鱼虾的小池塘,屋前屋后种着花草树木,小朋友在家跳绳,与父母去逛街,生活得多么愉快,多么幸福……创设一种氛围,为整堂课奠定情感的基础。学生根据作品介绍自己的家,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美,表现美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庭的情感,也为下面设计、美化家庭作铺垫。2、小小设计师。回忆、交流:为了使家更漂亮,你曾经为家里做过什么?表扬爱家的种种行为,激发大家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为家庭出力。大胆创新:请大家当一回设计师,根据家庭情况来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引导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让学生动手设计,在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的愉悦。同时抒发对家庭的热爱。结合作品展示,同学见相互学习、相互评议,相互交流和欣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课后可以征得家长的支持,与孩子共同装扮房间,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活动主题三:《在爸爸妈妈的关心下成长》2课时完成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形式灵活多样,设计新颖优美,生动有趣,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孩子搜集有关自己“成长”的足迹(包括小时候用过的物品,记录成长的数据,以及倾听父母的诉说“幸福的回忆”、“听妈妈真情诉说”、“亲情悄悄话”、“向爸爸妈妈献孝心”等游戏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感性的观察比较,感悟到自己真的长大,从而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艰辛,懂得要心存感激,学会关心父母,既而把“爱”延续到其他人或事上。第一课时:寻找成长的足迹。人对知识的获取,总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体验热情,让学生在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主动体验中,实现认知内容和个人价值标准的共鸣,是加速对道德观点的认同,促进学生迅速掌握道德知识的有效途径。一件件可爱的小衣服,一张张刚出生时小脚印的照片,一本本各种时期的相册,轻柔的音乐在教室里缓缓的流淌,孩子们轮流上前,指着物品或照片,动情的向小伙伴们介绍着自己的成长过程:“这是我刚出生时医生阿姨帮我印下的脚印,现在我的脚可比照片上大多了。这是我小时侯妈妈帮我织的衣服,可惜现在连手臂都伸不进去了……”坐在教室中间的孩子们此时是安静的,脸上的表情着实让人感慨原来孩子也有如此丰富的内心感情变化。看到小伙
本文标题:江苏教育教材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8952 .html